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明用利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老醋的密度。
(1)调节天平时,游码移至左端,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要使天平平衡,他应该(_______)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2)当天平平衡后,小明开始测量:测量步骤如图所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填字母代号)。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老醋的总质量;
B.将待测老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老醋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老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老醋的体积; (3)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可得:老醋的密度是______㎏/m。
20.如图是八年级小燕同学在进行“视力矫正”的探究活动.图(甲)中她将自己佩戴的400度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烛焰的清晰实像.
3
(1)在图(乙)所示的四幅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________图,其中矫正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图;
(2)若在图(甲)实验中“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_____;
A. 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B.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使像清晰 C. 远离透镜 D. 靠近透镜 (3)小明同学所佩戴的眼镜的焦距是________.
21.如图甲是某实验小组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该小组同学选取两根相同的蜡烛做实验,这样做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关系; (2)如图乙是该小组的实验记录,通过分析他们发现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
(3)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_____像(选填“虚”或“实”)。
22.某晶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该晶体的熔点是 ________ ℃;
(2)该晶体从300℃到开始熔化,共用了时间 ________ min (3)该晶体熔化用了时间 ________ min.
23.如图所示,将一只发声的小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小闹钟的声音逐渐____; (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小闹钟的声音逐渐____; (3)此实验说明了____;
(4)小明发现自己家的玻璃就是将两层玻璃之间空气做了抽真空处理,请你从声学角度说说这样做的好处____。
24.根据如图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此现象说明_______,乒乓球在实验中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用不同力度敲击音叉同一部位,这套装置还可以探究:_____。
(2)如图乙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装置图,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便于确定_____的位置:蜡烛远离玻璃板的过程中,蜡烛的像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把光屏放在玻璃后蜡烛成像的位置,像_____(选填“会”或“不会”)呈在光屏上。
(3)如图丙,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图中AB段的距离SAB=_____cm,测得时问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cm/s,VBC_____VAB(选填“>”“<”或“=”)。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A D B B A A B B 二、填空题 11.大于 等于 大于 12.会聚 靠近
13.虚 不变 2m 1m
14.0℃ 固液共存 100℃ 汽化 3 15.关闭门窗 阻断噪声传播 16.70 三、计算题
17.(1)石块的密度2.8×10kg/m. (2)岩石的质量是1.12×105kg. 18.(1)7.5?105t(2)3.6min 四、实验题
19.B BCA 1.125×10(或1125) 20. A D D 0.25m
21.大小 相等 不能 虚 22.33034
23.变小 增大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真空隔音,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将音叉的微小的振动放大 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像 不变 不会 40.0 25.0 >
33
3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人体内的血液量大约是体重的7~8%,如果失血量较少,不超过总血量的10%,则通过身体的自我调节,可以很快恢复。请估算一个中学生血液的质量约为( ) A.4kg
B.40kg
C.400g
D.4N
2.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1kg冰与1kg水的密度相等 B.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C.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D.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3.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如图。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A.若蜡烛放置在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正立的像 B.若蜡烛放置在3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缩小的像 C.若蜡烛放置在4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的实像 D.若要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可以把蜡烛放置在15cm刻度线处
4.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与光现象有关的精彩诗句,如辛弃疾的“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其中“天在清溪底”属于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5.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透镜及其组合所成的像,其中只能成实像的是 A.眼睛 C.显微镜 A.立竿见“影”
B.毕业合“影”
B.放大镜 D.望远镜 C.湖光倒“影”
D.形“影”不离
6.下列叙述中的“影”,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7.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C.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8.将一杯水放入冰箱冷冻室中,时间足够长,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