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的;(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3)
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27.(1)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2)学校与校外教育机构建立经常
性的联系;(3)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
28.(1)产生新的课程方案。(2)对现有课程进行修改和重新组织。(3)目的性。(4)科学性。
(5)发展性。
29.有效地促进知识概括的主要方法有: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概括的目的在于区分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抽取事物的本质
要素,抛弃事物的非本质要素。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概括时,不仅要注意抽取本质的一面,
也要注意抛弃非本质的一面。为此,必须配合使用概念或规则的正例和反例。
(2)提供变式。理性概括是通过对优路教育感性知识的加工改造而完成,感性知识的获
得是把握事物本质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教学实际中,要提高概括的成效,必须给学生提
供丰富而全面的感性知识,必须注意变式的正确运用。
(3)科学地进行比较。概括过程即思维过程,也就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在
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因此,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以及本质与非本质的比较过程,
对于知识的概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地概括。为了促进知识的获得,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应该
启发学生去进行自觉地概括,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原理、原则,尽量避免一开始就要求学生
记忆或背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