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液体的加热
(1)加热试管时试管外壁应干燥;先均匀受热,再固定加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2)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时溢出; (3)试管口不能冲向有人的方向,防止液体喷出伤人;试管与桌面成45°角; (4)试管夹由试管的底部套上、取下,且应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 三、连接仪器装置 (1)仪器的连接
①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
②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将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③在容器口塞橡胶塞:应把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面上使劲塞进橡胶塞,以免压破容器。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①检查时间:一般在装置连接好之后,装入药品之前。 ②检查方法:将导管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观察,
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气密性良好,反之,装置漏气。 四、仪器的洗涤
1. 方法:注水半,振荡。用试管刷柔力刷洗
2. 难溶物的洗涤:A 油脂:热的纯碱(反应)或洗涤剂(乳化)
B 难溶氧化物、碱或碳酸盐:加稀盐酸
3. 洗净的标志:仪器内壁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五、其他基本实验操作 1. 浓硫酸的稀释
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温馨提示】:切不可水入酸,原因是: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会使液滴飞溅,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快热量的散失,避免造成危险。
2. 过滤
(1)用于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2)主要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用于引流)、铁架台(带铁圈);
5
(3)操作要点:
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②二低:a.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b.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③三靠:a.玻璃棒末端轻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b.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c.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3. 蒸发
(1)用于除去溶液中溶剂得到可溶性固体的一种方法;
(2)主要仪器: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铁架台 (3)操作要点:
①溶液不超过容积的2/3。
②加热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体因局部温度过高而造成液滴飞溅。 ③当蒸发皿里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用于余热使剩余的液体蒸发。 ④对于热的蒸发皿用坩埚钳夹持,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需垫石棉网。 4. 溶液pH的测定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将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值。 【温馨提示】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时,不能用水润湿pH试纸,否则会影响测定的准确性。 (2)不能将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液中,否则会污染待测液。
考点二 意外事故的处理措施
意外事故 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 浓酸、浓碱流到实验台上 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浓酸:加碳酸氢钠溶液,用水冲洗,再用抹布擦干 浓碱:加稀醋酸,用水冲洗,再用抹布擦干 浓酸、浓碱溅到衣服或皮肤上 浓酸:用大量水冲洗,涂3%~5%的碳酸氢钠溶液 浓碱:用大量水冲洗,涂稀硼酸溶液 稀酸或稀碱溅到眼睛里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必要时请医生治疗,切不可用手处理方法 6
揉眼睛 烫伤 割伤
【例题讲解】
1.(2018·北京中考真题)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立即用水冲洗烫伤处,再涂上烫伤膏 要立即进行清洗,包扎伤口 A.稀释 B.取药
C.称量 D.过滤
【答案】D
2.(2019·达州中考真题)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电解水实验 B.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区分硬水和软水
【答案】B
7
3.(2018·黑龙江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固体 B.倾倒液体
C.熄灭酒精灯 D.取用固体粉末
【答案】D
4.(2019·天津中考真题)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5.(2019·上海中考模拟)不能在试管中完成的实验是( ) A.溶解少量硝酸钾 B.量取 10.0mL 水
C.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D.加热氯酸钾固体 【答案】B
6.(2014·山东中考真题)托盘天平是利用杠杆原理制造的一种称量仪器。如果仅用一个20g的砝码取19.5g的食盐,现有如下操作步骤,正确的称量方法是( )
①在天平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大小相同的白纸 ②将20g砝码放在左盘 ③将20g砝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