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应尽快中止这种咨询关系,不得为满足个人需要而牺牲来访者的利益。
七、引导来访者自己帮助自己,促进其成长,自强自立,防止形成对咨询人员的依赖性。
八、咨询员发现无法帮助来访者时,不得实施咨询关系;已施行者,应立即中止,并做出适当的转介建议,任当事人选择。
九、定期参加培训、研讨,提高心理咨询的辅导水平,保持身心健康。
十、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如果发现求询者有欲危害自身生命健康和危及他人安全的情况,有责任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财产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充分地利用好现有的先进教学设备、设施进行现代化教学,延长设备、设施的使用寿命,提高校产的效用,特制定本制度。
1、学校设一名兼职教师负责校产的管理及登记工作。
2、对新添臵的设备、设施等校产必须及时做好入册登记手续。做到先入册后使用。
3、各功能室(包括课室)都有一位专职或兼职教师负责室内设备、设备的保管。
4、各功能室都必须有规章制度,要求师生进室后必须遵守。 5、凡各类设施、设备的“进出”(包括教学仪器的临时借用),都要办理相应的借记手续。
6、功能室每次使用完后,任课的老师要按要求把该功能的设备、设施等放回原位。负责功能室的教师有权要求使用功能室的老师把该室的设备、设施整理好。
7、未经领导或负责老师批准,任何人不能随便动用学校的设备、设
施和场室。如有违反,则追究责任
8、设备、设施的损坏:
(1)属自然损坏或失效的,负责的教师要及时上报总务处进行维修或报废。
(2)属人为性损坏的,分责任,按价赔偿。
9、每学期末,负责校产登记的老师要做好校产的清点工作,作好记录。该添臵的上报添臵、该维修的安排维修。做到科学管理、物尽其用,尽可能发挥现有设备、设施的作用。
小学电教器材保管制度
1、电教器材是国家的财产,管好电教器材是电教管理人员的职责。
2、电教器材由专人管理,微机室、语音室、演播室、多媒体教室的常用器材固定安装,定人保管使用,不得随意挪动。设立足够的仪器橱、桌、仪器橱内保存的器材,要摆放整齐,方便查找、取用。所有器材都要有标签和管理卡片。
3、建立完善的器材帐目,所购器材应及时入帐,帐目清楚,每学期进行一次帐、物清点核对,做到帐、物、卡相符。
4、对所有电教器材,都要有良好的防尘、防火、防磁、防锈、防盗措施。常用设备每次使用后都要进行器材和环境清扫,每周一次全面清洁。不经常使用的设备要定期清洁、通电测试,以保证设备处在良好状态。
5、电教资料设专人管理,按照规范进行著录存放。编制详细的资料内容目录,方便使用查询。
6、管理人员认真负责,经常查看门窗、水电等安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教学的需要,保障器材的安全。
电教器材保养维修制度
1、电教器材的管理实行管理人员责任制,每件器材的管理责任都落实到人。
2、电教器材要保持清洁,所有器材一律按分类编号定位存放,根据器材的有关要求,分别采取防尘、防磁、防锈措施。
3、器材使用完毕,要及时盖好器材防尘盖布,定期进行擦拭、调整、清洗等维护保养。
4、电教室安装完善的防盗措施,防盗门钥匙实行严格管理,不得随处丢放,电教室各处配齐良好的防火设备,确保电教器材安全。
5、常规电教设备出现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及时检修,并填写检修记录。
6、高技术贵重器材出现故障,要及时上报学校领导,尽快维修,以保证教学需要。
7、对所有器材,每学期进行一次全面保养、维修。
电教器材使用借还制度
1、电教器材是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为保障设备的使用寿命,避免不应有的损坏,较贵重的设备由电教室专人负责保管使用,不准外借,非管理人员不得随意动用。
2、定位使用的电教器材不得随意带出,因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本校教职工可以借用一般的电教器材,经管理人员同意,办理借用手续后,方可带出。
3、在使用设备前,应了解设备的性能、规格及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不得盲目乱动,以免损坏。
4、电教器材借出使用中,由借用人员负责保管,不得将电教器材挪作私用,不得随意转借他人,不得私自拆卸和改造,用完后及时交还,如有损坏应告知管理人员处理。
5、严格借用和归还手续,坚持对发放和归还设备的检验制度,临时借用电教器材,借期一般不应超过一周。
6、造成电教器材损坏时,按电教器材损坏赔偿制度处理。 7、外单位借用本校器材,须经学校主管领导同意,并办理必要的借用手续方法借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