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尽可能大的管理范围和尽可能小的系统开销。 网络管理应标准化。
集成设备层和应用层,为建筑的管理者和使用者提供高效、便利、安全的
工作环境。
1.4.7高效率性
系统性能集中表现在系统效率高低上,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服务器响应数据库请求的能力 2、提高通信的传输速率和带宽 3、提高系统实时响应与控制能力 4、提高网络的吞吐能力
1.4.8经济性
经济成本是公共安全防范集成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要求系统设计应从系统目标和生产需求出发,经过充分论证,选择合适的产品,在满足用户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投资成本。
1.4.9前瞻性和可扩展性
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体系,基于Internet结构体系建立一个可扩展的平台,在设计和实施中都会为将来的系统扩容预留接口,且采用的产品本身具备数据转储功能,能够使公共安全防范集成成为可能。这样的设计既可以保证前期工程和后继先进技术的衔接,使系统具有先进性。
1.5系统分析
公共安全防范集成是智能建筑设备系统的核心,它通过分布式计算机网络
将各子公共安全防范集成到同一个计算机支撑平台上,建立起整个建筑的中央监控与管理界面,通过一个可视化的统一的Web图形窗口界面,系统管理员可以十分方便、快捷地实现建筑内被集成的各功能子系统以及相应更下层系统实施监视、控制和管理等功能。
1.5.1总体要求
从广西某某办公楼综合安防集成管理系统的性质、用途出发,基于成熟、先进、实用的原则,把构成智能建筑和各智能化子系统由各自独立分离的设备、功能和信息集成为一个相互关联、完整和协调的综合网络系统,使系统信息高度的共享和合理的分配。即: ?
提供成熟先进的设备集成管理系统:作为整个工程的管理核心,综
合安防集成管理系统无论是系统网络结构及综合安防集成管理系统软件均应体现成熟可靠的性能及先进的技术。 ?
分布式系统设计:因建筑面积大、监控设备分布范围广,系统设计
需充分考虑这些特点,组成分布式控制的系统。 ?
提供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系统:系统软件需提供很高的安全性措
施,提供冗余系统等高可靠性系统结构设计及系统软件配置。 ?
提供先进的管理平台:公共安全防范集成软件必需提供高效、先进
的管理功能、良好的用户界面等。 ?
系统的快速响应:建筑对于安保系统的快速响应要求较高,本方案
的系统设计需充分考虑系统对报警的快速响应及相关系统报警联动的快速响应,为安保管理人员及时提供报警信息及现场图像。
? 模块化的系统软件及硬件:提供模块化的系统软件及硬件,便于根
据实际需求灵活地进行系统设计及今后扩展硬件及软件功能。
基于以上要求,我们认为在该工程中: ? 本。 ? ? ? ?
系统需采用统一的标准时钟。 系统设计需考虑一定余量。
系统可提供用户自定义参数设置、自定义报表、自定义数据库等。 系统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
采用的系统软件应确保开通时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版本为当前最新版
1.5.2功能要求
广西某某办公楼综合安防集成管理系统应达到如下具体功能: ?
对各设备子系统进行统一的监测、控制和管理:综合安防集成管理
系统将分散的、相互独立的智能化子系统,用相同的环境,相同的软件界面进行集中监视。各部门以及管理员可以通过自己的权限进行监视;可以看到保安、巡更的布防状况等等。这种监控功能是方便的,可以以生动的图形方式和方便的人机界面展示你希望得到的各种信息。 ?
实现跨子系统的联动,提高建筑的功能水平:实现集成以后,原本
各自独立的子系统在集成平台的角度来看,就如同一个系统一样,无论信息点和受控点是否在一个子系统内都可以建立联动关系。这种跨系统的控制流程,大大提高了建筑的自动化水平。 ?
提供开放的数据结构,共享信息资源:安防集成系统建立一个开放
的工作平台,采集、转译各子系统的数据,建立对应系统的服务程序,接受网络上所有授权用户的服务请求,实现数据共享。这种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客户机/服务器结构使安防信息系统充分发挥其强大的功能。 ?
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安防集成系统用软件功能代替硬件
干接点联动方式,不仅节约,更增加了安防集成的信息量和系统功能。安防集成系统可以使管理人员在一台或多台电脑上,以相同的界面操作、管理各个智能化子系统,方便管理,也可以减少管理人员的人数,提高管理效率。 ?
根据我们对以往完成的综合安防集成管理系统工程情况的统计,成
功的公共安全防范集成可得出以下结果: ? ? ? ?
节约人员20-30% 节省维护费10-30% 提高工作效率20-30% 节约培训费用20-30%
1.5.3结构要求
根据本工程要求我们进行的系统基于三层体系结构。
1、设备层:该层由安防集成系统中所包括的控制、子系统或设备的驱动程序以及相关的综合布线、通讯、计算机网络系统所组成,该层主要完成对子系统现场控制设备的实时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由于各个子系统可能采用不同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所以,该层的驱动系统应完成对不同的协议和数据格式的转换。即该完成将各子系统的不同通信协议及数据信息格式转换成上层(核心决策层)认可的协议和格式,同时将核心层处理后的信息转换成相应子系统
认可的协议和格式。完成对各子系统的控制和管理。该层实际上起到了一个通信网关的作用,也可以称为通信网关(Communicationgateway)
2、控制层:该层是整个系统的关键部分,是整个系统的“神经中枢”,它完成的主要工作有:
(1)完成对由底层输入的各子系统的信息按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行加工处理,将处理后的结果送到相应的数据库,通知上层以直观的方式显示。同时接受上层(GUI)授权操作人员发出的请求信息或系统的控制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相应处理,并将结果通知驱动器层,由驱动器层通知相应子系统完成相应的动作。
(2)完成各子系统的联动功能处理,某一事件的发生不仅要引起该事件所属子系统的反应,而且会引起与之有关联的其它子系统采取相应的动作。这种联动关系由核心层来决策。
3、应用层:该层是人机对话的窗口,一方面是将核心层处理过的信息用明了形象、直观的方式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来,为用户提供实时监视和控制整个建筑的所有现场信息。另一方面,通过该层界面,用户可根据预先的设计完成对子系统的功能配置和设定,完成联动的设置和对系统的综合管理。
用户界面层可支持WEB技术,可通过浏览器在INTERNET/INTRANET环境中浏览所有信息,并通过授权可完成对系统的远程控制和管理。
1.5.4集成及数据架构要求
1.集成架构
广西某某办公楼综合安防集成管理系统考虑到以后系统扩展的需求,综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