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机械工程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重要关系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1:53:3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机械工程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重要关系

A09机械2班 李君会 090401230

摘要:机械工程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装备产

业机械工业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和生产工具的任务。因此,机械工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甚至决定着相关产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水平。机械工业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振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字:基础产业 关键 制高点

机械工程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景气循环密切相关,因为它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固定资产投资,一般情况下,工程机械的需求量占整个工程投资总额的5%至8%。工程机械产业是我国发展比较快的产业,也是重要的装备产业。在总结我国工程机械发展的基础上,展望了我国工程机械技术和产品的发展趋势、企业资本结构和组织形态的发展趋势,为工程机械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发展工程机械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装备,在装备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工程机械行业2007年的销售收入为2 223亿元,位居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第二位。从2001年到2007年,年均增速超过24%。出口额从1998年的2.24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87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37倍。机械工业在内的装备工业是整个国民经济产业的核心,机械工业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使社会经济腾飞。并成为支柱产业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首先带动了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在工业革命发生最早的英国,由于实行了机器化大工业生产,劳动生产率得到空前的提高,从1770年到1840年的70年中,英国工人的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倍,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场”。英国的工业产值在1870年占世界的一半左右。在近一个世纪内,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不论其资源情况和产业结构如何,无不拥有强大的机械工业,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撑,机械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美国在研究了61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情况后认为[1】:机械的积聚是国家生产力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并指出美国的主要工业能否在国际上保持竞争力,取决于能否在国际上最早获得新一代的机器设备。后起的各发展中国家也都在效法工业发达国家已走过的路子,注重发展机械工业,以带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这种共识,是由机械工业所独具的特点和作用所决定的。

1.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手段性\基础产业

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起点,决定着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与方向,为思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各种不可或缺的中间产品、服务及生产手段。按照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起的具体作用和功能,可将其分为资源性基础产业,包括农业、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它们为国民经济提供各种生产加工对象;条件性基础产业,主要是交通运输及通信业,它们为国民经济提供各种运输及通信服务;手段性基础产生,主要指包括机械工业在内的装备工业,它们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各种上生产手段。任何一个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于其所生产的产品在经济生活的重要程度。整个国民经济可以被看作是一部巨型的从资源到产品及服务的转化器,生这个转化器的就是机械工业,因此,机械工业在经济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机械工业的主要产品是包括其自身在内的各行业所必须的生产装备。生产装备是国民经济各行业的生产手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其重要性自不待言。在资源性基础产业(农业、能源和原材料工业)以及条件性基础产业(交通、通信业)得到有效发展以后,手段性基础产业的地位和作用将日益突出。发达国家对机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性地位的认识很值得借鉴。他们认为,\先进制造技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繁荣昌盛的最根本的基础\,所以,\发展先进制造技术是国家的目标,是国家利益、社会利益。要提高工业素质,制造技术上不去是不行的\。当前,国际经济竞争越来越依赖于技术的竞争,尤其是制造技术的较量。第44届国际生产工程学会主席日本的吉川教授在其年会总结报告中指出,世界上各个发达工业国经济上的竞争,主要是制造技术的竞争。在各界构成中,制造技术的作用一般占55%-65%。制造技术的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直接关系到传统产业的改造、新兴产业的培育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此,发达的工业国,如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的专家已将制造科学与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物科学一起列为当今世界四大支柱性科学。世界制造业的实践和英、美等发达国家制造业沉浮的经验和教训都向我们昭示,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业强盛的关键所在,没有先进的制造技术,就没有发达的制造业。

2. 机械工业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方式转变的关键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讲,有两层含义,一是经济增长由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增长向低投入高产出的效益型增长的转变;二是改变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大而全、小而全\的盲目重复

建设的增长模式,向以分工协作基础的规模经济、集约经济模式发展。无论提高投入产出效率,还是发展规模经济,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实现这些目的手段--设备的先进性、高效率性。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在此指设备的先进性)。决定一个国家怎样生产的根本因素当然是手段的先时程度和技术含量水平的高低。因此,为了抓住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就必须首先振兴中国机械工业,特别是为机机械本身服务的基础机械工业和基础零部件工业。从中国产业结构演变所处的阶段来看,在中国产业结构\补短\任务基本完成,\升级\任务开始受到高度重视,国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时刻,在国民经济出现\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各行业面临加大折旧力度

