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法来学习这节课内容。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印度奴隶社会的特点,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和其它劳动人民进行统治的社会制度,以及种姓制度给印度带来的影响及对当今世界仍然产生一些危害。佛教的产生顺应了统治阶级的某种需要,因此受到统治者特别是刹帝利的支持和保护。并对外传播,对其他国家和地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节课根据教学情节设置了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探讨、让学生在合作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在快乐和兴趣中学到知识。
最后,设置了拓展延伸环节,意在加强学生对佛教影响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辩证的看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全球史观。以史为鉴,促发展。
点评:
本节课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到位。教学目标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清楚、明白、具体。把印度的种姓制度及其影响确定为本课的重难点准确,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了解较少,学习起来确实有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主次分明,抓住关键,首先以电视连续剧《西游记》视频片段导课,问学生“唐僧西天取经的‘西天’是今天的哪个地方?”一下子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进入新课学习,新课分目标导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目标导学二(森严的种姓制度)、目标导学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无论学习哪一教
9
学环节都有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过程结构合理,衔接自然紧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符合学段教学要求,在学生对整节课系统学习后,适时安排课堂练习、知识拓展环节,有利于学生比较全面的巩固本课重要的知识点。
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