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五个单元,总课时23课时。
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 本单元是科学课学习的绪论单元,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关于“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的相关要求而设计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大致了解科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科学探究是怎么一回事,引领学生走上科学探索之路,向科学素养的形成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本单元是依据小学科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常见的植物、常见的动物、生物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功能、生物的基本需求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是整套教材在生命世界部分的开篇,也是学生从总体上对有生命的物体(生物)建立起初步认识的一个单元。
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 本单元选择水的话题,作为研究地球与宇宙版块中“地球物质之二——水”的切入点,站在生命的高度,全面地、客观地认识水在动物、植物、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引导学生真正体会到水是生命之源,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作为每一个公民,必须增强节水意识,自觉保护水资源。
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 本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材料的性质、用途。以及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通过参与学习和研究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物体是由各种各样的材料组成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各种材料的性质是不一样的,人类在选择、应用材料时,不仅要考虑需求,而且要考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第五单元:《提出问题》 本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有关科学探究的性质、过程和方法的有关论述来建构的。通过指导提出问题以及提出适合小学生探究的科学问题,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知道科学探究是为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能通过对周围物的观察,提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从而打下实施科学探究活动的坚实基础和成科学探究意识的良好开端。
教 学 进 度 表
周次 章节 教学内容 1、科学是…… 第一单元 2、做一名小科学家 单元总结 第二单元 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课时 2 1 1 1 2、校园里的植物 3、校园里的小动物 4、植物·动物·人 单元总结 1、生命离不开水 2、观察水 第三单元 3、神奇的水 4、地球上的水 单元总结 1、常见材料 2、纸 3、纺织材料 第四单元 4、金属 5、塑料 单元总结 1、尽可能地提出问题 第五单元 2、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 单元总结 复习考试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2 1 1 1 1 1 2 1 1 1 1 1 1 1 1 2 2 1 2 本单元是科学课学习的绪论单元,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关于“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的相关要求而设计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大致了解科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科学探究是怎么一回事,引领学生走上科学探索之路,向科学素养的形成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的具体内容标准有: 科学探究:
1.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2.1提出问题之“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
2.2收集证据之“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5结论与拓展之“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1想知道,爱提问。 1.5愿意合作与交流。
2.1热爱科学,尊敬科学家,喜欢看科技书籍和影视作品。 2.2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本单元从“理”和“行”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在认识活动的基础上认识科学,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经历探索科学的历程,使学生在理性上知道什么是科学,在感性上感悟科学。就本单元两课构成情况上看,第1课侧重于理,第2课侧重于行。
本单元立意很高,汇聚全套教材和整个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围绕做小科学家这个大主题展开,体现出较强的人文思想:尊重孩子、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引领他们走上科学之路。同时,本单元的着眼点却很低,以儿童自身或身边发生的“小事情”为切入点,通过“小实验”、“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热爱科学,喜欢科学,喜欢科学课,尽快地进入小科学家的角色。为此,教师组织开展本单元的活动,一要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二要从现在开始抓住每个机会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经历每一次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增进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第一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 1、科学是…… 2、做一名小科学家 第一单元复习与检测 总课时 序 号 课 题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重 点 难 点 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 从科学家的经历中了解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 1、知道科学包括过程与结果。 2、意识到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01 学科 科学 教学时间 第一周第一课时 课时 1 1 1 3 1.1科学是…… 教 学 方 法 教 具 实践 活动 板 书 设 计 讲授法 会动的小人 视频 制作动起来的小人 1.1科学是…… 科学探究: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 2、提问:你知道科学是什么吗? (板书课题 ) 二、探究新知: 1、了解科学是什么。 (1)讨论“什么是科学?” 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引导学生看课本第2页插图,开阔一下视野。 (3)提问:图上的人在做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插图的内容,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说明。 (4)谈话:只有科学家那里才有科学吗?你有没有做过下面这些小朋友做的事情?(看书中图片)想一想,你为什么想做这些事情? (学生交流) 学生活动设计 讨论 观察图片 (5)小结:好奇心让我们想弄懂许多事情,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那样的。 学生交流 我们的这些经历其实和科学家的工作十分相似,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1)老师讲“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2)提问: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琴纳是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医生。在故事的开始部分,他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 (3)正因为有了这个新发现,他想到并提出了什么问题?此后,他又分别做 了些什么事情?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提出问题——寻找可能的原因——做试验证明——试验成功了。 学生交流 (5)你能按照上面的提示,复述一遍琴纳的故事吗? 学生复述故事。 (6)搜集资料,找出其他科学家在研究活动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理解科学是什么。 (1)谈话: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活动。 (2)讲解“动起来的小人”制作方法。(学生制作) 学生复述故事 讲解如何“玩”。在学生“玩”之前提出要求: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3)交流“玩”后的发现(小人动起来了) (4)阅读P6教材,了解罗杰特的发现。 (5)小结:只有像罗杰特那样善于思考,才能把小发现变成大科学。 三、全课总结: 1、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告诉我们科学究竟是什么吗? 2、学生分组交流,并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的想法。 3、总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 学生制作 学生交流 阅读 学生交流 教学反思 序 号 课 题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重 点 难 点 教 学 方 法 教 具 纸鹦鹉 3、能将探究的结论运用于日常生活或小制作中。。 感受自己的探究活动与科学家研究活动的相似之处 找出降低重心使物体平衡的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02 学科 科学 教学时间 第一周第二课时 1.2做一名小科学家 1、通过探究让纸鹦鹉立于手指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能找出自己的探究与科学家探究活动的相似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