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亚硝酸盐,Fe2+
7. 清洁,中等污染,严重污染 8. 抑制微生物氧化
9. 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10μm 10. 0-20cm左右耕层土壤,土壤剖面层次 11. 尼龙筛,聚乙烯瓶 12. 直接,富集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ABCD 2. BCD 3. ACD 4.D 5.C 6.AB 7. B 8.C 9.ABC 10.D
四、 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 测定含有机物水样中的无机元素时,进行消解处理的目的是什么?消解后的水样应是什么样的?分为哪三种方法?
答: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将各种价态的欲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分离的无机化合物。湿式消解法、干式分解法(干灰化法)及微波2. 怎样用分光光
度法测定水样中的六价铬和总铬?
答:六价铬的测定:在酸性介质中,六价铬与二苯碳酰二肼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于540nm波长进行比色测定。总铬的测定:将水样中的三价铬用高锰酸钾氧化成六价铬,过量的高锰酸钾用亚硝酸钠分解,过量的亚硝酸钠用尿素分解,加入二苯碳酰二肼显色,分光光度测定。
3. 测定底质有何意义?采样后怎样进行制备?
答:通过底质监测,可以了解水环境污染现状,追溯水环境的污染历史,研究污染物的沉积、迁移、转化规律和对水生生物特别是底栖生物的影响,并对评价水体质量,预测水体变化趋势和沉积污染物对水体的潜在危险提供依据。
采样后经脱水、筛分,冷冻保存备用。
4. 进行空气质量监测时,有哪几种布点方法?各适合什么情况?
答:功能区布点法,适用于区域性常规监测;网格布点法,适用多个污染源,且分布较均匀;同心圆布点法(放射式布点法),适用多个污染源,且大污染源较集中;扇形布点法,适用孤立的高架点源。
5. 以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TSP中苯并芘为例,说明测定多环芳烃的几个主要步骤及其原理。
答: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
将采集在玻璃纤维滤膜上的颗粒物在索氏提取器中用环己烷提取,浓缩,点于乙酰化滤纸上进行层析分离,所得苯并芘斑点用丙酮洗脱,以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
五、 计算题(每题5分,共15分)
1. 某监测点的环境温度为18?C,气压为101.1kPa,以0.50L/min流量采集空气中的SO2样品30min。已知测定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为0.254,试剂空白吸光度为0.034,SO2校准曲线回归方程斜率为0.0766,截距为-0.045。计算该监测点标准状态(0?C,气压为101.3kPa) 下SO2的浓度(mg/m3)。
273P273101.1??0.5?30???14L273?t101.3273?18101.3答:
(0.254?0.034)?0.045SO2??0.246(mg/m3)14?0.0776V0?Vt?2. 为测定某土壤水分含量,用天平称取适量通过1 mm孔径筛的风干地土样,置于已恒重的铝盒中,称得其质量为101. 18g,其中恒重的空铝盒质量为50. 08g,接着放入烘箱内,于105℃±20℃烘至恒重,称得质量为92. 75g,求此土壤中的水分含量。
消解法。
解:
式中,m0为烘至恒重的空铝盒质量,g;m1为铝盒及土样烘干前的质量,g;m2为铝盒及土样烘至恒重时的质量,g。
3. 有一氟化物的标准水样浓度为100mg/L,经测量7次,其值为103 mg/L、107 mg/L、104 mg/L、105 mg/L、103 mg/L、102 mg/L、108 mg/L。求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
解:算术均数
标准偏差
变异系数
六、问答题(10分)
有一中等面积、地势平坦的田块,土壤被镉、砷和有机氯农药污染,要了解土壤污染深度,试设计一个监测方案,包括布设监测点(要求画出布点图)、采集土样、土样制备和预处理,以及选择分析测定方法。
答:采用棋盘式布点法,设10个以上分点,图略。
因要了解土壤污染深度,应按土壤剖面层次分层采样。在采样地点挖掘1?1.5m左右的长方型土坑,深2m。根据土壤质地等划分土层,在各层最典型的中部逐层取样。将同层次土壤混合均匀,各取1kg,装入样品袋。
在风干室将土样倒出,拣出碎石、沙砾及植物残体,风干。将风干样压碎,通过20目筛,用四分法分取所需土样量三份,每份100g,一份用于测定土壤含水量;一份研磨至通过60目孔径的铜筛,用于有机氯的测定;一份研磨后通过100目的尼龙筛,用于土壤中镉、砷的测定。
测金属的土壤样品,用酸消解,采用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分解样品。测有机氯的土壤样品用索氏提取,采用丙酮、二氯甲烷等提取溶剂。
镉的测定采用原子吸收法或分光光度法、原子发射光谱法;砷的测定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法;有机氯的测定采用气相色谱法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复习题二
三、 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 环境优先污染物
经过优先选择(潜在危害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
2. 混合水样
答:在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混合后的水样。
3. 生化需氧量
答: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DO≥1ppm), 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同时亦包括如硫化物、亚铁等还原性无机物质氧化所消耗的氧量。
4. 生物监测法
答:受到污染的生物,在生态、生理和生化指标、污染物在体内的行为等方面会发生变化,出现不同的症状或反应,利用这些变化来反映和度量环境污染程度的方法,称为生物监测法。
5. 硫酸盐化速率
答:是指大气中含硫污染物演变为硫酸雾和硫酸盐雾的速度。
四、 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3.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