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现代汉语(2)》
期末考试 单项选择题库
1.下列短语中的数词,只有( )是序数。 A.十二点钟 B.一万人次 C.一百万吨 D.六十公斤
2.短语( )从第一层结构看是介词短语。 A.按照领导的要求开展支边工作 B.向大公无私的雷锋同志学习
C.对从基层来局里汇报工作的全体同志 D.在一个风高月黑的晚上向沙漠走去 3.下列句子( )符合短句、整句的特点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B.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C.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D.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4.下面对句子辞格的分析,只有( )正确。 A.“集体的一草一木我们都要爱护”这个句子主要用了借代。
B.“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这个句子用了比喻。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个句子用了对比。
D.“像他这样的人要是多几个就好了”这个句子用了比喻,是明喻。
5.( )对句子预设的分析正确。
A.“他在大学是学生会主席”这句话预设是:他现在当了领导干部。
B.“小李会跳舞了”这句话预设是:小李原来不会跳舞。
C.“他在那里干了好几年了”这句话预设是:他去年已经调离了那里。 D.“他小时候可听父母的话了”这句话预设是:他现在长大了,更听话了。
1.下列各种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只要带宾语,这个动词肯定就是及物动词。 B.名词可以受形容词修饰。
C.副词可以修饰动词,能充当谓语。 D.介词、连词可以修饰名词。
2.下列有关复句的表述,( )正确。 A.多重复句必须使用关联词语连接分句。
B.多重复句不是依据分句的多少划分出来的。 C.由三个以上层次构成的复句才是多重复句。 D.由三个以上分句构成的复句,就是多重复句。 3.下列各种说法,( )是正确的。 A.一组音节数量相同的句子就是整句。
B.肯定句就是句子意思表示肯定的句子。 C.否定句就是句子意思表示否定的句子。 D.所有的对偶句都是整句,没有例外。 4.下面对句子辞格的分析,只有( )是正确的。 A.“旧社会豺狼虎豹横行,没有穷人的活路”这个句子用了借代。 B.“看见这绿油油的麦苗,我就嗅到了面包的味道”这个句子用了夸张。 C.“他长得很像他的叔叔”这个句子用了比喻中的明喻。 D.“关心的是老干部”这个句子有两种含义,使用了双关。
5.( )对句子预设的分析正确。 A.“连他都考上大学了”这句话的预设是:他的学习成绩非常好。 B.“他家现在非常富有”这句话的预设是:他家现在有数万元存款。 C.“已经是九月份了,天气还这样热”这句话的预设是:九月份不应该热。 D.“他才十八岁,但却像个大人”这句话的预设是:他是个成年人。
1.下列句子( )中的数词表示序数。 A.这三个人都是大学生。
B.我们明天下午九点钟图书馆见。 C.你猜对了三个问题。 D.他一连休息了三天。
2.下列句子只有( )是复句。
A.据知情者透露,他说的那件事,十有八九是假的。 B.由于天气不好的缘故,明天的篮球赛只能取消。 C.因为两个人性格上合不来,他们最后还是分手了。
D.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他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态度。
3.下列句子只有( )不是整句。 A.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B.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C.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D.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4.下列说法( )正确。
A.相似点就是本体和喻体的形状相同。 B.相似点就是本体和喻体的特点相同。 C.相似点就是本体和喻体的类别相同。 D.相似点就是本体和喻体的色彩相同。 5.下列句子的预设分析,( )是正确的。 A.“公交车来了”预设是私家车没有来。 1
B.“小王会下棋了”预设是小王原来不会下棋。 C.“他现在学习很努力”预设是他学习一直很努力。 D.“我吃饱了”预设是我没有吃东西。 1.下列各种说法,( )的说法正确。 A.量词与名词的组合是自由的,可以任意组合。 B.形容词可以修饰动词,充当状语。 C.能带宾语的动词就是及物动词。 D.非谓形容词不能修饰名词。 2.下列说法( )是正确的。
A.句子的性质决定了句子具有表述性。
B.词和短语能构成句子,所以都具有表述性。 C.短语的性质决定了短语具有表述性。
