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D帧结构
TDD帧结构
TDD 帧结构特殊时隙
七、 LTE终端的开机选网过程是什么样的?
终端开机搜索包含PLMN选网、小区选择以及小区搜索三个部分。PLMN选网是终端对搜索到的所有无线网络的PLMN按照已经确定好的优先级规则选择相应的PLMN。在UE选择了PLMN之后,UE根据自身支持的无线接入技术以及频段扫描所有的频段来搜索是否有满足驻留条件的小区。在与合适的小区完成同步后,便可以在该小区驻留下来发起附着或者位置更新流程,完成上述步骤之后终端才能在无线网络下发起业务。对于TD-LTE多模双待单卡手机,终端将在2G网络CS域和LTE网络分别搜网并发起驻留,各模式的搜网过程如上。
八、 RSRP、RSRQ、RSSI、CRS-SINR的定义。
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对应TD-SCDMA / WCDMA的RSCP)。每个RB上RS的接收功率;提供了小区RS信号强度度量;根据RSRP对LTE候选小区排序,作为切换和小区重选的输入。
RSSI:载波接收信号强度指示。UE对所有信号来源观测到的总接收带宽功率。 RSRQ: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对应WCDMA的Ec/No)。RSRQ=N*RSRP/RSSI,N为RSSI测量带宽的RB个数;反映了小区RS信号的质量;当仅根据RSRP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来执行可靠的移动性管理时,根据RSRQ对LTE候选小区排序,作为切换和小区重选的输入。 CRS-SINR:有用信号功率与干扰噪声功率之和的比值,直接反映接收信号的质量,相比RSRQ来说,由于它去除了本小区负载带来的影响,所以更为真实地反映了小区的信号质量,与用户业务速率或体验之间的关联性更强、更直观,可作为网络规划、优化时评估网络质量的参考指标。
九、 什么是PCI?PCI规划有哪些注意点?
PCI(Physical Cell Identity)即物理小区标识,用于小区识别和信道同步。PCI的规划需要特别谨慎,如果相邻小区的PCI重复的话,这两个小区间的干扰将会大大增加,影响小区的吞吐量和切换性能。
PCI是物理层上进行小区间多种信号和信道的随机化干扰的重要参数,由两部分组成: A、小区标识分组号(N1CellID) B、小区标识号(N2CellID)
其中,N1CellID定义了小区所属的物理层分组,范围为[0,167];N2CellID定义了分组内标识号,范围为[0,2]。因此,PCI的计算式为PCI=3×N1CellID+N2CellID,范围为[0,503],共504个可用值。
小区搜索时,UE在中心频点周围尝试接收主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PSS),PSS信号共3个,使用长度为62的频域Zadoff-Chu序列,每个PSS信号与一个N2CellID对应。随后UE进行辅助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捕捉,SSS信号有168种组合,与168个N2CellID对应。因此,捕获PSS和SSS信号后,就可以确定当前小区的PCI=PSS+3×SSS。此外,SSS在每一帧的两个子帧中所填的内容是不同的,进而可以确定是前半帧还是后半帧,完成帧同步。同时,CP的长度也随着SSS的盲检成功而随之确定。
PCI在规划时要求两跳范围内唯一,即某个小区的PCI与邻区的PCI不同,并且某个特定小区的所有邻居的PCI不同。网络内504个PCI是可以重用的,但必须保证前面的两个条件。
十、 LTE中物理信道有哪些?
物理层位于无线接口协议的最底层,提供物理介质中比特流传输所需要的所有功能。物理信道可分为上行物理信道和下行物理信道。 LTE定义的下行物理信道主要有如下6种类型: (1)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用于承载下行用户信息和高层信令。 (2)物理广播信道(PBCH):用于承载主系统信息块信息,传输用于初始接入的参数。 (3)物理多播信道(PMCH):用于承载多媒体/多播信息。 (4)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用于承载该子帧上控制区域大小的信息。 (5)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用于承载下行控制的信息,如上行调度指令、下行数据传输是指、公共控制信息等。 (6)物理HARQ指示信道((PHICH):用于承载终端上行数据的ACK/NACK反馈信息,和HARO机制有关。
LTE定义的上行物理信道主要有如下3种类型: (1)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用于承载上行用户信息和高层信令。 (2)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用于承载上行控制信息。 (3)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用于承载随机接入前道序列的发送,基站通过对序列的检测以及后续的信令交流,建立起上行同步。
十一、 LTE中默认承载和专有承载分别指什么?
默认承载是在用户进行网络附着时,为用户建立一个永远在线的承载,保证其基本业务需求。默认承载是一种Non-GBR承载。一般来说,每个PDN连接都应对应着一个默认承载和一个IP地址,UE在此PDN连接的有效期内一直保持此默认承载。默认承载的QoS参数可以来自于HSS中获取的签约信息,也可以通过PCC交互或者基于本地配置来修改参数值。
专有承载可以为UE的同一IP地址提供不同QoS保障的业务,如视频通话、移动电视等。在UE与同一个PDN之间可以建立一个或多个专有承载。专有承载可以是GBR承载,也可以是Non-GBR承载。专有承载的创建或修改只能由网络侧发起,并且承载QoS参数值总是由核心网来分配的。
十二、 什么是ICIC?
