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侏罗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探矿权评估报告书
山县幅?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1977年,陕西省地质局第十四地质队在子洲县槐树岔一带(本勘查区的东部)进行了煤矿详查,施工钻孔16个,提交了?陕西省子洲县槐树岔煤矿最终详查地质报告?和推断的资源量2191万吨。
1981~1985年,西安地勘院(原地质八队)开展了针对侏罗纪煤的远景调查,提交了?陕北侏罗纪煤田榆林—横山地区远景调查报告?。
1992年,陕西省139煤田地质队进行了横山韩岔~延安蟠龙区找煤工作。 2006年,西安地勘院在该区的天云煤矿(在勘查区北部约500m处)进行了三叠纪煤的详查工作,施工钻孔6个,提交了?陕北三叠纪煤田横山县天云煤矿详查地质报告?,提交控制的+推断的资源量2397万吨。
沈石畔勘查区内在以往工作中未施工钻孔。
2008年,由具甲级固体矿产勘查资质的西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编写了?陕北三叠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总体设计?,陕西省国土资源资产利用研究中心进行了评审,自2008年3月26日开始野外作业,经过全体施工人员的艰辛劳动和共同努力,于2008年6月14日全面完成了野外生产任务。6月17~18日,西安地勘院由总工程师带队,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项目各单项工程任务完成情况,形成的原始资料及阶段性成果进行了全面检查验收。验收认为:项目全面完成了生产任务,资料收集齐全,内容真实可靠,工程质量整体优良,达到或超过了规范和设计要求,转入普查报告编写。
沈石畔勘查区主要实物工作量汇总表
类别 探煤孔 透孔 测量 四项填图 水文长观 抽水试验 地球物理测井 采样工作 设计工作量 12个钻孔,工作量6060m 1个钻孔,工作量520m E级GPS控制点12个 工程测量30个 1:50000四项填图各70km 长观点5个 简易抽水试验5层次 12个钻孔,测量井段5880m 各类样品186件(组) 2完成工作量 12个钻孔,工作量4978.19m 1个钻孔,工作量378.00m E级GPS控制点12个 工程测量35个 1:50000四项填图各70km 长观点5个 简易抽水试验5层次 12个钻孔,测量井段4432m 各类样品145件(组) 2完成率(%) 82.1 72.7 100 116.7 100 100 100 75.4 78.0 北京矿通资源开发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9
陕北侏罗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探矿权评估报告书
陕西省地矿局西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于2008年7月提交了?陕西省陕北三叠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报告?,估算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3535万吨,预测的资源量(334)6350万吨,并经北京中矿联咨询中心评审通过,国土资源部以国土资储备字[2008]180号“关于?陕西省陕北三叠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进行备案。
8.2矿区地质概况
区域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鄂尔多斯盆地分区伊克昭盟-陕甘宁分区东胜-环县小区,据地表出露及钻孔揭露,区域地层由老到新依次有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新近系、第四系等。
区域构造位臵处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次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南部。陕北斜坡为一单斜构造,岩层向北西、北西西微倾,局部发育有宽缓的短轴状向斜、背斜及鼻状隆起等次级构造,未发现规模较大的褶皱、断裂,无岩浆活动迹象。
区域矿产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粘土矿、盐类等。 8.2.1 地层
矿区内地表多被第四系松散地层覆盖,沿河及较大沟谷出露有基岩。根据地质填图及钻孔揭露,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三叠系上统永坪组(T3y)、瓦窑堡组(T3w),侏罗系下统富县组(J1f),中统延安组(J2y),第四系中、上更新统离石、马兰组(Q2+3)及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三叠系上统永坪组(T3y):为三叠系瓦窑堡组含煤地层基底,岩性以灰绿、灰白色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夹粉砂岩及泥岩薄层,局部含油。该组仅在钻孔中揭露,厚度大于90.65m。
三叠系上统瓦窑堡组(T3w):连续沉积于永坪组之上,为一套河湖相含煤沉积。其岩性主要为灰色至灰白色砂岩,深灰色粉砂岩、泥岩、油页岩及煤层等。按其岩性特征、含煤性和沉积特征自下而上分为五个段, 其特征叙述如下:
第一段(T3w1):地层厚度69.99~80.14m,平均厚74.89m。
