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WTO公布的CIS[6]分类标准,分别对中国和俄罗斯贸易商品的RCA指数进行了测算(见表3)。
表3 1995-2008年中国和俄罗斯贸易商品的RCA指数
运输和 机械 设备 0.162 0.204 0.158 0.249 0.228 0.114 0.176 0.158 0.139 0.129 0.108 0.111 0.112 0.111 0.562 0.619 0.619 0.673 0.734 0.811 0.887 0.983 1.103 1.179 1.259 1.304 0.156 0.212 0.194 0.206 0.199 0.167 0.162 0.164 0.159 0.150 0.101 0.097 0.090 0.075 3.172 2.836 2.716 2.562 2.613 2.657 2.623 2.636 2.665 2.639 2.766 2.761 0.097 0.110 0.097 0.110 0.144 0.138 0.153 0.152 0.154 0.095 0.038 0.027 0.018 0.014 5.271 5.392 5.477 4.838 4.775 4.726 4.388 4.044 3.859 3.692 3.684 3.857 纺织品 服 装 国家 年 份 农产品 食 品 燃料和 矿产品 4.838 4.896 5.356 5.991 5.261 5.015 5.065 5.178 5.015 4.635 4.061 3.808 3.768 3.327 0.535 0.486 0.515 0.522 0.423 0.375 0.392 0.345 0.324 0.307 0.239 0.209 燃 料 工业 制品 钢 铁 化 学 制 品 制 品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俄罗斯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中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1 0.470 0.691 0.665 0.807 0.918 0.834 0.806 0.902 0.830 0.738 0.736 0.728 0.824 0.636 0.883 0.885 0.807 0.754 0.760 0.769 0.699 0.640 0.562 0.479 0.467 0.432 0.096 0.490 0.431 0.551 0.586 0.539 0.511 0.587 0.545 0.435 0.452 0.452 0.544 0.419 0.943 0.930 0.844 0.795 0.783 0.813 0.745 0.684 0.605 0.515 0.498 0.461 7.453 0.498 2.880 0.737 5.226 0.391 3.384 0.688 5.679 0.352 3.286 0.607 6.267 0.459 3.351 0.765 5.638 0.437 3.466 0.805 4.871 0.323 3.096 0.745 5.406 0.361 3.018 0.698 5.658 0.335 3.049 0.624 5.447 0.331 2.937 0.558 4.988 0.336 2.847 0.546 4.390 0.310 2.568 0.531 4.242 0.288 2.128 0.484 4.244 0.295 1.934 0.506 3.674 0.307 1.921 0.557 0.492 1.167 1.171 0.650 0.458 1.182 0.916 0.645 0.458 1.183 0.929 0.609 0.448 1.165 0.683 0.595 0.318 1.183 0.626 0.566 0.305 1.212 0.796 0.537 0.327 1.212 0.555 0.518 0.277 1.224 0.459 0.457 0.253 1.245 0.457 0.422 0.223 1.267 0.795 0.417 0.167 1.320 0.836 0.447 0.124 1.355 1.081 0.447 2007 2008 0.395 0.355 0.416 0.363 0.181 0.175 0.113 1.368 1.234 0.468 0.123 1.430 1.360 0.523 1.336 1.418 2.672 2.934 3.834 3.730 资料来源:根据http//data.drcnet.con.cn/wed/OLAPQ uery.aspx?databasename 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鉴于WTO公布的这几项产品分类方法,按照各自国家比较优势的不同,中俄贸易商品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是中国较俄罗斯优势相对明显的产品,如工业制品,包括机械和运输设备、纺织品及服装。10多年间,中国贸易商品的RCA指数基本都为俄罗斯的3-4倍左右,尤其是纺织品和服装的比较优势更加明显。二是俄罗斯较中国优势相对明显的产品, 如燃料和矿产品以及工业制品中的钢铁产品,尤其是燃料(主要是石油)的比较优势相当明显。三是中俄比较优势不明显的产品,如农产品、食品和化学产品。
另外,从动态的角度看,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中俄某些产品的比较优势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中国农产品、食品、燃料和矿产品以及服装等的比较优势下降,而工业制品、钢铁产品以及机械和运输产品等的比较优势上升,化学产品的比较优势变化不大。中国各类产品的比较优势变化,基本符合中国处在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和工业化进程加速阶段的现实。
而俄罗斯燃料和矿产品及工业制品,包括钢铁制品、化学产品、机械和运输设备、纺织品和服装等的比较优势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仅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上升,而食品的比较优势变化不大。这基本与俄罗斯目前经济平稳增长,但增长幅度不大,且正逐步摆脱外贸出口对石油和铁矿石等大宗原料产品的严重依赖相一致。
俄罗斯燃料和矿产品比较优势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俄罗斯对外贸易总额大幅度上升,即使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俄罗斯出口总额也从1997年的890.08
亿美元增至2009年的3 039.78亿美元,年均增长10%左右。而工业制品比较优势下滑原因主要是国内制造业,尤 其装备制造业技术更新滞后、国内劳动力成本较高等原因导致的竞争力不强。前者有助于俄罗斯完成产业结构高级化和避免贫困增长的问题,但后者又严重制约丁俄罗斯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发展[7]及通过制造业实现技术积聚和资本积累的能力[8]。
三 中俄两国贸易互补性分析
在分析中俄两国贸易商品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研究两国之间的贸易互补性大小。贸易互补性是扩大中俄两国贸易规模的坚实基础和推进两国贸易深度发展的重要动力。一般说来,如果双方的贸易互补性较小,两国贸易发展的潜力将受到制约;反之,两国的贸易互补性较强,则有利于推动两国贸易的增长,促进两国依据比较优势实现生产规模化和精细化,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产品的同质竞争而导致的贸易摩擦问题。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学名誉教授彼得·德赖斯代尔(Peter Drysdale)1967年在巴拉萨等人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显示性比较优势”的相关理论,初步提出了如何测算贸易互补性指数的基本思路。如果一国某产品的集中出口构成该国该产品的比较优势的话,那么,几乎可以认为另一国该产品的集中进口构成该国该产品的比较劣势。若某产品在出口国比较优势较大而在进口国比较劣势较大,则表明两国该产品的互补性较强。再按照贸易商品结构的权重对所有商品进行加总计算,可以得出两国的贸易互补性。结合南京大学于津平教授等人提出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可以得出i国(出口国)与j国(进口国)贸易互补性指数,公式为:
公式(1)中,表示i国k类商品的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公式
(2)中,表示/国A类商品的进口比较劣势,M,表示j国k类商品的进
口额,M,表示j国的进口总额;Mwk和肘。,分别表示世界A类商品的进口额和所有商品进口总额;公式(3)中,Ciik表示ijA类商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公式(4)中,C为ij两国的加权互补性指数,WA和W分别表示A类商品的世界贸易额和世界贸易总额。
>1,表明,/国A类商品处于比较劣势地位,数值越大劣势地位越
明显。Cijk>1,说明驴两国A类商品的互补性较强,数值越大互补性越强。Cijk>>1,说明ij两国的综合贸易互补性较强,数值越大则综合贸易互补性越强,越有利于双方深化贸易合作和扩大贸易规模。
该指数还间接反映了产业间贸易在两国贸易中的比重,指数越大说明两国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反之则以产业内贸易为主。
按照WTO的CIS分类标准,在计算中俄进口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基础上,测算出中俄各类商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见表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