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激发创意的43种方法- 离奇联想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1:11:2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问题作比较)→观点(得到新观点、新见解)→答案或深化研究的任务。

2. 点、线记忆新结合的NM法这是中山正和创立的方法。他根据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理论,把人的记忆分为“点的记忆”和“线的记忆”。通过联想。类比等方法积累起来的“点的记忆”,再重新组合,类比引导,连接成“线的记忆”,就会涌现出大量的新创意,做出新的创造。现在非常普及的洗衣机,就是运用NM法发明出来的。首先要把创意对象抽象化,即找出对象的本质或一些关键词。如洗衣机的“洗”。还有洗得清洁的“清洁”一词。使用可靠的“安全”一词等。其次从这些关键词中选出一个,如“洗”,围绕该词,通过联想、类比等手段,进行发散思维,来突破原有洗衣服的概念,充分发挥想象力,列举各种各样的洗涤方法,如擦板搓洗、刷子刷洗、棒槌敲打、河中漂洗、流水冲洗等等,然后分析找出各种方法的共同的实质性的东西。在上述各法中,最本质的是通过加速水的流动,冲掉粘附在衣物上的污物。第三,是应用类比法,设想出可以加速水流动的各种机构(同样要用发散思维,充分发挥想象力),如泵、转盘甩水、喷嘴甩水、超声波发生器等。然后,根据价值观及现有技术条件等方面,作出可行性评价,从中选出最经济可行的设计方案。

如果按上述程序所获结果,不尽如意,可另选一个关键词,重复上述程序,另找新的设计方案,直至心满意足为止。

这种NM法,也可用于教育、文艺、管理等领域中。如教学计划、课程教学设计、课堂结构设计的方案优选等。

3. 等价变换法这是通过对不同事物的一方或双方经过适当的思考,找出原来无关的两个事物的共同点,把两者的等价关系体系化。

该法的创立者市川龟久指出:“创造性开发的生物学模式存在于凤蝶的成长过程之中。”他认为,在由幼虫变成蛹进而变成漂亮的蝴蝶的变态过程中,存在着创造性开发的最完美的基本模式,并以此作为等价变换理论提出来。即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初期的外形被舍弃了,但是内容却进入了高级阶段,走进了新秩序之中,终于选择了新形态。创意、创造过程也完全相同,此时“新阶段的外形”等价变换为“新的形态”。等价变换法的程序要点如下: 提出问题→确定观点→抽出等价因素→广泛寻找等价因素特征的事物→选择较合适的一种→对这一种分解、扬弃,与其他新要素结合形成新事物→经检验后对不妥处通过反馈,调整修改,最后获得满意答案。

一种锅炉最初开发的过程,就是采用了等价变换法。开发者的创意来自小学自然课本中学到的“血液循环”知识,他先画出锅炉的结构模型,再画出人体血液循环模型,将两者重叠在一起,他发现如下等价性:

心脏→汽包;瓣膜→集水器;毛细血管→水包;动脉→降水管;静脉→水管群。 结果他提出了一个新的锅炉设计:在40度倾斜式水管群上下部分别安置汽、水包; 水管群加热,大量蒸汽进入气包、压力上升;集水器利用气压将水吸入,通过降水管再进入水包,热效率提高了10%。在发明过程中,是将血液循环里动、静脉分工及心脏内防止血液逆流的瓣膜的功能,采用等价变换,联想到“水流与蒸汽循环”。

臻美系列创意设计技法

马克思指出:“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追求的结晶。”进入到文明社会以来,人类在

追求物质需要的同时,也存在着强烈的精神需求,其中包括对美的追求,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审美需要不仅日益强烈,还逐渐地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以至社会生活领域扩展。在现代社会里,任何产品或商品;如果不考虑人们的审美要求,不把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结合起来,就不可能真正受到欢迎和接受。下表列举了15种产品包含的实用因素和审美因素的比重。当然这是一种统计数据,只是相对的,并且在不断变化。

表7-1产品的实用因素和审美因素 产品名称 实用因素 审美因素 含值范围 平均值 含值范围 平均值

灯 泡油 桶吸尘器冰箱录音机电视机沙发大衣吊灯架女鞋茶具领扣袖扣头巾领带花瓶 0.90~0.950.85~0.950.70~0.900.60~0.850.50~0.750.50~0.700.45~0.650.40~0.600.30~0.55 0.30~0.550.20~0.50 0.10~0.25 0.05~0.250.05~0.15 0~0.10 0.920.900.800.700.670.650.550.500.420.420.350.170.150.100.05 0.05~0.100.05~0.150.10~0.200.20~0.400.25~0.400.30~0.500.53~0.550.40~0.600.45~0.700.45~0.700.50~0.800.75~0.900.75~0.950.85~0.50.90~1.00 0.080.100.150.300.330.350.450.500.580.580.650.830.850.900.95