该段由1~2个次级沉积旋回组成,每个旋回下部为灰白色厚层状细粒长石砂岩,上部为深灰色泥岩与灰白色粉砂岩互层,以粉砂岩为主。泥岩发育水平层理,含植物叶片化石;粉砂岩发育波状层理及交错层理。本段顶部含黑色半光亮型煤层(1-1号煤层)。
第二段(T3w):地层厚度30.41~37.92m,平均厚33.92m。
北京矿通资源开发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10
2
陕北侏罗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探矿权评估报告书
该段由1~2个次级沉积旋回组成,第一沉积旋回主要为细至中粒长石砂岩;第二沉积旋回,主要为深灰色泥岩、灰白色粉砂质泥岩和粉砂岩不等厚互层,该旋回中上部含薄煤层或煤线(2-1、2-2号煤层)。泥岩发育水平层理,粉砂岩发育波状层理,细粒长石砂岩发育小型交错层理;泥岩中含植物叶片化石。
第三段(T3w3):地层厚度28.11~48.48m,平均厚38.22m。
该段由3~4个次级沉积旋回组成,第一沉积旋回为一较大的旋回,岩性为:细、中粒长石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第二、第三沉积旋回岩性由下而上为:细粒长石砂岩、粉砂岩、泥岩,含3-2、3-3号薄层煤层(线);第四沉积旋回岩性由下而上为:细粒长石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顶部含3-1号薄煤层(线)。
第四段(T3w4):为区内主要含煤段,地层厚度59.56~78.14m,平均厚68.24m。 该段由2~3个沉积旋回组成,第一沉积旋回下部岩性为灰白色厚层状细、中粒长石砂岩,是划分T3w4与T3w3的重要标志(K1),中上部为泥岩、粉砂岩,上部含薄煤层或煤线(含4-2、4-3号煤层);第二沉积旋回下部岩性为细粒长石砂岩,中部为泥岩、粉砂岩,含煤层或煤线(4-1号煤层),上部为黑色油页岩夹灰白色铝土质泥岩,是划分T3w5与T3w4的重要标志,也是对比4-1号煤层的主要标志层(K2);第三沉积旋回岩性主要为细砂岩、粉砂岩与泥岩互层。
该段下部的4-2号煤层局部可采,厚度0.78~1.03m,层位稳定,结构简单;上部的4-1号煤层是区内主采煤层,厚度0.96~2.90m,结构简单,层位稳定,基本全区可采。
第五段(T3w5):该段出露于地表,遭受后期剥蚀,地层出露不全,其厚度在64.07~211.41m之间,平均>157.05m。
该段由4个沉积旋回组成,每个旋回岩性由下而上为:细粒长石砂岩或中粒长石砂岩、灰白色粉砂岩夹深灰色泥岩以及深灰色泥岩与灰白色粉砂岩互层。
该段地层在勘查区西南部的ZK1005、ZK605孔保存完整,其余地段遭受不同程度剥蚀,保存不完整。
该段第二旋回顶部含薄层煤层或煤线(5-1号煤层)。
侏罗系下统富县组(J1f):该组出露于勘查区西南部麻地沟、藏家沟中上部,据地表地质调查和钻孔资料,地层厚度0~42.25m,平均厚度5.75m。
北京矿通资源开发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11
陕北侏罗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探矿权评估报告书
该组为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以河口湾-河相为主的沉积组合。下部为紫杂色粉砂质泥岩,中部为浅黄色中厚层状细粒长石砂岩,上部为紫杂色泥岩。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侏罗系中统延安组(J2y):沉积于富县组之上或超覆于三叠纪地层的不同层位之上,为一套以河流—湖泊为主的含煤地层,由灰色至灰白色中粒至细粒砂岩,深灰色粉砂岩、泥质岩、泥灰岩及煤层组成。
勘查区内延安组由于受后期剥蚀地层仅分布底部地层。厚度0~24.08m。 第四系中、上更新统离石组、马兰组(Q2+3):分布面积大,遍布于沟谷边坡和梁峁。在较大沟谷边坡多形成较陡峭边坡。厚度2.70~321.19m,与其下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岩性主要为土黄、褐黄色、浅棕黄色粉砂质粘土、亚砂土,半固结,柱状垂直节理发育,局部含少量豆状灰白色钙质结核;底部偶见灰白、褐黄色砂、砂卵石层。
第四系全新统:近代河流冲、洪积层(Q 4al+pl)
沿大理河两侧及蚂蚁河呈条带状、串珠状出露,形成一级阶地,其阶面平缓,宽度不一般200~350m不等。厚度2.00~10.00m。现多为村庄和农田。
沉积层具典型的二元结构,下部为灰白、灰黄色砂卵石层。砾石多为砂岩、粉砂岩,次棱角—次园状、浑园状,分选性差,沙泥质充填;上部主要为褐黄色黄土状粉土、砂质粘土,夹砾石层;砾石成分复杂,分选性差。
8.2.2 构造
勘查区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向北西西缓倾斜的单斜构造,降深幅度平均10m/km。倾向265°~275°,倾角小于1°。据地质填图和钻孔资料分析,区内未发现断层和褶皱。由煤层底板等高线可以看出,在勘查区西南部显示小的隆起。无岩浆岩活动痕迹,构造简单。
8.2.3煤层
陕北三叠纪煤田在以往工作中对瓦窑堡组煤层进行了分析对比、编号。本次勘查在充分收集分析以往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本次勘查成果,对瓦窑堡组煤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合研究。本次煤层编号沿用2006年天云煤矿勘查时的煤层编号,对不具有对比意义的薄煤层未编号。各煤层编号的对应关系详见下表。
北京矿通资源开发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