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中学2016届初三数学复习计划
为了本届初三学生的数学在中考中有一个稳定出色的发挥,数学第一轮复习以教育局、学校的九年级总复习要求为指导思想,结合学生的实际,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进行,复习时依据考纲和课本,实施素质教育,设法引导学生,因材施教,调整好学生的学习状态,力争在今年初三升学考取得好成绩。 一、复习总要求
端正态度,明确目标;重视书本,梳理知识; 认真答题,夯实基础;课后反思,有疑必问。
重在复习基础知识。从学情出发,以梳理书本知识为主线,注重学法点拨和内容剖析;从教情出发,以把知识点与考点相结合为主线,注重揭示解题规律和总结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根据本届初三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复习时,既体现新课程理念,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同时加强对中考命题的研究,把握中考动向,纠正复习偏差,把时间精力花在刀刃上。 二、工作策略
对新课标做到心中有数,认真领悟上级精神,切实要把新课程理念真正运用到平时实际教学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要摒弃“题海战术”。命题者依“标”据“本”,从课本题目入手,或设置新的问题情景;或转换题型;或在各种知识点的交汇处重组整合改编成试题。因此在复习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课标》要求,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更好发挥教材的使用效能。不要盲目地操练四处流传的各种“新”、“旧”习题,应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具体落实到: 1.抓好基础
因为中考首先还要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而“三基”是能力的基础,同时,基础试题绝大部分源于课本,多是在原有例习题基础上的“再发现”和“再创造”。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及总复习中,一定要立足课本,回到基础之中,加强变式教学与训练,对课本中的典型例习题多引申、多研究,引导学生理清知识体系,帮助他们建立起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网络,避免题海战术,切实打好扎实基础,真正做到落实:“三基”。 2.注重能力的培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考试将更加关注生活实际。而考试的导向性的作用是巨大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时常关注社会生活实际,可以编拟一些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数学应用问题,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启迪他们平时关心生活,关心社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感悟内化和概括生活中的现象,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逐步学会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探索新的数学问题,养成独立思考、探索研究、归纳猜想、操作论证等良好习惯,把握未来命运所需要的思维、判断、想象和创造的能力,使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3.加强学法指导,转变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对于教学工作的成败起着特殊的作用。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掌握更新和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怎样教决定怎样学,学的真谛在于“悟” ,教的秘决在于“度” 。在当前新课改的形势下,对课堂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教学中是动态的,随着教学的发展,学生学习的逐步深入,教师要逐渐放手让学生自已去学,增强自主成份,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
1
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内心力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4.分层教学,狠抓落实
(1)根据各分数段分清学生好、中、差三个层次,题目要有针对性,分层次地进行辅导。 (2)落实到人,落实到题。哪一个题是哪一个学生出错,哪一个知识点不明白必须讲清,及时
进行个别辅导。
(3)掌握学生心理,调动学生积极性。讲练结合,以练为主。 三、时间进度 (一)第一轮复习 周次、日期 1 (2.22-26) 2 (2.29-3.4) 3 (3.7-11) 4 (3.14-18) 5 (3.21-25) 单元目录 第一单元 数与式 第1课 实数 第2课 整式 第3课 分式 课时内容 第4课 二次根式 第一单元检测 第二单元 方程与不等式(组) 第二单元 方程与不等式(组) 第三单元 函数(含直角坐标系) 第5课 一次方程(组) 第6课 实际问题与一次方程(组) 第7课 一次不等式(组)(含实际问题) 第8课 二次方程 第9课 实际问题与二次方程 第10课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 第二单元检测 第11课 函数的基本概念 第12课 一次函数 第13课 反比例函数 第14课 二次函数 第15课 函数的应用(1) 第16课 函数的应用(2) 第三单元 函数(含直角坐标系) 第三单元检测 数与代数综合检测 第四单元 图形的认识 第17课 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18课 三角形的概念 第一次单元测试、试卷讲评 第19课 全等三角形(含直角三角形、等 腰三角形) 2
6 (3.28-4.1) 第四单元 图形的认识 第20课 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含勾股定理) 第21课 平行四边形 第22课 矩形、菱形、正方形 第23课 圆的有关概念 7 (4.5~8) 第四单元 图形的认识 第24课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第25课 正多边形和圆(含弧长和扇形面积) 第26课 尺规作图 第27课 投影与视图 第四单元检测 第28课 图形的轴对称 第29课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第30课 图形的相似 第31课 锐角三角函数(含解直角三角形) 第32课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的关系 第五单元检测 空间与图形综合检测 查漏补缺、应试技巧 8 (4.11~15) 第五单元 图形的变换 9 (4.18~22) 进度调整、期中考试 10 (4.25~29) 第六单元 统计与概率 模拟考试 第33课 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 第34课 数据的分析 第35课 概率初步 第六单元检测
(二)第二轮复习 周次、日期 11~13 (5.3~5.20) (三)第三轮复习
14~17 (5.23~6.17) 单元目录 应用型 开放型 阅读型、变换类、操作类 综合类问题 综合训练 自制试题,回顾课本 考前指导、中考
3
内 容 查漏补缺、能力提高 解题技巧、思维拓展 解题技巧的训练提高 综合运用知识 心理调节;应用、应试技巧 变式拓展 应试技巧、心理调适
四、相关练习安排 1.学程单 负责人 周宇勇 钱晓宇 陈爻娟 潘国华 姜顺芝 江斌杰 黄 华 张 萍 徐 勤 杨卫星 课时序号 §1、11、21、31 §2、12、22、32 §3、13、23、33 §4、14、24、34 §5、15、25、35 §6、16、26 §7、17、27 §8、18、28 §9、19、29 §10、20、30 备 注 1.每课时标题与《数学中考指南》上一致; 2.板块安排: (1)学习目标(根据相应内容,参考《数学中考指南》确定) (2)知识要点(罗列基本概念,填关键字词) (3)典例精练(精选教科本中或中考题,目标+任务+要求) (4)反馈测试(遗漏知识点“补练”,易错、重要知识点“再练”新题“试练”;注意分层) 3.每课时16K纸2~3页; 4.电子稿于前一周的周三午前发至邮箱 (jshmzhangping@sina.com),以便印刷提前备课。 2.周末预复习单、错题再练、每日一题 负责人 周次 备 注 周宇勇 钱晓宇 陈爻娟 潘国华 姜顺芝 江斌杰 黄 华 张 萍 徐 勤 杨卫星 1 2 3 4 5 6 7 8 9 10 1.错题再练是对应周次内容上的易错或重点内容,可用原题,也可改变数字,重基础。 2.每日一题每次出5题(填空、选择共三题,综合解答题两题)。 3.周末预复习单编辑往年中考试卷,注意分层,分A、B卷。 4.每周四复印后发下。
初三数学备课组 2016.2.20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