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著增加。2007年,有15 个场地开展了评价工作,耗资2 亿元人民币;到2011 年,有65块场地进行了评价,耗资15亿元人民币。到目前为止,启动了了5 个示范清理修复项目,其中一个采用挖掘及水泥窑焚烧来处置化工厂污染土壤的项目即将结束。地方政府的战略和行动计划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重庆环保局早在2008年就提出了下一步污染土地管理的战略行动方案。 (1)建立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预警机防控体系,提出了预警防控规划时间表: 2009年:前期工作;
2010年:试点5家工业企业启动土壤及地下水预警防控体系建设试点;
2011年:扩大至10家试点;
2012—2014年:所有新建工业企业场地防控体系纳入环保“三同时”要求;
2015年:全市工业企业分批次完成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预警及防控体系建设。
(2)建立多元化的清理修复资金投入机制
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和“谁所有,谁负责”的原则,将来的污染场地修复资金来源将由三部分组成,即企业污染治理资金、土地污染治理专项资金(特别是针对土地权属不明,污染责任不清的土地)以及其他资金(见专栏4)。
面临的挑战
初步估计重庆市目前场地清理和修复需要30亿美元。重庆市在资金方面缺口很大。而技术可行、成本效益好的修复技术也是重庆所急需的。建立适宜的场地修复标准也是接下来的重要工作之一。
前景预测
(1)政策支持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第四段第(三)点“加强土壤环境保护”一节提出:“推进重点地区污染场地和土壤修复。以大中城市周边、重污染工矿企业、集中治污设施周边、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区域、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废弃物堆存场地等典型污染场地和受污染农田为重点,开展污染场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对责任主体灭失等历史遗留场地土壤污染要加大治理修复的投入力度。”
(2)细化项目和责任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第七段提出“积极实施各项环境保护工程(全社会环保投资需求约3.4万亿元),其中,优先实施8项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开展一批环境基础调查与试点示范,投资需求约1.5万亿元。”重点工程中的第二个“改善民生环境保障工程”中提到“受污染场地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程。”
(3)政府加大资金投入
根据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泰君安预测“十二五”期间,污染土壤修复领域的新建项目投资需求为3150亿元人民币,占重点领域投资需求17.77%。但在其投资策略报告以及其他券
商的报告中,均未提到污染土壤修复行业的具体情况和主要市场占有者,表明这个细分行业仍然十分分散同时也极具潜力。
(4)市场竞争激烈
据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修复中心主任陈同斌表示,目前国内从事土壤修复业务的企业已超过100家。
(5)行业领域方向
从国内土壤修复产业化发展的趋势来看,未来土壤修复的重点领域将集中在城市污染土地开发及污染农田两大板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