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年山东省聊城一中高考物理模拟试卷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7 18:16:4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高考物理模拟试卷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0分)

1. 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开普勒测出了万有引力常数 B. 爱因斯坦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

C. 安培提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 D. 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 一端装有定滑轮的粗糙斜面体放在地面上,A、B两物

体通过细绳连接,并处于静止状态,不计绳的质量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如图所示.现用水平力F作用于物体B上,缓慢拉开一小角度,此过程中斜面体与物体A仍然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缓慢拉开B的过程中,水平力F不变 B. 物体A所受细绳的拉力一定变大 C. 物体A所受斜面体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D. 物体A所受斜面体的作用力的合力一定变大

3. 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 a、b加速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 B. 20秒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 C. 60秒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

D. 40秒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 m

4. 卫星电话在抢险救灾中能发挥重要作用。第一代、第二代海事卫星只使用地球同步

卫星,不能覆盖地球上的高纬度地区。第三代海事卫星采用地球同步卫星和中轨道卫星结合的方案,它由4颗同步卫星与12颗中轨道卫星构成。中轨道卫星高度为10354千米,分布在几个轨道平面上(与赤道平面有一定的夹角),在这个高度上,卫星沿轨道旋转一周的时间为6小时。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中轨道卫星的角速度小于地球同步卫星 B. 中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小于地球同步卫星

C. 如果某一时刻中轨道卫星、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的球心在同一直线上,那么经

第1页,共14页

过6小时它们仍在同一直线上

该卫星仍在地面该点的正上方 D. 在中轨道卫星经过地面某点的正上方24小时后,5. 如图所示,电路中R1、R2均为可变电阻,电源内阳

不能忽略.平行板电容器C的极板水平放置.闭合电键S,电路达到稳定时,带电油滴悬浮在两板之间静止不动.如果仅改变下列某一个条件,油滴仍能静止不动的是 ( )

A. 增大R1的阻值 C. 增大两板间的距离 B. 增大R2的阻值 D. 断开电键S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2.0分)

6. 有一种调压变压器的构造如图所示,线圈AB绕在一个圆环形的铁芯上,C、D之

间加上输入电压,转动滑动触头P就可以调节输出电压。图中A为交流电流表,V为交流电压表,R1、R2为定值电阻,R3为滑动变阻器,C、D两端接正弦交流电源,

变压器可视为理想变压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R3不变,滑动触头P顺时针转动时,电流表读数变小,电压表读数变小 B. 当R3不变,滑动触头P逆时针转动时,电流表读数变小,电压表读数变小 C. 当P不动,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向上滑动时,电流表读数变小,电压表读数变

D. 当P不动,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向上滑动时,电流表读数变大,电压表读数变

7. 在水平地面上固定A,B两个带电量均为+Q的点电荷,在过AB中点O的中垂面内

固定一根长为L的光滑绝缘细杆CD,且O、C两点在同一竖直线上,D点到O点的距离与C点到O点的距离均为d,OC⊥OD.在杆的顶端C处有一个质量为m、

带电量为﹣q的金属圆环,由静止释放金属圆环后,它会沿杆向下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关于金属圆环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第2页,共14页

A. 金属圆环沿杆运动的速度一直增大 B. 金属圆环经过杆中点时的加速度大于C. 金属圆环运动到杆中点处的电势能最小 D. 金属圆环运动到D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8. 如图所示,从有界匀强磁场的边界上O点以相同的速

率射出三个相同粒子a,b、C,粒子b射出的方向与边界垂直,粒子b偏转后在边界上的Q点,另外两个粒子打在边界OQ的中点P处,不计粒子所受的重力和粒子间的相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粒子一定带正电

B. 粒子a与b射出的方向间的夹角等于粒子b与c射出的方向间的夹角 C. 两粒子a,c在磁场中运动的平均速度相同

D. 三个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圆心与O点的连线构成一个菱形 9. 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所用油酸酒精溶

液的浓度为每104mL溶液中含纯油酸6mL,且1mL溶液为75滴。现取1滴液滴入浅水盘里,待水面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描绘出油酸膜的轮廓形状,再把玻璃板放在边长为1cm的坐标纸上,其形状如图所示。关于该实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油酸膜的面积约为110cm2

