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题(仅供参考)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预防医学2、健康3、健康观 4、第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 5、第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 6、第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 (二)单选题
1. 医学科学的目标是( )
A.减轻痛苦 B.恢复健康 C.维护健康 D.促进健康 E.防止伤残 2.正确的健康概念是( )
A.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B.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完好状态 C.无病就是健康 D.没有疾病和虚弱 E.有健康的躯体和正常的智商
3.20世纪人们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改变是由于( )
A.传染病死亡率太高 B.发明了治疗传染病的抗菌素 C.环境严重污染 D.城市人口增多 E.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4.属于第一级预防的是( )
A.消除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 B.隔离传染源
C.对铅作业人员进行诊断性驱铅治疗 D.身心康复治疗 E.高危人群的定期检查 5.预防医学的模式是( )
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 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 E.环境—生物—健康 6.哪项不是健康危险因素( )
A.环境因素 B.行为生活方式 C.医疗卫生服务 D.劳动组织结构 E.生物遗传因素
7.医生用降糖药物治疗控制病情进展,属于: ( )
A.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D.一二级预防 E.以上均不是 8.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 ( )
A、 职业病 B、 伤害 C 、糖尿病 D、 脑卒中 E、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9.属于三级预防措施的是( )
A.接种疫苗 B.健康促进 C.对症治疗 D.早期诊断 E.病后恢复 10.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
A.传染病 B.急性病 C.常见病 D.慢性病 E.血吸虫病 11. 第二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
A.急性病 B.慢性病 C.传染病 D.常见病 E.地方病 12.预防医学是( )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B.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 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
科
13. 预防医学经历了( )
A.个体医学—群体—整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 群体— 社区医学阶段 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 E.个体— 群体— 社会医学阶段
14. 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B.第二级预防 C.第三级预防 D. 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15. 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 )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 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16. 个体的免疫接种( )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B.仅起到保护家庭的作用 C.仅起到保护群体 的作用 D.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 E.以上均不是 17.公共卫生体系的支柱是( )
A.各级的医院 B.各级政府的公共卫生机构 C.全科医疗服务机
构
D.教育、体育促进机构和组织 E.妇幼保健机构
18. 以下哪一项重点在第一级预防,还应兼顾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
A.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B.心脑血管疾病 C.肺癌 D.食物中毒 E.流感 (三)判断是非题
1、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只是人群而非个体。( )
2、影响健康的四类因素分别为环境因素、生物学因素、行为生活方式和卫生保健服务因素。( )
3.疾病的三级预防中,第一级预防指临床前期预防。( ) (四)填空题
1、第二级预防根本办法 。 2、三维健康观中,健康包括 、 、和 。 (五)简答题
1、简述我国卫生工作方针的基本思想。 2、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分为哪些阶段? 3、简述预防医学的特点。 4、简述预防医学的内容。 5、说出健康的内涵。
6、公共卫生措施可分为哪几类?
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预防医学: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运用基础科学、临床医学和环境卫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等原理和方法,分析环境中主要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作用规律;以“预防为主” 为指导思想,制定疾病的防制对策,并通过实施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控制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2、健康:即WHO宪章中对健康定义,认为:“健康是指整个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3、健康观:是指人们对健康的看法,主要有积极的健康观和消极的健康观二种观点。 4、第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 : 又称病因学预防。 指针对病因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包括个体的措施,环境的措施 。针对个体的措施有:增进健康,提高抗病能力;开展健康教育,注意合理营养和体格锻炼,培养良好的行为和方式;有组织地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预防遗传性疾病,做好婚前教育和禁止近亲结婚;做好妊娠和儿童期的卫生保健工作。 针对环境的措施有环境卫生:大气、水和土壤,职业卫生,食品卫生,市政建设与小区环境,社会环境:健康的公共政策。
5、第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 :也称临床前期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三早),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防止疾病的复发或转化为慢性。
6、第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即临床预防 。对已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能力或残废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心理康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病人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并能参加社会活动及延长寿命。 (二)单选题:
1. D 2.A 3.E 4.A 5. C 6.D 7.C 8.E 9.E 10.A 11.B 12.C 13.A 14.A 15.C 16.D 17.B 18.B (三)判断是非题: 1、X 2、√ 3、X (四)填空题
1、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身体健康、精神健康、社会幸福 (五)简答题
1、“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个体预防阶段、群体预防阶段 、整体预防阶段 3、①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群体;
②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的患者,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③采用的预防对策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④重视临床医学的结合,将预防整合于治疗之中;
⑤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和疾病与环境(生活、工作、社会环境)的关系;
⑥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
4、(1)环境与健康 (2)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3)人群健康的研究方法
5、(1)处于一般的安宁状态 (2)自我感觉良好 (3)有较好的调节和适应能力(4)从事各项工作的效率高
6、 ① 预防性卫生服务 ② 疾病预防和控制 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 ④ 健康促进 ⑤ 卫生管理研究
第一章 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一)名词解释
1、 环境 2、原生环境 3、次生环境 4、生物圈 5、生态系统 6、生态平衡 7、环境污染 8、公害 9、公害病 10、大气污染 11.光化学烟雾 12. 富营养化 (二)单选题
1.对饮用水进行氯化消毒时,起杀菌作用的主要是 ( )
A.HOCl B.Cl C.Ca(OCl)2 D.OCl E. Ca(OH)2 2.下列哪项不是常见大气污染物?( )
A.甲基汞 B. SO2 C. NOX D. 多环芳烃(PAH) E. 空气颗粒物 3.当前我国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生产过程排出的有害物质 B.汽车废气
C.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 D.燃料燃烧 E.地面扬尘 4.受环境因素影响后 的人群称为敏感人群。( )
A.产生健康效应早 B.产生健康效应严重 C. 产生健康效应早且严重 D.未见生理功能改变 E.未见生理代偿状态 5.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
A.含有大量重金属废水污染所致 B.含有大量有机物废水污染所致 C.含有大量磷、氮废水污染所致 D.含有大量硫、磷废水污染所致 E.含有大量氯化物、硫酸盐废水污染所致 6.生物圈的范围大致包括( )
A.11km深的地壳、海洋及15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 B.15km深的地壳、海洋及11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 C.5km深的地壳、海洋及10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 D.20km深的地壳、海洋及30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
E.1km深的地壳、海洋及5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 7.对原生环境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是天然形成并基本上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B.其中存在有许多对人体及其他生物体有利的因素 C.其中良好的微小气候和优美的绿化等对健康都起促进作用 D.有些原生环境中存在某些异常现象 E.原生环境中不会存在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8.对次生环境描述不正确的是( ) ...
-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