WORD格式整理
(1)B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的速度; (2)A、B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 33.[物理——选修3–3](15分)
(1)(5分)如图,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出发,经过等容过程ab到达状态b,再经过等温过程bc到达状态c,最后经等压过程ca回到状态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在过程ab中气体的内能增加 B.在过程ca中外界对气体做功 C.在过程ab中气体对外界做功 D.在过程bc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 E.在过程ca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
(2)(10分)一种测量稀薄气体压强的仪器如图(a)所示,玻璃泡M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连通两竖直玻璃细管K1和K2。K1长为l,顶端封闭,K2上端与待测气体连通;M下端经橡皮软管与充有水银的容器R连通。开始测量时,M与K2相通;逐渐提升R,直到K2中水银面与K1顶端等高,此时水银已进入K1,且K1中水银面比顶端低h,如图(b)所示。设测量过程中温度、与K2相通的待测气体的压强均保持不变。已知K1和K2的内径均为d,M的容积为V0,水银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i)待测气体的压强;
(ii)该仪器能够测量的最大压强。 34.物理——选修3–4](15分)
(1)(5分)如图,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实线为t=0时的波形图,虚线为t=0.5 s时的波形图。已知该简谐波的周期大于0.5 s。关于该简谐波,下列说法正确的
专业知识分享
WORD格式整理
是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波长为2 m B.波速为6 m/s C.频率为1.5 Hz
D.t=1 s时,x=1 m处的质点处于波峰 E.t=2 s时,x=2 m处的质点经过平衡位置
(2)(10分)如图,一半径为R的玻璃半球,O点是半球的球心,虚线OO′表示光轴(过球心O与半球底面垂直的直线)。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现有一束平行光垂直入射到半球的底面上,有些光线能从球面射出(不考虑被半球的内表面反射后的光线)。求:
(i)从球面射出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到光轴距离的最大值; (ii)距光轴
R的入射光线经球面折射后与光轴的交点到O点的距离。 3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参考答案
专业知识分享
WORD格式整理
14.C 15.D 16.A 17.B 18.C 19.BC 20.AB 21.ABD 三、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 22.
(1)4.0 (2)
(Ⅰ)F1、F2和F合如图所示 (Ⅱ)4.0 0.05 23.
(1)黑 (2)B (3)160 880 (4)1.47mA 1.10×10Ω 2.95V 24.
(1)在匀强磁场中,带电粒子做圆周运动。设在x?0区域,圆周半径为R1 ;在x?0区域, 圆周半径为R2。由洛伦兹力公式及牛顿定律得
2v0qB0v0?m ①
R12v0q?B0v0?m ②
R23粒子速度方向转过180°时,所需时间t1为
t1??R1v0 ③
粒子再转过180°时,所需时间t2为
专业知识分享
WORD格式整理
t2??R2v0 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得,所求时间为
t0?t1?t2??mB0q1(1?) ⑤
?(2)由几何关系及①②式得,所求距离为
d0?2(R1?R2)?25.
2mv01(1?) ⑥ B0q?(1)滑块A和B在木板上滑动时,木板也在地面上滑动。设A、B和木板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f1、f2和f3,A和B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A和aB,木板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为a1。在物块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前有
f1??1mAg ① f2??1mBg ② f3??2(m?mA?mB)g ③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1?mAaA ④ f2?mBaB ⑤ f2?f1?f3?ma1 ⑥
设在t1时刻,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其大小为v1。由运动学公式有
v1?v0?aBt1 ⑦ v1?a1t1 ⑧
联立式,代入已知数据得
v1?1m/s ⑨
(2)在t1时间间隔内,B相对于地面移动的距离为
专业知识分享
WORD格式整理
1SB?v0t1?aBt12 ⑩
2设在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v1后,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a2,对于B与木板组成的体系,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1?f3?(mB?m)a2 ○11
由式知,aA?aB;再由⑦⑧式知,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时,A的速度大小也为v1,但运动方向与木板相反。由题意知,A和B相遇时,A与木板的速度相同,设其大小为v2.设A的速度大小从v1变到v2所用时间为t2,则由运动学公式,对木板有
v2?v1?a2t2 ○12
对A有
v2??v1?aAt2 ○13
在t2时间间隔内,B(以及木板)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为
12 ○14 s1?v1t2?a2t22在(t1?t2)时间间隔内,A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为
115 sA?v0(t1?t2)?aA(t1?t2)2 ○
2A和B相遇时,A与木板的速度也恰好相同。因此A和B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为
s0?sA?s1?sB ○16
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得
s0?1.9m ○17
(也可用如右图的速度-时间图线求解)
专业知识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