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通用技术必修1《技术与设计1》(江苏教育出版社)
【设计理念】
以大量鲜活的图片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内在的逻辑联系串起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不觉之中建立起对设计的一般过程的认知,以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讨论过程,加深学生对设计的一般过程的认知程度,为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添砖加瓦。
【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属于教材的第三章,是第二章的延伸,是第四至第八章的总论,讨论学习设计的一般过程、原则及评价,是《技术与设计1》中的核心章节。本节内容是本章的第一节,主要阐述了设计是一个有计划的创新活动,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基本程序,即发现和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的使用和维护,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说明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过程。教材通过便携式小凳设计的全过程展现本节课的内容,其目的想让学生在经历中体验、感悟和领会,然而,根据我所带的学生现状——学生对学习通用技术的兴趣已开始下降,为解决此问题,我对本节课的教材中内容作了部分变更,试图用设计的一般过程中内在的逻辑关系来讲解,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学习,对技术设计有一些了解,但学生的设计实践经历几乎没有、设计经验严重溃乏,这造成了本节课施教的难点。学生基于自身学习过程的经历,对设计的一般过程的部分内容的认知(如发现问题)有一定的基础,然而其认知是凌乱和不完整的,如能从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上迁移、加深,将大大降低本节课的学习难度,同时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增添方法迁移的案例,便于学生把通用技术学习中 的方法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其次,由于学生自身的学习压力、通用技术教师的不专业,以及受到来自于社会、学校、家长的传统观念等负面影响,学生对学习通用技术的兴趣开始下降。作为教师,努力使学生感觉到从通用技术学习中获得的一些方法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辅助作用,将有助于学生对通用技术学习建立起长久的兴趣和欲望。最后,由于学生初步介入设计的过程,没有相应的操作知识和能力,因此本节课的处理上不涉及具体的操作,仅从思想上经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
(2)知道设计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多个方案。 (3)理解设计过程需要不断优化。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设计的一般过程的认知经历,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该经历的基本程序,并体验设计方法的迁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设计的一般过程的认知体验,初步形成较持久的兴趣,端正对待通用技术的态度,建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设计应遵循的一般过程。 2、教学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实现方法的迁移。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教学思路】
以复习第二章内容为切入点,用“如何设计”开始本课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从内在的逻辑联系上开始经历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的使用及维护等常见的设计过程。课时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拟止于制定设计方案的完成,第二课时结束本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环节1引题
教师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学习过的内容,加深学生理解设计的重要性及设计要顾及的几个方面的问题。
学生活动1:
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回顾上一章的知识,既加深学生对上一章知识的印象,又为本章的引入做好铺垫。
教师活动2:
既然设计如此重要,那么如何进行设计?ppt展示本节课题 ◆ 环节2 新课内容——发现与明确问题
教师活动1:
设问:设计的本质是什么? 学生活动1:
回答(教师逐渐引导下)设计是一个有计划的创新活动,是一个问题求解的过程。 教师活动2:
通过学生的回答联系到学生的考试其实也是解答问题。迁移方法,引起学生的重视和思考。
ppt展示设计的一般过程,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的使用和说明
学生活动2:
看ppt展示,听教师导引,思考设计的一般过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教师活动3:
ppt展示一、发现与明确问题,教师讲解:设计的过程就是问题求解的过程,因此问题就是设计的逻辑起点,而任何设计都是从问题出发,并围绕问题展开各项活动。故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但问题不可能凭空产生,那么如何发现与明确问题呢?
学生活动3:
在教师的导引下思考后回答,调查需求、分析信息 教师活动4:
教师小结:通过调查需求、分析信息,从而发现问题,还得明确问题值不值得、能不能够解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设计项目,明确设计要求,从而为具体的设计作好铺垫。同时ppt展示相关内容。提出要求(间接体验):阅读p46页陈晨同学的做法,完成p47的马上行动
学生活动4:
听教师的讲解、思考相关内容,阅读相关资料,讨论完成教师要求。 教师活动5: 教师ppt展示参考
主要环节 调查需求 统计分析 讨论 列出设计要求 学生活动5:
具体工作内容 设计访谈提纲和调查问卷并进行走访调查 统计分析,汇制图表 确定便携式小凳作为设计项目 结构简单、稳固,易制作;自重轻、体积小,携带方便;成本不高于5元。 对比后思考自己阅读提炼信息的能力的差异 教师活动6:
小结:设计是一个问题求解的过程,从问题出发,围绕问题展开活动。必须从调查需求、分析信息、发现与明确需要、值得、能够解决的问题开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设计项目,明确设计要求。了解之后进入设计的下一个环节。ppt展示:二、制定设计方案。 ◆ 环节3 新课内容二——制定设计方案
教师活动1:
教师讲解:制定设计方案是设计中最具有创新的环节,在该过程中,要明确下面的两个理念:
(1)运用不同的材料、结构可以产生不同的设计方案。 (2)任何设计方案都有改进的可能性,好方案决不会仅有一个。 如何制定设计方案?必须了解制定设计方案的“五要素” 收集信息:调查、咨询、查阅文献、电视广播、互联网 设计分析:设计要求、主要问题、材料、结构、功能 方案构思:选材,结构、连接、多个设想,方案多样性 方案呈现:草图将构思创意具体化、形象化和视觉化 方案筛选:依据一定的原则对多个方案比较、权衡和选择 同时ppt展示 学生活动1:
听教师的讲解,了解制定设计方案的五个环节 教师活动2:
指导学生阅读p47——p48页的收集信息案例,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收集信息?如何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