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写作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评估及其启示
摘要: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有助于汲取知识、自我调节和正确判断。我国的高等教育对批判性思维研究不够,在教学中也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潜能,因而影响了他们的专业技能培养。本研究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定量和定性(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就二语写作中的批判性思维状况对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和评估。结果表明,中国学生具备正性批判性思维倾向,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他人的观点提出质疑和判断,运用证据支撑个人的观点,愿意听取别人的不同意见。这一结论与传统的对亚洲学生的评价很不相同,对写作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特质;二语写作;评估;启示
一、批判性思维
大学生是否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是衡量其基本素养的重要参数之一,而评估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倾向以及培养他们的相关能力已成为国内外高等教育界所关注的重要论题。批判性思维的性质是什么?有人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决策的能力,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有目的性的对产生知识的过程、理论、方法、背景、证据和评价知识的标准等正确与否作出自我调节性判断的思维过程。其实,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批判性思维可以应用于思维过程中对认知和判断产生重大影响。现有的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判断、推理等逻辑层面上,较少与语言技能或课程结合起来,显得有点抽象和空泛。在二语写作中,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学生能够更深刻地思考和分析问题,综合考虑各方观点,不随波逐流,擅长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使用足够的论据加以证明。在写作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其写作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批判性思维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美国学者杜威提出的“反省性思维”,“能动、持续和细致地思考任何信念或被假定的知识形式,洞悉支持它的理由以及它所进一步指向的结论”。Robber Ennis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个体以后天的客观经验为基础,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性的思维。比较权威而且全面的是美国哲学学会1990年运用Delphi方法得出的关于批判性思维和理想的批判性思维者的综述:“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这种判断表现为解释、分析、评估、推论,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证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批判性思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探究工具。
虽然对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各不相同,但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批判性思维是对个人和他人的观点做出质疑、反思和判断。具备批判性思维的人具有探究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