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6 10:16:5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课题: 3.3.

1 元

讲课教师: 素》

科目:化学 知识 教 学 目 标 与技能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教 材 分 析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课时:1 总课时数: 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1)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1)保持对化学的浓厚兴趣。 (2)不向困难低头,相信随着知识的积累,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3)逐步积累化学用浯,真正进入一个化学世界。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元素概念的形成。 教 学 过 程 备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时间分配等) 2′ 5′ 10′ 从前面讲过的知识入手由浅入深,易与理解 学生活动 备注 (设计目的、时间分配 [复习提问] 水在通电的情况下生成氢气和氧[回答]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气。这个实验结论说明了什么? 和氧元素组成的。 [追问] 你还知道哪些物质含有氧元素,并把它 们表示出来。 列举 [引入] 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很多,可见元素是组 成物质的基本成分,那么什么叫元素呢?本课题我们 就来学习有关元素的知识。 [板书] 第1课时: 元 素 [设问]学习了原子的结构后,我们该如何给元素下 一个定义才比较确切呢? [讲解]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 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板书]一、元素 1、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回答 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提问]元素指的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 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前面我们有等量关系: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那我们可不可 以说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呢? 教师活动 等) [补充说明] 尽管核外电子数从数量上等于核电荷数和核内质子数,但由于核外电子数在 形成物质时会发生变化,原子会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下一节大家就会学到),所以定义元素时不能用核外电子数,只能用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 [提问] 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是什么意思? [回忆] 课本P69小注指出: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指的是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叫做碳-12。 [补充] 除这种碳原子外,还有质子数为6而中子数不同的碳原子,所以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指的是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内中子数并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 [过渡]搞清楚了元素的概念。我们再来看元素有哪些特点。 [板书]特点 [讲解] 由定义可知,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具体说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为它是一个总称,所以它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板书]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补充] 既然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那么在用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时,只能说该物质由几种元素组成,而不能说该物质由几个元素组成。请看下列练习。 [投影] 展示下列练习。 下列说法有没有错误?把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 ①水是由1个氧元素和2个氢元素组成的。 ②二氧化硫中有硫和氧2个元素。 [学生回答] ①错误。改正: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 ②错误。改正:二氧化硫由硫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提问]地球上的物质有千千万万种,是不是元素也有千千万万种呢? [回答]应该不是。 思考、分析 认真填写 习题巩固, 加深理解 思考并总结 10′ 10′ 备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时间分配等) [介绍] 物质的种类很多,但是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并不多。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这一百多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差别很大。[投影] 放映教材图4-4的放大图 [分析该图并由学生说出从该图中得到的信息] [可能有的回答]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其次是铁。 3、氢、碳、氮等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对较少。 [小结]通过分析可见,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板书]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过渡]那么,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分布情况又怎样呢? [学生阅读P72资料] [活动与探究]请学生拿出准备的食品、药品的说明,查找其组成元素。 [学生活动]…… [回答] 1、阿莫西林的组成元素为碳、氢、氮、氧、硫。 2、罗红霉素的组成元素为碳、氢、氮、氧。 [小结] 很多的资料表明,形形色色、千差万别的物质,均由有限的一百多种元素经过不同的方式组合而成。可见,正是这100余种元素组成了我们周围绚丽多彩的世界。 [过渡] 请大家结合前面有关分子的知识与本节课有关元素的知识,共同来看下面的讨论。 [投影] 展示“讨论”。 [讨论] 下述化学反应中; 水氢气+氧气 看图、比较 思考、回忆、回答 交流、讨论 3′ 5′ 备注 (H2O) (H2) (O2) 硫+氧气二氧化硫 (S)(O2) (SO2)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时间分配等) 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学生分组讨论后,由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有不同意见者补充说明] [回答] 上述两个反应,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都发生了变化,元素没有发生变化。 [讲解] 第一个反应中,反应物是水,由水分子构成;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由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构成。第二个反应中,反应物是硫和氧气,分别由硫原子和氧气分子构成;生成物是二氧化硫,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 在第一个反应中,水中的氧和氧气中的氧都属于氧元素,水中的氢和氢气中的氢同属于氢元素。第二个反应中,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硫中的氧同属于氧元素,硫和二氧化硫中的硫同属于硫元素。 [小结] 可见,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而元素并没有发生变化。 总结 思考并回答 总结、对比 5′ 通过比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备注 [提问]前面我们学过物质的构成可用原子表示, 现在又知道元素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 用原子表示物质的构成和用元素表示物质的组成有什么区别呢? [板书] 4.原子和元素的区别: [讲解] 原子表示的是物质的微观结构,而元素表示的是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原子时只能 对应微观粒子,而用元素时只能对应宏观物质。请看下列表格: [投影] 展示下列表格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时间分配等)

搜索更多关于: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教案 的文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p80r07oj26tck19hpxv8jj329nz7x003qo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