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备课参考]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同步教案: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5 21:11:1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有关君主专制体制的基本知识,了解秦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2.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

3.初步培养汲取历史经验以应用于现代政治建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学法

学会从宏观、中观到微观分析、掌握长时段的历史知识。 2.教法

知识灌输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收集、整理课外相关资料,通过鲜活生动的历史文化信息,总结出对于历史规律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2.在肯定中国古代政治建设的成就的同时,应当看到君主专制政体的黑暗和腐败。 [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演进特点。汉刺使制度、察举制和科举制、元行省制度。

难点:制度比较抽象,要通过大量实例,逐步引导学生建立起总体概念。 [课堂设计] 导入新课:

秦国统一后所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那么,后代统治者对秦的政治制度又是怎样继承和发展的呢?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又是如何演进的呢?后世还有其他哪些制度创新和变革?导入。 讲授新课: 一、法令出一

本节讲述秦王赢政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1.皇帝制度的创立

自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以后,“皇帝”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所沿用。

2.皇权的范围:

皇帝有独尊地位,总揽全国一切军、政、财权。独断专行,不受制约。 3.皇权制的实质:封建君主专制政治体制。 4.皇权制特点:

①独断性和随意性的君主理念;②官制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③君臣关系的实质是“主子”和“奴才”的关系。 合作探究 第一学习小组

皇帝制是怎样形成的?皇帝制的特征有哪些?

引导一

- 1 -

(1)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为充分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神化君权,开始使用不同以往的帝王称号-”皇帝”,确立了皇帝制度。

(2)特征: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帝独裁、皇权至上。 二、君权和相权(对相权的抑制和分解)

本节讲述秦以后历代帝王通过抑制、分解相权的手段,逐步强化皇权。 1.原因:君权和相权的矛盾

历史上,希望有所作为的帝王,难免与其助手“相”发生矛盾,往往采取限制相权的方式以独揽行政大权。 2.西汉:汉武帝限制相权 (1)背景

汉初,丞相位尊权重,实际是把握行政大权的总理大臣,一直到汉武帝时。 (2)目的: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加强皇权。 (3)措施

①频繁更换丞相,对有错者严惩。②起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③让高级将领参议机要。 (4)结果:形成“中朝”和“外朝”。“中朝”在宫廷之内对要事先做出了决策。 3.东汉:尚书台地位提高 4.唐代:分散相权

(1)唐代中央设三省六部。三省长官分工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 (2)政事堂议事制。 5.宋代:分割相权

设长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增设副相“参知政事”分割宰相权力。 第二学习小组

中国古代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怎样?封建帝王是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

引导二

一方面宰相是帝王的助手,另一方面,帝相之间难免发生矛盾。 采取限制相权的方式以独揽行政大权 。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1.秦朝

在中央政府和郡一级的行政机关内,都设专门的监察官员。 2.汉代的监察体制

(1)汉武帝设刺使监察地方政治,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西汉中央的监察机构是御史大夫属下机关。 3.汉以后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健全

御史台、都察院 4.古代监察制度的局限

(1)制度本质决定其效能的有限;(2)机构官员贪赃枉法(机构腐败);(3)王朝后期腐败使监察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常受破坏) 第三学习小组

秦汉以来中央对地方的监察机构设置状况如何?监察体制实际效能怎样? 引导三

(1)逐步走向健全,不同时期发挥不同的作用。

(2)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其实际效能必然是有限的;机构官员贪赃枉法、王朝后期监察系统常受破坏。

- 2 -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1.中国古代主要选官制度演进三阶段 (1)“世官制”

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2)“察举制”

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 (3)“科举制”

是考试选官制度。是隋唐以后主要的选官制度。 2.察举制的演变和局限性 (1)演变

①汉武帝即位第一年,诏令举道德学问优异、又有议政能力的人。②六年后,再诏策试贤良,及郡国所举人数。③魏晋南北朝时代,以九品官人法为基础选拔官吏。“中正”所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依据。 (2)局限性

①从考选的对象、内容、方式、程序看,都体现封闭的特征。 ..②其形式是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 ..3.科举制的实质和优缺点 (1)实质

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最高权力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 (2)缺点

科举考试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乎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 (3)优点

①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局面;②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③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④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⑤严格的考试方式,有一定的公平合理性。

第四学习小组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过哪三个阶段?怎样看待科举制? 引导四

(1)世官制、察举制(九品官人法 )、科举制。

(2) 优点:①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局面;②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③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④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⑤严格的考试方式,有一定的公平合理性。 (2) 缺点

科举考试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乎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 五、行省的设置

1.秦汉以来的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 朝代 地方行政机构 秦汉 (州)、郡、县 唐 道、州、县 宋 路、州、县

- 3 -

省(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宣政院)、路、府、州、县 明 省(承宣布政使司)、府、县 清 省、道、府、县 2.元朝的行省制度 (1)地方行政区划

①最高地方行政区:十个行中书省和两个单列行政区划:腹里、宣政院。 ②行省以下行政区划:路、府、州、县。 (2)中央对行省的管辖 ①节制

重大民政事务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呈报枢密院;行政官员不能更改中央的赋税征收制度;不得调动军队; ②向皇帝定期靓见、述职。 ③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 ④以省官互迁等形式控制。

(3)元朝的行省制度的历史意义

①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②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③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小结]

秦汉时以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随着帝王对相权的抑制、削弱和中央对地方控制、监督的加强而逐步强化。 [课堂练习]

1. 下列关于赢政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表明赢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 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2.西汉形成“中朝”和“外朝”的主要目的是( A ) A.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 B.增加国家机构的数量 C.减少皇帝外出的劳累 D.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3.三省六部制的实行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主要是因为( C )

A.废除了丞相,中央官制出现重大变革 B.政府决策呈现民主化趋势 C.三省相互牵制,有利于皇权的加强 D.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4.北宋初年,为制约宰相( B )

A.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B.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

C.设枢密院为最高军政机关 D.任用出身低微的人参与军国大事

5.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13州,每一州设刺史一名。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 )

A.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B.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 C.推荐和选拔地方人才 D.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和管理 6.九品中正制作为一种选官制度主要实行于( B )

A.秦汉时期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7.隋唐实行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 )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对皇帝的专制权力有一定抑制作用

- 4 -

C.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 8.元朝的行省制度( D )

①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理 ②进一步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③促进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④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中国古代专制制度就帝王的权力而言有怎样的演进历程?

答:总体趋势来看,帝王的权力有逐渐扩张的现象,对相权的抑制和分解,正是体现了这一趋势。 [教后记]

1.中国古代主要选官制度演进三阶段:“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而九品官人法属于“察举制”的变种,本非单独的一个选官制度阶段。 2.地方行政机构。书中写的乱,用表格法较好。

- 5 -

[备课参考]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同步教案: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o6133suzf4c2db0069e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