ICIC(Inter 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即为小区间干扰协调。
LTE每个小区使用全带宽,相互间存在干扰,尤其在小区边缘地带,小区干扰成为影响LTE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 ICIC 是一种与调度、功率控制技术紧密结合来降低小区间干扰的技术,作用于MAC层。eNodeB 对中心用户(CCU:Cell Center User)或者小区边缘用户(CEU:Cell Edge User)时频资源和功率资源的分配加以限制,把对邻区干扰较大的小区边缘用户限制在互相正交的边缘频带上或者从不同时间上调度相邻小区间的小区边缘用户,以达到降低相邻小区间的干扰,提高小区边缘用户的吞吐率和增强系统覆盖能力的目的。
ICIC中的几个相关概念: 1、CCU和CEU
ICIC 实现的关键技术之一是确定用户类型,即CCU(Cell Center User) 和CEU(Cell Edge User)。在LTE系统中,处在小区中心的用户一般无线环境较好,受到干扰较小而无需进行干扰协调,这些用户称为CCU。而处于小区边缘的用户受到邻区的干扰较严重,需采取一定的手段抑制干扰,这些用户称为CEU。 2、中心频带和边缘频带
LTE小区下行系统频带全部作为ICIC 工作频带,上行系统频带分为ICIC 工作频带和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频带。ICIC 工作频带分为中心频带和边缘频带。其中边缘频带主要分配给 CEU 使用,中心频带主要分配给CCU 使用。当边缘频带还有剩余时,可以把剩余的边缘频带资源分配给CCU,反之亦然。 3、时域协调和频域协调
时域协调就是指同站小区之间,由于时间同步,可以在奇偶帧分别调度,达到干扰协调目的;频域协调将频带分为三份,每个小区使用其中一份作为其边缘用户频带,相邻小区使用不同的模式,故相邻小区的边缘用户由于使用不同的频率资源,避免了彼此之间的干扰
4、同站邻区和异站邻区
若服务小区与其邻区属于同一个eNodeB,则该邻区是服务小区的同站邻区;反之则该邻区为服务小区的异站邻区。下行ICIC 中,小区间的干扰来源是基站,即不管小区边缘是否有 CEU,干扰均存在。故下行ICIC 不区分同站邻区和异站邻区,均采用频域干扰协调。上行ICIC 中,小区间的干扰来源是邻区CEU。当服务小区和邻区边缘同时均有CEU 时干扰会较大,没有CEU 时干扰较小。在FDD 模式下,由于同站邻区间在时间上是同步的,故对同站邻区除了采用频域干扰协调之外,还可采用同站时域干扰协调。异站邻区之间由于帧不同步,故只能采用频域干扰协调。TDD 模式下,由于是时分双工,因此同站干扰协调也不适合采用时域协调。
5、基于RSRP测量的ICIC A3事件
在下行和上行ICIC 中,都采用基于A3事件上报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测量报告来确定UE 是否处于服务小区边缘范围之内。ICIC A3 事件的定义公式如下:
进入条件:
Mn+Ofn+Ocn-Hys>Ms+Ofs+Ocs+Off 离开条件:
Mn+Ofn+Ocn-Hys 当UE 满足ICIC A3 事件进入条件或离开条件时,都会上报RSRP 测量报告。邻区的RSRP 测量值满足ICIC A3 事件进入条件,则UE 会上报服务小区和邻区的RSRP 测量值。邻区的RSRP 测量值满足ICIC A3事件离开条件,则UE 只上报服务小区的 RSRP测量值。 十三、 LTE的随机接入过程是什么? 随机接入是UE与网络之间建立无线链路的必经过程,通过随机接入,UE与基站取得上行同步。只有在随机接入过程完成后,eNodeB和UE才可能进行常规的数据传输和接收。UE可以通过随机接入过程实现两个基本功能:(1)取得与eNodeB之间的上行同步;(2)申请上行资源。 在以下6种场景下UE需要进行随机接入: (1)RRC_IDLE状态下的初始接入; (2)RRC连接重建; (3)切换; (4)RRC_CONNECTED状态下有下行数据到达,但上行处于失步状态; (5)RRC_CONNECTED状态下有上行数据发送,但上行处于失步状态,或者没有用于SR的PUCCH资源; (6)RRC_CONNECTED状态下的UE辅助定位。 LTE支持两种模式的随机接入:竞争性随机接入和非竞争性随机接入。 在竞争性随机接入过程中,UE随机的选择随机接入前导码(Preamble),这可能导致多个UE使用同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码而导致随机接入冲突,为此需要增加后续的随机接入竞争解决流程。场景(1)~(5)均可以使用竞争性随机接入模式。 在非竞争性随机接入过程中,eNodeB为每个需要随机接入的UE分配一个唯一的随机接入前导码,避免了不同UE在接入过程中产生冲突,因而可以快速的完成随机接入。而非竞争性随机接入模式只能用于场景(2)、(3)和(6)。若某种场景同时支持两种随机接入模式,则eNodeB会优先选择非竞争性随机接入,只有在非竞争性随机接入资源不够分配时,才指示UE发起竞争随机接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