D.除了语素外,其他语言单位都具有表述性。 3.下列句子的数词,只有( )表达的意义是精确意义。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我们忘不了跟随毛主席走过的万水千山。 C.历经九死一生,他终于赢得了自由。 D.气温达到了摄氏四十度,是近二十年少有的。 4.下列句子( )是短句、整句。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C.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D.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5.( )对句子预设的分析正确。 A.“他去年曾到香港和澳门旅游”。这句话预设是:香港和澳门风景不错。 B.“林华会说法语了”。这句话预设是:林华原来不会说法语。 C.“西部开发,大有可为”。这句话预设是:西部十分需要开发。 D.“红灯停,绿灯行”。这句话预设是:绿灯可以不停。
1.下列各种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能带受事宾语的动词就是及物动词。B.程度副词经常修饰动词。
C副词不能修饰形容词。 D.代词都可以独立充当谓语。
2.下列说法( )是正确的。 A.所有动词都能构成把字句 B.所有及物动词都能构成把字句 C.副词不能用于把字句 D.把字句的主语是施事
3.下列各种说法,( )是正确的。
A.整句就是一组音节数量相同的句子。B.句意是肯定的,就是肯定句。
C.句意是否定的,就是否定句。 D.对偶句都是整句。 4.下面对句子辞格的分析,只有( )是正确的。 A.“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这个句子用了借代。 B.“看见这绿油油的麦苗,我就嗅到了面包的味道”。这个句子用了夸张。 C.“她长得很像她的姐姐”。这个句子用了比喻。 D.“那是一只狼也不怕的狗”。这个句子有两种含义,使用了双关。
5.( )对句子预设的分析正确。 A.“他才十六岁,却像个大人”。这句话的预设是:十六岁是个大人了。 B.“他家过去非常穷”。这句话的预设是:他家现在有上万元存款。 C.“连他都考上大学了。”这句话的预设是:他的学习成绩其实并不怎么样。 D.“已经是九月了,天气还这么热。”这句话的预设是:九月份天气应该热。
1.下列句子( )中的数词表示序数。
A.你们两个人一起去帮忙吧。 B.我昨天上街买了五本书。
C操场上大约有七八个人。 D.本月三十号我在单位值班。
2.下列各种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复句就是由两个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 B.复句就是使用连词连接句子成分的句子。 C.由三个或四个分句构成的句子并非都是多重复句。
D.关联词语就是连接各种句子成分的词语。 3.下列句子只有( )是整句。
A.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D.换一个工地,就搬一次家。
4.下列说法( )正确。
A.相似点就是本体和喻体的形状相同。 B.相似点就是本体和喻体的色彩相同。 C.相似点就是本体和喻体的类别相同。 D.相似点就是本体和喻体的特点相同。
5.会话要遵循合作原则,而下面的会话,乙的回答表明他对小王有意见,这里的会话乙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 )。
甲:小王和小张为人怎么样? 乙:小张人不错。
A.质的准则 B.量的准则 2
C.关系准则 D.方式准则 1.下列语言单位中的数词,表示序数的是( )。 A.下午三点五十分 B.每人要花二十元 C.里面有七八个人 D.-个好汉三个帮 2.只能带动词宾语的一组词是( )。 A.修改思考发现 B.购买 出售创造 C.喜欢学习 讨论 D.打算加以 进行 3.下列说法( )正确。
A.对比就是对偶中的反对,二者只是观察角度不同。
B.借喻和借代只是观察角度不同而分为不同的辞格。
C.夸张和夸大,后者的说法没有任何现实根据。 D.“她长得很像她的姑姑”。这个句子用了比喻。 4.下列说法( )正确。
A.相似点就是本体和喻体的形状相同。 B.相似点就是本体和喻体的特征相同。 C.相似点就是本体和喻体的类别相同。 D.相似点就是本体和喻体的色彩相同。 5.( )对句子预设的分析正确。 A.“他才十六岁,却像个大人”。这句话的预设是:十六岁是个大人了。 B.“他家过去非常穷”。这句话的预设是:他家现在有上万元存款。 C.“他会下围棋了。”这句话的预设是:他过去会下象棋。 D.“已经是九月了,天气还这么热。”这句话的预设是:今年的天气不太热。
1.下列各种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凡是带宾语的动词都是及物动词。 B.助动词经常修饰动词或形容词。 C.副词不能修饰动词,不能充当谓语。 D.介词、量词都可以独立充当谓语。 2.下列语言单位中的数词,( )是序数。 A.上午十点五十分从六月十一号起实行 B.每人可花二十元光速每秒为三十万公里 C.屋里有七八个人 小路上有三四个行人 D.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个篱笆三个桩 3.从修辞角度看,下列句子( )词语运用不正确。 A.能请到你二位出席是我们的荣幸。 B.诸位光临寒舍,不胜荣幸。
C.战士们唱着胜利的凯歌,回到营房。 D.草原上的秋色,是那么地醉人。
4.下列各种说法,( )是正确的。
A.整句就是一组音节数量相同的句子。B.句意是肯定的,就是肯定句。
C.句意是否定的,就是否定句。 D.所有的对偶句都是整句。
5.( )对句子预设的分析正确。 A.“连他都考上大学了。”这句话的预设是:他的学习成绩非常好。 B.“他家现在非常富有”。这句话的预设是:他家现在有数十万元存款。 C.“已经是三月份了,天气还这样冷”。这句话的预设是:三月份不应该冷。 D.“他才二十岁,但却像个大人。”这句话的预设是:他是个成年人。
