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学习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6 4:41:1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学习总结

一、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时期 发展概况 表现 布雷顿森林体系 资本主义世二战后 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945年建立世界银行 1945年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947年关贸总协定成立 欧盟的成立并不断发展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并世界经济区80年代域集团化发以后 展 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并不(3)推动世界格局进一断发展 步走向多极化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90年代以来 全球化趋势织建立 迅猛发展 (2)发达国家是最大的的国际合作 (1)促进了全球范围内自由化 不断发展 (2)进一步推动了贸易(1)推动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 世界经济走向体系化、制度化,促进了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影响 1

受益者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对于发展中国家是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 二、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战后初期到70年代,70年代到80年代后期,80年代以来。这三个阶段各自发展状况及形成的原因如下: 1.战后初期到70年代: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具有雄厚的工业实力和丰富的黄金储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国家恢复经济。原因:通过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横财。而欧洲在世界大战中损失惨重,处于普遍衰弱的时期。

2.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后期:世界经济开始向多极化方向演变。日本和欧洲共同体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激烈竞争。“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原因: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国家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或超过美国。

3.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界经济呈现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加速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进程。原因: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中国 1.经济全球化对近现代中国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对近代中国造成了双重影响:一方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成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造成中国的贫穷落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瓦解了旧的社会结构,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出现了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救国救民的探索和社会实践;促使中国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2)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中国共产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了“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对外开放战略。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中国与世界多极化

2

(1)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多极化格局中的一极。中国积极倡导国际格局多极化,反对建立单极世界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2)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 (3)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倡导建立和谐世界,走和平发展之路,必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例题】 (2014·江苏单科,20)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

A.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 B.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C.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 D.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 [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

一明考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二抓关键:“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 第二步:析选项 选项 A 强调的,故A项错误 题中的观点简单可以概括为: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B 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中得到合理的分配,因此,造成世界经济的不均衡发展,故B项正确 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只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外在形式,并不是学C 者所要强调的,故C项错误 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对D 于发展中国家来言,是一种严峻的挑战而不是机遇,故D项错误 排除 排除 正确 具体分析 大规划的跨国运动只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不是题中所要排除 结论 3

答案 B 【变式训练】

1.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 ) 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 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 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答案 A

解析 欧元作为欧洲统一货币使欧洲单一市场得以完善,欧元区国家间自由贸易更加方便,极大促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B项中“消除”和D项中“领导地位”均表达错误;C项题干信息无从体现。故答案为A项。

2.英国学者约翰·凯伊在分析西欧经济时指出,“全球化”一词在1990年取代“民营化”成为经济改革的标语。这一变化表明在西欧( ) A.经济已经逐步走出滞胀 B.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 C.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 D.各国转而采用贸易保护政策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全球化’取代‘民营化’”说明西欧各国在调整经济政策,使得西欧经济逐渐恢复,故A项正确;凯恩斯主义是指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失灵,故B项错误;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时间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全球化”说明贸易壁垒在逐渐拆除,故D项错误。

3.有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就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下图中最高点(H)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4

(注: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承认了国民党政府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所签署的所有国际劳工公约)

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答案 C

解析 题干中最高点(H)对应的时间是2001~2002年,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顺应了经济全球化,故C项正确。A项是1971年,B项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是在2010年左右,故答案为C项。 高分策略指导

探究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1.题型解读

探究型选择题的特点:以开展研究性学习为问题情境,要求依据科学的价值标准辩证地、历史地分析事件,对有关历史问题和观点进行探究,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观点、方法与技能解决相关问题,具有开放性或探究性的特点。试题的设问多为“探究的主题是”“□□应为”“符合××探究主题的材料是”“符合上述观点的是”等形式。 2.解答技巧

一是阅读探究情境,明确主题,充分挖掘探究情境所蕴含的有效信息,明确研究主题;二是利用史实支撑法等分析备选项,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这类题目解答多用阶段特征分析法、史实支撑法、理论分析法等。

5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学习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pc323whek6cyp27lz4y3h0qq02ukg01bys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