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最新-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精练专题十七文言虚词专项训练 精品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 6:13:1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精品专题精练 专题十七 文言虚词专项训练

专题十七 文言虚词专项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1~2题。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质于秦。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辞曰:“燕者,必经于赵,赵人得唐者,不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罗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质矣。今吾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行之。”文信君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

1.对下列句子中的“而”字解释不确切的一项是( ) A.而燕太子质于秦——表承接,有因果联系的意思。 B.而不肯行——表转折,相当于“却”。 C.我自行之而不肯——表转折,相当于“却”。 D.七岁而为孔子师——表承接,相当于“就”。 解析:C项表递进,可译为“尚且”。 答案:C

2.下列各组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之:①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其:①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以:①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②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D.于:①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 ②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解析:D项①被,②到;A项动词“到、去、往”;B项语气副词,表希望;C项介词“把”。 答案:D 参考译文:

文信侯吕不韦想进攻赵国,来扩充自己的封地河间,便派刚成君蔡泽去燕国,致力于燕、秦的友好,三年之后,燕国派太子到秦国做人质。文信侯就派秦臣张唐去燕国做相国,想与燕国联合进攻赵国,以扩大河间封地。张唐推辞说:“从秦国到燕国必定经过赵国,赵国人如果抓住了我,不可以得到百里的偿地。”文信侯从张唐那儿回来,很不高兴。少庶子甘罗问:“君侯为何这样闷闷不乐呢?”文信侯说:“我派刚成君蔡泽致力于燕、秦友好,三年之后,燕太子到秦国做人质。现在我请张卿去燕任相,他不肯去。”甘罗说:“我可以让他去。”文信侯呵斥他,说:“走开,我亲自让他去,他还不肯去,你怎么可能让他去呢?”甘罗说:“项橐七岁时就可做孔子的老师,我现在已经十二岁了,您就让我试试看。为什么要呵斥我呢?”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3~6题。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指受骊姬陷害一事),晋人伐诸蒲城(当时重耳的封地,在今山.西省)。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对.抗),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处狄十二年而行。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卫...地,在今河南省),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重耳的舅父)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采桑的女子)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3.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 .公子安之 .以告姜氏w .

醒,以戈逐子犯 .

A.两个“之”相同,两个“以”不同 B.两个“之”相同,两个“以”相同 C.两个“之”不同,两个“以”相同 D.两个“之”不同,两个“以”不同

解析:D项前“之”助词不译,后“之”语气词。前“以”介词“把”,后“以”介词“拿”“用”。

答案:D

4.下面各句中“其”字的用法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中的“其”相同的.一项是( )

A.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 .B.吾其奔也 .C.蚕妾在其上 .D.其闻之者,吾杀之矣 .解析:B项为祈使语气。 答案:B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卫文公不礼焉 .乞食于野人 .将行,谋于桑下 .有人而校 .稽首,受而载之 .从者以为不可 .其闻之者, .吾杀之矣

解析:A项一为兼词,一为代词;B项一为向,一为在;C项一表转折,一表顺承。 答案:D

6.下列各句中“之”字指代的内容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野人与之块 .B.齐桓公妻之 .C.姜氏杀之 .D.醉而遣之 .

解析:C项代蚕妾,A、B、D代重耳。 答案:C 参考译文:

晋公子重耳遭受骊姬祸难的时候,晋国派兵在蒲城攻打他。蒲城人想要迎战,重耳不同意,说:“依靠国君父亲的命令而享有养生的俸禄,因此才得到百姓的拥护。有了百姓的拥护却去跟父亲对抗,没有比这再大的罪过了!我还是逃奔吧。”于是就亡命到狄国。重耳在狄住了十二年之后离去。(重耳)路过卫国,文公不以礼相待。从五鹿经过时,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一块土块。重耳很生气,想鞭打他。子犯说:“这是上天的赐予啊!”重耳叩头道谢,接过土块放在车上带走。公子到达齐国,齐桓公为他娶妻,送他八十匹马。公子安于齐国的生活(不想离开),跟随的人认为不能这样。准备出发前,他们聚集在桑树下面商量。恰好有个采桑女子在树上采桑听到了,把这事告诉了姜氏。姜氏(怕走漏消息就)杀了她。然后告诉公子说:“您有(回晋国争取君位的)远大志向,听到这种打算的人,我已经杀掉了。”公子说:“没有这回事。”姜氏说:“走吧!留恋妻室和贪图安逸,足以败坏(您的)名声。”公子不肯(离开)。姜氏同子犯商量,用酒灌醉后,把他送走。途中公子酒醒,(气愤中)拿着戈追逐子犯。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孟尝君将西入秦,宾客谏之百通,则不听也。曰:“以人事谏我,我尽知之,所未闻者,独鬼事耳。”谒者入曰:“有客以鬼道闻。”曰:“请客入。”客曰:“臣之来也,过淄水上,见一土耦人方与木梗人语,木梗谓土耦人曰:‘子先,土也,埏(以水拌土)子以为耦人,遇天大雨,水潦并至,子必沮坏。’应曰:‘我沮乃反吾真耳。今子东园之桃也,刻子以为梗,遇天大雨,水潦并至,必浮子,泛泛乎不知所止。’今秦四塞之国也,有虎狼之心,恐其有木梗之患。”于是孟尝君逡巡而退而无以应,卒不敢西向秦。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秦四塞之国也,有虎狼之心 .②木梗谓土耦人曰:“子先,土也……” .③于是孟尝君逡巡而退而无以应,卒不敢西向秦 .④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解析:①②句末表判断语气;③连词,表承接关系;④连词,表转折关系。 答案:C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今子东园之桃也,刻子以为梗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B. 泛泛乎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C. 宾客谏之百通,则不听也 .若以鬼道谏我,我则杀之 .

D. 于是孟尝君逡巡而退而无以应,卒不敢西向秦 ..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解析:C项,前“则”,表转折,却;后“则”表假设,那么。 答案:C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若以鬼道谏我,我则杀之”中的“以”用法、意义

最新-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精练专题十七文言虚词专项训练 精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p0cz25njn03gjy5zd2f62h6002tp400l80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