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9 13:57:2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又做了一个怎样的梦?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我们应该如何来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们?

三、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交流:妈妈为什么那么关心阿英妹妹?

2、小组交流:“我”又做了个梦,这回,“我”梦见了什么?这次我对那条裙子的态度有转变吗?我的梦境中还出现了什么?我和这些人在一起干什么?

3、通过这个梦,说明了我的思想有了什么样的变化?我还会生妈妈的气吗?我理解到了妈妈的好吗?我理解妈妈了吗?请同学们大胆地想一想、说一说。

四、自学反馈,精讲点拨

1.出示生字、新词。同桌互认,自由认读,指名读,齐读。 2、指名反馈:

(1)阿英妹妹是一个勤快、好学的人,指名读描写阿英妹妹的句子。强调多音字:好。 (2)出示妈妈帮助阿英妹妹的句子,男女赛读、小组间读。

(3)我做了一个怎样的梦?出示:在梦里我和阿英妹妹一起去了苗家山寨,看到了许多苗家小姑娘。我从书包里拿出书送给她们,她们高兴得围着我跳起舞来。让我们以喜悦的心情来朗读这段话。(个人读、男女读,齐读)

3、通过这个梦,说明了我的思想已经有了转变,我已经理解了妈妈的做法。(板书:希望 失望 理解 希望)

4、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国家还有许多需要帮助人们。(出示贫困地区儿童的生活、学习的图片,促进学生感悟理解)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伸出手来帮一帮他们,那么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五、巧设练习,检测目标

1、出示课件: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形近字组词。 六、拓展训练,提高能力 1、完成课文中的看看写写。 指导写字

1、分析各字字形,指导写字。

2、重点学习:读:左右结构。粉、昨、晴、姑、娘可与份、作、猜、故、粮进行区分。 3、引导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练习认读,书写。

板书设计: 24 日记两则

梦想白纱裙—妈妈不给买—不让妈妈买 (喜欢) (生气) (高兴)

25、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8个生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4.通过朗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学会生字新词。2.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方法: 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幻灯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1、同学们: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精髓,你们一定背过不少的古诗,谁能给大家背诵几首。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贺知章的诗《回乡偶书》。(板书课题。) 3、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出示幻灯片)解释“偶书”:类似随笔。 二、设置提纲,引导自学 1、认读生字,把古诗读通顺。

2、借助工具,理解个别词语及古诗的意思。

3、思考: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你从诗人的叙述中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1、小组间合作读古诗,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巩固生字。

2、讨论交流:说说古诗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作者年轻的时候离开家,到老了才回家。虽然两鬓已经斑白,但是乡音却没有改变。孩子们看到我都不认识我,嬉笑着问我是从哪里来的客人。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自学反馈,精讲点拨 1、导读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1.学习第一、二行。

(1)观察图画,说说“少小”,“老大”指什么? (2)讲解“无改”就是“没有改变”。

(3)读一读这两行诗,想一想,这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诗人幼年时离开家乡到老了才回来,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可头发全花白了) 2.学习第二、三行。

(l)看图,诗人遇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2)说说“见”、“识”、.“何处”的意思。

(3)指导朗读这一句诗,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诗句中的情景。(孩子们见着了却不认识他,笑着问客人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3、认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人少小时离开了家乡,年纪大了才得以重返故乡,虽乡音未改,但两鬓早已如霜,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板书: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板书:思想)

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有节奏地朗读全诗。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领读,指名读、分组读、配上音乐读,反复吟诵。 (3)指名背诵全诗。 五、巧设练习:检测目标 1、出示课件:我会填。 六、拓展训练,提高能力 1、表演《回乡偶书》 2、搜集有关表达乡情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1.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贺知章的诗,现在我们来看看李白的诗吧。 2.齐背李白的诗(学过的)。

3.引出《赠汪伦》。

4、板书课题,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出示幻灯片),讲解“赠”。 二、设置提纲,引导自学。

1、认读生字,教读古诗,直至通顺。 2、借助教辅,理解重难点词语及诗句意思。

3、思考:(1)为什么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2)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1、分小组读古诗,要求:字音读准确;语句读通顺、流利。

2、讨论: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这首诗写出了朋友间深厚的友情,表达了李白与汪伦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3,为什么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四、自学反馈、精讲点拨。 1、导读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1)、学习第一二行

a、指出“将欲”、“忽闻”的意思及此用法的好处。

b、理解词语。乘舟:乘船。闻:听见。踏歌:用脚踏地打拍子唱歌。 c、讲解诗句意思。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乘船正准备出发,忽然听到岸上传来用脚踏节拍的声音。 (2).学习第三、四行。

a、理解词语。深千尺:并不是有一千尺深,在这里形容水极深。 b、讲解诗句意思。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潭水即使有千尺之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友情深厚。 c、指名读,想象这一句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间的什么感情? d、有节奏的朗读古诗并背诵。

五、巧设练习,检测目标

1、出示课件,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搜索更多关于: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的文档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nmea467ll6trx0166c5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