B. 油酸分子的直径约为7.3×10-10m

C. 用滴管吸取油酸酒精溶液,应将滴管移到水面中央挨着水面处滴入溶液

D. 若某次实验中数油膜面积时将不足一格的也都按一格计算,其结果一定偏大 E. 若某次实验中油酸未完全分散开就绘制轮廓线,计算的结果一定偏大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0. 位于坐标原点O处的波源产生一个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脉冲波,波速ν=20m/s。已

知t=0时刻波刚好传播到x=10m处,如图28所示。若传播过程中无能量损失,由

第3页,共14页

t=0时刻后图28可知振源只振动了______s,再经______s波刚好传播到x=20m处,

x=8m处的质点运动的路程为______cm。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0分)

11. (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

端固定到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末端有绳套,将弹簧秤挂在绳套上,拉动细绳,进行实验,关于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条应该始终处于两细绳的夹角的角平分线位置; C.用弹簧秤拉动时,应保持弹簧秤与水平木板良好接触; D.要使每次合力与分力产生相同的效果,必须将橡皮条与绳子的节点拉到相同位置;

E.只需要记录下两个弹簧秤一起拉动时细绳的方向,秤的示数可以按照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确定。

(2)某同学在进行本次实验过程中,进行了如下的探索:先用两个弹簧秤成角度的将橡皮筋拉长至O点(α+β<90°),如图所示;然后保持左侧弹簧秤拉动方向不变,并缓慢的加大拉力,为了维持O点位置不变,β需要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者“不变”),右侧弹簧秤示数也会随之变化,变化情况为:______(选填“一直变大”、“一直变小”、“先变大后变小”、“先变小后变大”)。 12. 某同学想要描绘标有“3.8V,0.3A”字样小灯泡L的伏安特性曲线,要求测量数据

尽量精确,绘制曲线完整,可供该同学选用的器材除了开关,导线外,还有: 电压表V1(量程0~3V,内阻等于3kΩ) 电压表V2(量程0~15V,内阻等于15kΩ) 电流表A1(量程0~200mA,内阻等于10Ω) 电流表A2(量程0~3A,内阻等于0.1Ω) 滑动变阻器R1(0~10Ω,额定电流2A) 滑动变阻器R2(0~1kΩ,额定电流0.5A) 定值电阻R3(阻值等于1kΩ) 定值电阻R4(阻值等于10Ω)

①请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将各元件字母代码标在该元件的符号旁 ②该同学描绘出的I-U图象应是如图中的______

第4页,共14页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13. 如图所示,长L1=1.0m,宽L2=0.50m的矩形导线框,质量为

m=0.20kg,电阻R=2.0Ω,其正下方有宽为H(H>L2),磁感应强度为B=1.0T,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现在,让导线框从下边缘距磁场上边界h=0.70m处开始自由下落,当其下边缘进入磁场,而上边缘未进入磁场的某一时刻,导线框的速度已经达到了一个稳定值。求:

(1)导线框上边缘刚进入磁场时的速度大小v;

(2)从开始下落到导线框下边缘到达磁场下边界过程中,导线框克服安培力做的功W。

14.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M=2kg的长木板,在其右端放一个质量m=1kg、

可视为质点的物体B,长木板的左上端恰与一个固定在竖直面内半径R=1.25m的光

滑圆弧底端平齐,现将一个质量m=1kg、可视为质点的物体A从圆弧最高点由静止滑下。已知物体A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物体B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当物体A刚滑上长木板时对物体B施加一大小为Ⅰ=1N?s、方向向左的瞬时冲量,结果两物体在长木板上恰好不相撞。取g=10m/s2,求:

(1)全程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 (2)长木板的长度。

15. 绝热气缸A和导热气缸B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由钢性杆连接的两个等大活塞封闭着

两部分体积均为V的理想气体,此时气体的压强与外界大气压强p0相同,气体的温度与环境温度T0也相同。已知理想气体的内能U与温度T的关系为U=αT,α为常量且α>0.现给气缸A的电热丝通电,当电热丝放出的热量为Q1时气缸B的体积减为原来的一半。若加热过程是缓慢的,求:

第5页,共14页

2020年山东省聊城一中高考物理模拟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ogzg81w2c8n6j4879hw6x2111f20r00bg2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