,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和升级,设备更新任务繁重的时候,以装备为主要产品的机械工业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要使国民经济结构全面升级,必然首先振兴机械工业。

3. 装备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制高点\

没有先进的\制造技术\就等于没有掌握国民经济的主动权和长久发展的动力,就无法掌握民族经济发展的命脉。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技术将是经济发展的最后\资源\和最有效的\手段\。一个国家发展到最后,如世界上的先进国家,特别是自然资源匮乏的发达国家(如日本等)就只有靠技术或技术产品的输出来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经济。资源再丰富(如中东地区的石油),人口再多,土地再辽阔,如果没有先进的技术,这样的国家仍然是落后国家。而一国经济技术主要体现在生产手段及生产设备上,作为生产设备的设备式业更是一国技术力量最集中表现,决定着国民经济发展的方向与规模。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装备工业是国民经济展的\制高点\,没有先进的制造技术,就意味着没有掌握国民经济的主动权和长久发展的动力,就无法掌握民族经济的命脉。特别是当一个民族希望振兴,希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时,技术和装备工业的重要性更是决定一切的。因此赶超比自己先进国家的关键在于赶超比自己先进国家的技术和装备。如果只是从数量上,或是从GCP上赶超了其他国家,那是不能算作真正的

赶超的。还是以中东为例,该地区许多石油输出口人均GDP很高,有的甚至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但没有一个严肃的经济学者,甚至普通老百姓认为他们是发达国家。

4.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国民经济中的任何行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机械制造业 的支持并提供装备;在国民经济生产力构成中,制造技术的作用占60%以上。美国认为社会财富的来源机械制造业占68%;当今制造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物科学等四大支柱科学相互依存,但后三种科学必须依靠制造科学才能形成产业和创造社会物质财富。而制造科学的发展也必须依靠信息、材料和生物科学的发展,机械制造业是任何其他高新技术实现工业价值的最佳集合点。例如,快速原型成型机、虚拟轴机床、智能结构与系统等,已经远远超出了纯机械的范畴,而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材料等众多技术于一体的现代机械设备,并且体现了人文科学和个性化发展的内涵。

从美国来看,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对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十分重视。从50年代以来,在美国大学中设置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机械制造系统人才,着眼于世界市场竞争,企图霸占国际制造业市场。50年代初,当第一台数控机床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诞生以后,美国在机械制造业中采取的主导政策是走数控和计算机群控,实现机械制造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小批量生产自动化的道路,以提高生产效率。但实践证明这一策略未能秦效,在机械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中,德国和日本是胜利者。70年代转向吸取德、日经验,使中、小批量生产通过成组技术(GT)实现生产系统柔性化和自动化。1979年美国国会通过议案拨款发展柔性化制造系统,并于80年代末完成了高度柔性化的全自动化小型工厂(small work)标准化工作,并向中小型企业推广。但由于忽略了市场的

多变性和人因的作用,在与德、日的竞争中未能占上风,而使机械制造业每况愈下,一度认为机械制造业已成“夕阳工业”。通过10年论证,从概念上实现了从柔性制造到敏捷制造的转化,把宏观的国际市场需求与具体的公司生产密切结合,充分发挥人的因素,形成对市场的快速反映,提出了敏捷制造的新概念。 参 考 文 献

1.罗振壁等1敏捷制造———21世纪制造企业的战略1机械工程学 报,1994,30(4):1~5

2. 周兆英等1敏捷制造的核心要素及其应用1机械工程学报, 1995,31(2):26~31

3.周祖德1振兴制造业刻不容缓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讯,1998 (2):1~3

.易友华.机械工业的支柱性地位和作用[J].安徽科技,1997(5):14—17.

4. 李名德.美国科学技术的政策·组织和管理[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4.

搜索更多关于: 机械工程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重要关系 的文档
机械工程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重要关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pmby1r1rx5uqa87qs29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