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部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7 5:31:3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掌握简单的探究历史的方法,学会协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的学习了解,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无比的创造力,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通过对三位科学家刻苦钻研、勤奋好学、不甘平庸、敢于进取精神的学习,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使自己的努力付之于行动。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 难点:文化成就如何反映时代特色? [教学准备]

1、音像资料:故宫、长城 2、图片:《秦长城》、《明长城》、《明朝北京城》

3、对所教班级学生情况进行分析,以利于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景时把握好难度。

4、给学生推荐选学课文《故宫博物院》及一些有关故宫的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 ------60----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法) 2、新课教学

音像资料:故宫建筑群介绍(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出现故宫建筑群及解说。)

师:请问刚才看到的故宫,它是什么时候开始营建的?是哪两朝皇帝曾经居住的地方?结合同学们课前的了解你能否谈谈它的建筑风格(特点)?看后有什么感想? 师:故宫是北京城的一部分,出示《明朝的北京城》图,(指图)北京城由宫城、皇城、京城三部分构成(介绍北京城: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故宫建筑群以及天坛等著名建筑是古代建筑的杰作。)

师:除故宫以外,明朝长城也是世界奇迹。用多媒体技术将《秦长城》、《明长城》出现在同一屏上,上面用不同颜色分别标出秦长城与明长城的大致位置、走向,请比较一下,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让学生发言)

师:放长城音像资料。①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巍峨起伏、绵延万里的长城,同学们看后有何感想?②分组讨论,历朝修长城的目的、作用,我们如何来评价历代修长城这件事?③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以上问题。 师:(在学生讨论并充分发表意见后)所以长城被称为建筑上的奇迹。有位外国友人说:“建造长城的民族,是没有任何困难不能克服的民族。”所以长城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象征。

学生看书时,老师画空白表。 (作者) (著作) (朝代) (评价) 注:( )中的内容暂时不出现。

师:①我们往往将学的知识列表归类,那么,表中要有哪些要素呢? ②请学生先自学这部分内容。 ③请一同学上黑板填表。

师:让同学推荐一个代表上来介绍三部巨著。

------61------

师:在学生介绍完后设计问题:这些科技成果哪些能反映明朝的时代特点?(也可以从书上去找答案)待学生回答后,师总结:由于明朝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宋应星《天工开物》就反映了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因为明中期以后,手工工场的生产规模扩大了。生产技术也有很大提高,这对宋应星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也为他写书提供了基础。)

例如,他的书中介绍了很多当时的处于世界领域先进地位的生产技术,请看课本中的第133页一幅《天工开物》插图,这就是当时领先世界的一项生产技术,你们知道是什么吗?(让学生猜)

学生仔细观察书上插图讨论,可作猜测,老师提醒学生注意:①是采煤时煤矿中用的。②竹筒是空心的。

师:这是我们明代矿工在井下采煤时已能排除瓦斯这种气体的技术,这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师:另外在《天工开物》书中还有体现宋应星的人类与自然相协调的思想。让学生看书上史料,并看书下注释,了解这段史料的意思,书上有两位同学对宋应星的这一观点持完全不同的看法,你们认为呢?(学生根据理解发言、讨论)

师:和宋应星同时代的徐光启是中国古代对于西方的科学技术接触较早较多的一位科学家,他已觉察到了欧洲的水利技术等比中国先进,能关注别人的长处,虚心接纳外国的科技成果,这在闭关自守的明清时代是难得可贵的。

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明朝三位科学巨匠以及他们的著作,那么,在三位科学家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这一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一般能从书上的介绍中找到答案(如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畏艰险、敢于创新、甘为人先的精神。) 3、课堂小结

请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并谈谈在本课学习中的感想、收获。 4、练习:列举明代四大科技巨著 附:板书设计

一、建筑:北京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二、医学:李时珍《本草纲目》 三、农学:徐光启《农政全书》

四、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十七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五、地理:《徐霞客游记》

-------62------

第24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设计理念]

初一年级的学生基本没有读过四大文学名著,教师单纯的叙说介绍,对学生而言,终究是隔靴搔痒,且课堂教学中也不可能去逐一地作详尽介绍。对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从影视剧、连环画、说评书等媒体获得的已有认知,引导学生通过氛围热烈的课堂活动,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得出这些作品大都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了解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 [学习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本课的难点是:《牡丹亭》主题思想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精选四大名著音像资料片断。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外阅读四大名著。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3分钟)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明朝的建筑科技成就,请一位介绍一下。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明清在文学、戏剧、书画方面的艺术成就。 (二)讲授新课

一、古典小说的高峰(20分钟)

1、老师播放四大名著音像片断,学生指出里面塑造的主要人物。并加以介绍。 2、引导学生简单概括出这四部小说的主要内容。并讲一个自己熟悉的四大名著里面的小故事。

------63------

3、以《三国演义》为例,引导学生讨论历史和历史小说的区别。

4、 指导学生列表(包括书名、作者、创作时间、小说题材等)比较归纳出四部小说的共同

特点。

“明代三大奇书”:罗贯中《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 小说)

施耐庵《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吴承恩《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 5、列举明末三大奇书及作者? (1)<<三国演义>> 罗贯中 (2)<<水浒传>> 施耐庵 (3)<<西游记>> 吴承恩 二、戏剧的繁荣(6分钟) 1、戏剧:汤显祖《牡丹亭》 2、《永乐大典》----一部大型综合性类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

3、小组学习,找出明清时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及代表作,讨论作品反映的思想感情。 4、播放京剧片断,学习了解京剧的产生。 三、书画的成就(5分钟)

小组合作学习,概括明清时期书画的特点,并了解著名书画家。 (三)学习巩固:6分钟。

(四)练习:列举明末三大奇书及作者? (五)作业:课后习题 附:板书设计 一、小说:“明代三大奇书”:

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 吴承恩《西游记》 二、戏剧:汤显祖《牡丹亭》 三、列举明末三大奇书及作者? (1)<<三国演义>> 罗贯中 (2)<<水浒传>> 施耐庵 (3)<<西游记>> 吴承恩

--------64-------

第26课 活动课 设计历史知识示意图

[设计理念]

从学生在复习中遇到的历史内容繁杂,不知如何下手这个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联系学生已掌握的简笔画示意图,导入新课。通过给几组由线条、文字组成的错误的示意图找错误,自己总结设计要点、设计注意事项和要求。在此基础上,学生个人确定设计内容、绘制草图,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等形式,进一步修改示意图。通过设计,使学生在处理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时,自觉的把握重点,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活动内容]:以历史知识为依据,画出知识结构示意图。 [活动目标]

通过设计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学会在复习中化繁为简,形象直观地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在处理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时,把握重点,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让学生讲解西周的封建等级制度,在讲解的基础上,老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过去这么长时间,你还记忆犹新,当时的学习方法是怎样的?在学生回答出简笔画示意图的基础上,教师再补充讲解由线条、文字组成的示意图,它可以帮助你解决在历史复习中遇到的内容繁杂,不知如何下手的问题。 二、合作交流重点讲解

(一)找出示意图中的错误

实例1 朝代顺序示意图

十国 南北朝———唐———隋———

五代 实例2 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示意图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65-------

(二)根据找出的错误,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活动要求 1、示意图要正确反映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

2、示意图应画面简洁,重点突出,形式活泼,富有创意。 3、所写文字介绍图意,清楚明白。 三、完善巩固 (一)绘制修改

1、个人确定设计内容,绘制出草图

搜索更多关于: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部教案 的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部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o2010gblv8c83g0eomo_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