现代设计,应当充分考虑人们对产品美的追求,并且适应社会美的观念的变化和发展。因此,必须对创意美学进行深化的研究,尤其要注重臻美系列创意设计技法的研究和应用。

关于设计美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9世纪英国艺术理论家罗斯金和工艺美术家莫里斯。 罗斯金曾在其讲演中强调,工业艺术、日用品艺术是艺术大厦的基石,而这些艺术的基础是天赋、美和效用三位一体。莫里斯在其著作中提出了产品要适用、多样、美观;劳动过程要舒适、惬意;把艺术和技术结合起来,使产品成为艺术作品的思想。他有一句名言:“不要在你家里放一件虽然你认为有用,但你认为并不美的东西。”其后,德国一批建筑师、工艺美术家和工业设计师联合创立了德意志艺术工业联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欧美掀起了工业艺术设计的浪潮,并日益向世界范围内扩展。

设计美学的任务包括:通过产品审美质量的提高来完善人的审美能力,培养社会的高尚情趣;为了提供在实物界创造美的条件,使人的智慧、创造性和技艺在劳动过程中获得充分的发挥,因而获得精神情感上的满足。

现代艺术设计源自英文“Design”,原有计划、设计、图样等含义。它在艺术作品中指构思、结构、情节、底稿等意义。著名美学家奥符相尼柯夫认为:“Design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的目的是要形成和调整对象-空间环境,在这个过程中使其职能的方面和审美的方面达到统一。”为了要创造实用和美观的相结合的产品,就必须将设计、工艺、制造、消费等过程统一于整体之中,“Design”正是组合大规模生产各个环节的创造性的审美活动,它要求生产的东西不仅是经济、耐用、实惠的实用品,而且是美观、新颖、宜人、能满足和提高审美情趣的艺术品,有和谐、完整、个性优美的结构和形式,能与产品的功能内容互相统一,使人在观赏、使用、接触它们时,产生舒畅抬悦的感受。为了达到产品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的完美统一,造型设计必须符合美的形式原理和审美原则,归纳起来有8条(见下图)。 1. 对称与均衡对称是指图形或物体对某个中心点、中心线、对称面,在形状、大小或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如人体、船、飞机的左右两边,在外观或视觉上都是对称的;均衡是不对称形态的一种平衡。对称与均衡是取得良好的视觉平衡的两种形式。

对称能给人以庄重、严肃、规整、条理、大方、稳定等美感,富有静态的美,条理之美;但只有对称,在人的心理上会产生单调、呆板的感受。

均衡来源于力的平衡原理,它具有“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秩序,体现出活泼生动的条理美:轻巧、生动、富有变化、富有情趣,可以克服对称的单调、呆板等缺陷。 2. 对比与调和对比是两个并列在一起的极不相同的东西的互相比较。可以形成对比的因素是很多的,诸如曲直、黑白、动静、隐现、厚薄、高低、大小、方圆、粗细、亮暗、虚实、红绿、刚柔、浓淡、轻重、远近、冷暖、横竖、正斜等。对比,可以形成鲜明的对照,使造型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形象生动。但是过分的对比,会产生刺眼、杂乱等感受。 调和是对造型各种对比因素所作的协调处理,使产品造型中的对比因素互相接近或有中间的逐步过渡,从而能给人以协调、柔和的美感。

对比和调和是相辅相成的。对比使产品造型生动、个性鲜明,避免平淡无奇;调和则使造型柔和和亲切,避免生硬或杂乱。自然界就是一个既有对比又有调和的大世界,而人造的具有鲜明对比又有恰当的调和的环境,往往更富有动人的美感。

3. 安定与轻巧 安定是指产品在使用时的稳定性和视觉上的安全感,而轻巧则是指产品的体量小、质感轻,使用轻盈、灵活。

安定与轻巧之间的关系,常常难以量化,往往要凭设计师的视觉感受。一般形体小、质轻的,要着重处理安定;而形体大、质重的,要着重处理轻巧。设计师要权衡两者的得失,根据产品的功能、材料和使用对象等作出恰如其分的处理。

4. 节奏与韵律节奏是指有秩序、有规律的连续变化和运动。如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音调;自然中的日出日落、月圆月缺、寒暑交替等,人的呼吸、走路和生活也是有节奏的,破坏正常节奏,就不利于健康,缺乏美感。节奏性越强,越具有条理美、秩序美。韵律则是指在节奏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内容和形式抑扬节度的有规律的变化统一。 “节奏”强调的是变化的规律性,而“韵律”显示的是变化,能表现出生机勃勃的力量或发展、前进、上升、跃进等活生生的态势和律动美。海浪、湖波,“一石击起千重浪”,都强烈地表现出一种律动美,古典音乐、舞蹈也有强烈的律动美,即使今日,律动美仍是音乐。舞蹈的主要的美的形式。在产品设计中,设计师应当借助节奏美与律动美,使造型形象化。生动化和规律化,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5. 尺度与比例尺度是指以一定的量表示和说明质的某种标准。一般他说,尺度都有一定的尺寸范围,各种产品的尺度是受人的体型。动作和使用要求所制约的,不能任意超越,并有特定的合理性,优良的设计都有着合理的尺度。例如一般居民楼的层高以不低于27米为宜,否则会有压抑感,房间面积越大,层高也应越高;建筑物的走廊宽度不应小于1米,这是两人相对而行便于通过的最小尺度;各种工业产品也有不同的尺度要求,普通坐椅椅面高45厘米左右,太高太低坐起来都不舒服。

