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学案设计和课堂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 --李俞花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14:38:1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学案设计和课堂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刘家沟小学:李俞花

一、学案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学案设计等同于课堂训练。学案教学的有效实施,首先要有学案设计作凭借。学案设计的理念直接关系着学案教学的质量。学案设计应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在学案教学的设计中,不少人将学案设计等同课堂训练,以为设计几种不同类型题就体现了学案特点。这是一种误解。

在学案教学的设计中,问题探究是学案的关键,知识结构的梳理是学案的重点,阅读思考、质疑释疑是学案的特色,巩固、练习是学案的着力点,这些都是在学案设计中不能忽略的。学案设计中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是必须的,但是,它不能完全等同于同步练习。同时,针对所学内容指导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案的体验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应该恰当地体现。

2、设计的问题缺乏思维的含金量。在学案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是重要的,但是不少学案设计的问题存在简单化,照抄课本中的活动或简单的一问一答式,不能充分体现学案思维的导向价值,学生缺乏自主探究的习惯和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学生时常出现要么一言不发,要么言不对题的现象,且教师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点拨。

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要结合教材,课本上有的问题学案不再重复,或者变换一下形式出现,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同时教师要深入教材,认真思考,分析问题,综合设计问题,或通过集体备课与同科老师探讨,多方面、全方位思考和设计问题,避免问题的简单化、重复出现,以提高学案的质量。

3、学案设计流于形式,设计的问题大而空。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深入调查和了解学生,不切实际凭空编造学案,设计问题的梯度较大,学生难以解答。

对此我们要求教师要深入学生中进行了解,给学生引路,解决关键问题。教师要采取一定的策略,例如:科学划分学习小组;开展好差生结为学习伙伴结对子工程;分散问题的难度,加强集体备课使教育教学资源能真正意义上得到共享等等。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深入观察和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适当设计问题,问题设计中的梯度要合理,同时在课堂上,教师

要根据实际,适时地调整学案中的问题。

4、把学习目标定位在教学目标。有些教师在编写学案时,把教参上或其他资料上的教学目标照搬到学案上来充当学习目标。由于教学目标是针对教师的,不是围绕学生学习确定的目标,所以课堂表面上是师生、生生互动,但实质是无效互动,没有真正的学习目标,学生根本无法有效自学。

学习目标应该是学生学习掌握本节课内容的指南针,是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的。学习目标的制定要关注学情;在内容体系上要瞻前顾后,要把培养和发展能力放在首位;要注重方法性、延展性的目标。此外,学习目标要具体、可操作、有层次,利于不同学生分别实现。

二、学案使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有了学案并不等于有实效,还要看你怎样使用。对学案的使用,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使用方法,但是下面的几点不良做法是我们在课改实验的推进中教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将学案发给学生,放任自流,缺少方法引导。把学案当成练习本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缺少使用学案的具体方法指导,让学案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正确的做法应该引导学生使用好学案,让学生知道学习目标和意图,并指导学生按学案的目标要求进行自主预习,带着学案中的问题读书,通过思考去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通过这一步,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同时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上,借助学案和学生预习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优化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思维的能力。通过科学性的使用,提高学案教学的有效性。

2、教师角色的定位不准确。“学案导学”让老师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促使师生进行角色转换。这种教学模式,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教师重在组织和引领,教师由课堂的表演者变为幕后的指导者,一时感到无所事事,难以适应,而有的教师不敢放手,担心过多,把自己当成主角,自导自讲,学生则是听众。

3、学案教学缺乏灵活性。学案也是一种预设,并非一成不变。作为鲜活的学生,自然有鲜活的思维,自然将使学案会有生成的变化。但是,对这一点,有的老师认识不够。在学案的具体使用中,过分拘泥于学案设计的要求和内容,

固守预设的学案,不能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情况而变化,缺乏一种智慧生成的意识,使一些可贵的生成内容得不到重视,影响了学案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建议

1、预习质疑

一般是提前一天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通自学。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

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2、认定目标

在学生预习质疑的基础上,学生在思维上产生认知冲突,教师结合课前预设的学习目标,同学生一起生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认定目标时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有预设更应有生成。目标的生成一定立足学生的学,把主体突出,这样的目标在课堂上才能更好发挥其导向功能。

第二, 目标要具体,越具体在教学实施中越有针对性,越易学生对学习做出自我评价。

第三,语言陈述要精炼,准确,尽量使用行为动词。

认定目标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是为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规范教学策略;规范教学时间的安排,同时也是为了①引导学生明确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刺激学

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的意识。

3、交流探究

首先让学生回答自学指导中的问题或让学生板演,暴露出自学中的问题;

其次,对共性或学生难以掌握得问题由小组讨论,再在教师的帮助下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自由更正,各抒己见;

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小结、上升为理论,指导运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梳理小结

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精解、点拨、梳理。

教师在精讲、点拨、梳理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①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

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③点拨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

④梳理时要帮助学生形成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同时结合学习目标能让学生初步对自己的学习作出评价——想一想,本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主要探究了哪些问题?通过本课学习得到哪些启示,还有哪些疑问?可将启示、疑问在学案上写下来,或者当堂交流,或者在课后请教老师、咨询同学。

5、课堂检测

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多设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

达标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

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达标反馈中要求教师要做到设计的达标练习要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收集学生答题信息;针对学生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矫正,变式讲解或变式训练。

6、作业设计

作业的设计,应该分层实施,体现不同层面学生各有所得。

总之,“自主探究——学案导学”的课堂模式的探索仅仅是一个起步,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提高,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吸取更多先进经验加以改进。

学案设计和课堂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 --李俞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owmg4nn5n4n7xy5eb5u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