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1 1:14:2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导学案

班级 组号 姓名 序号10 时间:2013/12/12

一、研学目标

识记 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以及真理的含义。

理解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分析 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运用 结合人们对某一事物或规律的认识及发展过程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研学重点和难点

正确理解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三、研学流程

(一)情景导思

哲学家问船夫:“你懂数学吗?”“不懂。”船夫说。“你的生命价值失去了三分之一。”哲学家说,“你懂哲学吗?”“更不懂。”哲学家感慨:“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一半!”一个巨浪把船打翻,哲学家掉在河里。船夫问:“你会游泳吗?”“不会!”船夫说:“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全部。”

启发:哲学不是夸夸其谈,不是纸上谈兵,哲学来源于生活的实践,没有实践就没有哲学,脱离了实践,哲学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和存在的价值。所以,学习哲学,我们必须重视实践。那么,什么是实践呢?实践有哪些特征?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实践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二)问题导学

1、实践的含义及特点 实践的含义: 实践的特点:

2、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真理的含义

4、真理的特征

5、如何理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6、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的方法论要求。

你是个爱动脑、会提问的好孩子,掌声送给你

—2—

(三)、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

A.火山喷发、蜜蜂造房、警犬搜敌 B.起床、刷牙、洗脸、吃饭 C.学习理论、讨论问题、研究学问

D.工人做工、战士打仗、教师教书、科技工作者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请指出上述活动中的哪些是实践活动?以“工人做工” 为例说明实践的第一个特征?

探究活动二:

飞离地球,翱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终于在2011年11月,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对接,中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中国3位航天员首次进入在轨飞行器。]2013年2月28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表示,我国将于今年实施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开展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应用性飞行。 我国太空探索历程是如何体现实践的特点的。

探究活动三:

据医学史疗记载,十七世纪二十年代,英国有位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的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一声纷纷仿效,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被禁止使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北美洲一声给以为濒临死亡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发现了人血血型系统,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上述材料体现认识观的哪些道理?

(四)、疑点辨析

1、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因此,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因此,人们获得知识只有参加实践。 3、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一看实践,二看大多数人的意见。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真理客观性的否定。

5、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所以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 你是个爱动脑、会提问的好孩子,掌声送给你

—3—

(五)、检测巩固

1.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是指( )

①实践活动的主体是社会 ②单个人的活动不存在

③实践活动不是孤立的个人活动 ④实践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进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为了更好地进行深空探测,为和平利用太空而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我国发射了“神舟七号”飞船。这表明实践具有( )

A、社会历史性 B、客观物质性 C、直接现实性 D、主观能动性

3.中国审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文人对艺术创作有许多精辟的论述。艺术创作需要现实的生活积累,正如王夫之所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坎。”这表明( ) A.认识事物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B.认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认识来源于实践 D.认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4.“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科学技术在实验室不如在实践中发展快

C.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D.发展科学有功的主要不是知识分子,而是人民群众 5.“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句话主要反映了( ) A.真理的可知性 B.真理的条件性 C.真理的具体性 D.真理的客观性 6.人总是希望少犯甚至不犯错误,但错误又总是出现。人之所以会犯错误,是因为( ) A.错误总是难免的 B.真理与谬误总是相伴而行

C.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D.真理是由谬误转化而来的

7.“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这表明( ) A、书本知识比亲身实践更重要 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D、书本知识要和具体实践结合

8.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霍金说:“随着量子力学的发现,我们认识到,由于总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不可能去完全精确地预言事件”,“我们的目的只在于套定律,这些定律能使我们在不确定性原理的极限内预言事件。”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A.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把握本质和规律 B.理性认识能指导人们推动事物的发展 C.人们的认识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D.事物的不确定性否定了世界的可知

10.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告打破。这启示我们( )

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 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

11.自1956年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后,人类对中微子的研究不断深人2011年9月,欧洲核子中心称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同时指出实验过程存在误差,呼吁全球科学家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界限 你是个爱动脑、会提问的好孩子,掌声送给你

—4—

C.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D.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

12.英国大主教贝克莱,从“物是感觉的集合”这一主观唯心主义命题出发,断言真理存在于观念之中,只能从主观中去寻找,这实际上是( )

A.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世界是可知的

C.否认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D.把真理等同于客观事物

13.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奖者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这说明( ) ①科学认识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 ②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 ④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5.任何真理性的认识只是对它的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正确反映,这说明( ) A.真理是有条件的 B.真理是相对的 C.真理是具体的 D.真理是抽象的

16.电子的发现并没有推翻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理论,相对论力学和量子力学的提出也没有推翻经典力学。这个事实主要说明( )

A.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 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C.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和必经阶段

D.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辩证发展过程 17.真理与谬误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因此真理( )

A.永远不可能变为谬误 B.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谬误

C.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D.和谬误之间不存在严格的界限

18.地球外存在着智慧生命是人类很早就提出的一个假说,可至今也没有得到证实。美国科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发射了携带着地球人多种信息的宇宙飞船,期望有朝一日能被太阳系之外可能存在的智慧生命收到并发回音讯。可据专家们估计,飞船要飞到距太阳系最近的恒星体系,需要八万年的时间。这说明( ) A.科学有时能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B.由于实践的局限性,人类不具有彻底认识世界的能力 C.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类的认识具有有限性

D.有些认识不能依靠实践检验,只能依靠逻辑推导证实

19.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中国人民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进一步坚定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信念,凝聚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共识。2012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调研时指出,20年前邓小平南巡关于“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的教导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分析“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论断,并阐述其现实意义。

你是个爱动脑、会提问的好孩子,掌声送给你

—5—

1-5 DDCAA 6-10 DCBCA 11-15 AACCC 16-18 DBC

15.答案:(1)①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是这一认识的基础。②实践是认识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需要推动这一认识的深化。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检验了这一认识的真理性。

(2)现实意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重温这一论断有利于排除争论和干扰,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开放水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

1-5 DDCAA 6-10 DCBCA 11-15 AACCC 16-18 DBC

15.答案:(1)①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是这一认识的基础。②实践是认识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需要推动这一认识的深化。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检验了这一认识的真理性。

(2)现实意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重温这一论断有利于排除争论和干扰,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开放水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

1-5 DDCAA 6-10 DCBCA 11-15 AACCC 16-18 DBC

15.答案:(1)①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是这一认识的基础。②实践是认识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需要推动这一认识的深化。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检验了这一认识的真理性。

(2)现实意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重温这一论断有利于排除争论和干扰,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开放水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

你是个爱动脑、会提问的好孩子,掌声送给你

搜索更多关于: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的文档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oxal455wr1xep136oeh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