1.下列对语言单位的分析,( )的说法正确。 A.短语“四点钟”中间的数词是序数词。 B.非谓形容词受副词修饰,可以充当谓语。 C.“林飞喜欢唱什么歌”中的代词是活用。 D.“《英雄》这部电影我们都看过了”中的“都”总括电影和人。
2.下列说法( )是正确的。
A.语素是具有表述性的单位。 B.词是具有表述性的单位。
C.短语是具有表述性的单位。 D.句子是具有表述性的单位。
3.下列句子( )是短句、整句。
A.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B.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D.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4.下面对句子辞格的分析,只有( )不正确。 A.“集体的一草一木我们都要爱护”。这个句子主要用了借代,也可理解为用了夸张。 B.“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这个句子用了夸张。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个句子用了对偶。 D.“像他这样的人要是多几个就好了”。这个句子用了比喻,是明喻。
5.( )对句子预设的分析正确。 A.“他在大学是系学生会主席”。这句话预设是:他现在当了领导干部。 B.“小李会下围棋了”。这句话预设是:小李原来不会下围棋。 C.“他在那里干了三年了”。这句话预设是:他去年已经调离了那里。 D.“胡升华小时候可听父母的话了”。这句话预设是:胡升华现在长大了,更听话了。 1.下列各组词只有( )是兼类词。 3
A.科学编辑代表 B.揭开文明 突然 C.思念盼望爱戴 D.特别启发 白色 2.下列句子( )中的数词表示序数。 A.这五个人都是来帮助你的。
B.明天下午两点钟在校门口集合。 C.我百分之百肯定是你错了。 D.他一天读完了三本小说。 3.下列句子只有( )是整句。 A.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下列说法( )正确。
A.相似点就是本体和喻体的形状相同。 B.相似点就是本体和喻体的类别相同。 C.相似点就是本体和喻体的特点相同。 D.相似点就是本体和喻体的色彩相同。
5.会话要遵循合作原则,而下面的会话,孩子的回答表明不想告诉妈妈真实情况,这里的会话孩子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 )。妈妈:期末考试成绩怎么样?孩子:我语文考得特别好。 A.质的准则 B.量的准则 C关系准则 D.方式准则
1.下列句子( )中的数词表示序数。 A.这五个人都是来帮助你的。
B.明天下午三点钟在校门口集合。 C.百分之百肯定是你错了。 D.他一天读完了三本小说 2.下列句子只有( )是复句。
A.他说的那件事,据知情者透露,十有八九是假的。 B.由于天气不好的缘故,明天的越野赛只能取消。 C.因为两个人性格上合不来,他们最后还是分手了。
D.在北国飘雪的日子里,南国已是花红柳绿了。 3.下列句子只有( )是整句。 A.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F列说法( )正确。
A?相似点就是本体和喻体的形状相同。 B.相似点就是本体和喻体的特点相同。 C?相似点就是本体和喻体的类别相同。 D.相似点就是本体和喻体的色彩相同。
5.会话要遵循合作原则,而下面的会话,孩子的
回答表明不想告诉妈妈真实情况,这里的会话孩子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 )。
妈妈:期末考试成绩怎么样?孩子:我语文考得特别好。
A.质的准则 B.量的准则 C.关系准则 D.方式准则
综合分析题题库
二、综合分析题(30分)
6.分析下面短语的结构类别。(10分) ①积极发展: ②发展科学: ③发展迅猛: ④城市发展: ⑤停止发展:
7.分析下面一组句子意义上的差别。(8分) a.近年来工人写的小说越来越多。 b.近年来写工人的小说越来越多。 8.按照要求变换下列句式。(6分) ①我们去戈壁荒滩,去雪山高原,还要到江河湖海中去。(改成整句) ②大家都很佩服白求恩。(改为否定句) 9.分析下面一段话中综合运用辞格的情况。(6分) 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而在有些人却是出风头第一,休息第一,自己第一。 参考答案:
6.分析下面短语的结构类别(10分) ①积极发展:状中短语 ②发展科学:述宾短语 ③发展迅猛:主谓短语 ④城市发展:主谓短语 ⑤停止发展:述宾短语
7.分析下面一组句子意义上的差别(8分) a.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工人自己写小说。 b.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别人写关于工人的小说。 8.按要求变换句式(共6分,每小题各3分) ①我们去戈壁荒滩,去雪山草原,去江河湖海。 ②没有一个人不佩服白求恩。
9.分析下面一段话修辞格综合运用情况(6分) 这段话使用了对比和排比。(4分)辞格综合运用是套用,对比中套用两个排比。(2分) 二、综合分析题(共30分)
6.分析下面短语的结构类型(10分) ①批评指导: ②祖国昌盛: ③繁荣昌盛: ④经济繁荣: ⑤来自南疆:
7.分析下面两个句子意义上的差别。(8分)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