比例是指产品整体与局部或各个局部之间的尺度比例关系。任何美的产品,都必须具有适当的、正确的比例。比例美是规律美的一种形式。常见的比例有:黄金分割比例、相加级数比例、平方根矩形比例和整数比例等。黄金分割比例在造型艺术上具有根高的美学价值,世界上许多美妙的造型,都是依照该比例创意出来的,例如古希腊雅典女神庄、巴黎圣母院、巴黎铁塔、维纳斯女神和阿波罗太阳神的塑像等。相加级数比例接近黄金分割比例,在形式美上具有相似的效果。正方形具有端正稳重的面貌,2长方形有稳健的气魄,3矩形则偏于

俊俏之意。整数比例关系简单、渐变,给人以清晰条理、秩序井然之感,而且工艺性好,适合于现代大工业生产。应当指出,产品比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良好的比例,是根据功能要求、技术条件、结构、材料、时代特征,再结合人对各种造型的欣赏习惯和审美爱好形成的。这些因素变化了,比例也就会变化。比如,豪华型或微型家用轿车,和一般轿车的尺度相比就有一定的变化。

6. 多样与统一多样、多采能体现出不同事物个性间的千差万别,以及丰富多姿,统一或一致则是多种事物共性的结合协调或整体。局部间的一律。单有多样或繁多易有杂乱无章、涣散无序之感,而仅仅有统一或一致又会觉得单调、死板、乏味。多样与统一相结合,才会给人以丰富多彩又极为和谐的美感。

多样与统一或者说变化与统一,在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往往得到极佳的体现,反映的常是总的美的形式,或在统一中求变化(大统一小变化),或是在变化中求统一(大变化小统一),总是给人以整体美。 著名的苏州园林的布局,虽占地不多,但使人感到迂回曲折,错落有致,园中有园,山外有山,小中见大,做到了既丰富多样又谐和不乱。围墙的窗格,只用瓦片作素材,却构成了几十种不同的漏窗图案,远看不失整体感,近看又各不相同,在统一中求变化,做到“统而丰富,变而不乱”。 产品形态的变化与统一,是对比与调和、节奏和韵律的体现。以呼应、协调、近似、重复等手法求得统一;以主从、对比、多样、韵律等手法求变化。在现代工业产品中,往往在变化中求统一居多,这是由产品的多功能、高效用和内部结构复杂性,决定了外观造型的丰富多样。

7. 过渡与呼应在造型物两个相邻的形体、面或色彩之间,采用渐变的形式把两者联系起来,即是过渡,它可以取得和谐的造型效果(柔和亲切、和谐自然)。 呼应,是在产品造型的对应部位(上下、前后、左右等),利用“形”、“色”、“质”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特点予以处理,以取得它们之间在线型、大小、色彩及质感等方面的一致性的艺术效果,所谓“遥相呼应”、“相互照应”等即在此理,以使整体造型取得和谐、均衡、统一等效果。

过渡与呼应,在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中有完美的体现。

8. 重点与一般工业产品的整体造型是由各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组合方式结合而构成的。造型各部分的功能。结构方式。构形繁简以及所处地位各异。因此,在造型中应妥善处理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做到重点突出。轻重层次分明。例如运用形态。线型。大小。 色彩。材质以及装饰的恰当的对比突出主体,又有副体。附件相衬托,犹如“红花配绿叶”,别有一番美感,令人心旷神抬。 总之,当人的视觉感知到一件产品时,首先是判断色彩和形态的美或丑(形式上的感受),进而又经联想等心理过程上升到精神,得到某种满足和好感。诸如庄重、威严、肃穆、高贵、雅致、豪华、秀丽、质朴、前进、发展、生命、古朴、敦厚、活泼、强壮、流畅、挺拔等美好的感觉;有时,不良的造型也会产生单薄、轻浮、低俗、笨重、单调、呆板、杂乱、沉闷、病态等不悦的感受。这些感觉,都是联想的结果。这种联想是经过人的思维活动得到的,是一种更深一层次的美感。

人类科学创造活动,包含着复杂的心理过程。1926年沃勒斯提出了著名的“准备一孕

搜索更多关于: 激发创意的43种方法- 离奇联想 的文档
激发创意的43种方法- 离奇联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o7jx45d7638ccg96pb1_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