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的能力。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采用探究交流的方法进行教学。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关注科学动态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的教学是学生学会不同的方法测定心律,探究影响心跳快慢的因素。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关注科学动态的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小黑板、收集到的资料、听诊器、胶管、牙签 学生准备漏斗、橡皮、牙签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交流已有认知
1.组织交流人体是靠什么把肺部获取的氧气和消化系统获取的养料运送到身体各处的?学生交流关于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
(二)测量心律 1.讲解什么是心律
2.测量心律的方法之一-----用耳朵听:出示听诊器让个别学生听心跳的声音(激发学生想听的欲望,指导制作建议听诊器并进行试用,教师计时学生分组听心跳数30秒内心跳次数)
3.计算心律并与其它组交流,绘出曲线图 4.计算自己一天的心跳次数交流计算结果与方法
5.模拟心跳推想心脏是怎样工作的。在一分钟内用力挤压较硬的小球,次数与自己心跳次数相同,体会手有什么感觉
6.学生交流
7.想象心脏是如何工作的 8.总结讲解心脏工作状况及作用 (三)体验测定心律的其他方法 1.用眼睛看,指导操作
2.用手摸,摸手腕部与颈部的动脉 (四)探究影响心跳快慢的因素
1.讲述:在一天内我们心跳的快慢有时会不一样,那么心跳快慢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出示探究提示:想一想,你在什么情况下心跳会加快?通过你的经验你认为心跳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交流自己的精力和看法,教师记录在黑板上。持统一观点的学生分为一组讨论怎样用实验来证明,怎样合理有效的利用时间等。
3.学生使验证自己的假设
4.交流本组的假设和实验方法、结果和最后结论 5.组织总结归纳出心跳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五)调查新技术在医疗中的作用 各组交流所调查的新技术在医疗中的应用 教学板书:
7.循环与运输
教学札记:
8、生理与适应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人的神经系统的功能,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2.采用交流、体验等形式观察、发现神经系统的功能。 3.培养学生揭开人体奥秘的兴趣。
4.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产生“反应时”现象的原因。 5.能举出3个以上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适应现象的例子。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真实的体验活动感悟人的心理感觉、思维等功能。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真实的体验活动感悟人的心理感觉、思维等功能。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会家在党号窗帘的情况下关灯看能否看清周围的物体;把脸或手浸在凉水里注意刚入水和过一会的感觉。学生每人准备一只笔和一个尺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区分人体的功能 1.让学生交流人有哪些功能。
2.讲述:人们把这些功能分为两大类:一是生理功能,二是心理功能。 3.让学生为这些功能归类,并说明三者关系
4.、提示这节课的内容:生理功能我们已经学过很多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的心理功能。
(二)刺激反应游戏
1.讲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受各种各样的刺激,并且会对这些刺激做出必要的反应,让我们来做几个刺激反应游戏
2.讲解演示游戏的做法: a、逃避打手游戏b、快速抓棒游戏 3.学生每个人作五次记录下各自的成功次数
4.组织讨论:在这个游戏中我们的神经系统心里功能是怎样工作的?从而指导了我们采取哪些生理反应?在打手游戏中为什么成功的次数会有不同?为什么有的同学能躲过去有的同学躲不过去?
5.组织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并结合自己的分析加以理解卡我们刚刚分析的对不对。
6.找出后动中的刺激源、感觉器官、产生的反应,填写在书中的表格 (三)认识各种适应现象
1.让学生交流课前所作的晚上关灯及把脸浸在凉水中的感觉,及其类似的经历
2.刚一进教室的时候同学们闻到了什么?现在你还能闻到么?为什么会这样?
3.组织讨论:刚才大家说了许多在同一种条件下我们的感觉会先后不同?这是怎么回事?
4.用左手写自己的名字,体验左手对写字的适应过程。
5.组织讨论:从以上各种不同的适应现象中,能够发现什么共同点? 6.以上述体验为例讲解什么是适应
7.交流所知的人身体适应能力的例子(冬泳、春捂秋冻、晕船的适应) (四)体验错觉
1.用半分钟的时间完成40页的判断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