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动火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1、上岗前必须劳保穿戴整齐,不得酒后上岗,严格执行班组安全管理制度。 2、动火作业应办理《动火证》),进入受限空间、高处等进行动火作业时,还必须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票》和《高处作业票》等并执行其相关规定。 3、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焊、气焊、手持电动工具等动火工器具本质安全程度,保证安全可靠。使用气焊、气割动火作业时,乙炔瓶应直立放置;氧气瓶与乙炔气瓶间距不应小于5m,二者与动火作业地点不应小于10m,并不得在烈日下曝晒。
4、动火作业前,操作者必须对现场进行安全确认,明确高温熔渣、火星等火种散落或者喷溅的区域,10米内严禁存在易燃物品。
5、动火作业应有专人监护,动火作业前应清除动火现场及周围的易燃物品,或采取其它有效的安全防火隔离措施,配备足够、适用的消防器材。 6、高处动火作业前,操作者必须辨识火种可能或潜在落下区域,确认作业周围作业环境,严禁存放易燃可燃物品,避免火灾事故发生,必须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或彻底清理易燃可燃物品。
7、在油管、油罐、喷吹罐等容器生产设备上动火作业,应将其与生产系统彻底隔离,并进行清洗、置换,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动火作业。
8、在易燃易爆场所的动火作业,地面如有可燃物、可燃气体等,应检查检测确认,距用火点15 m以内的,应采取清理或封盖等措施;对于用火点周围有可能泄漏易燃、可燃物料的设备,应采取有效的空间隔离措施。
9、维修煤气管线的动火作业,应先查明其内部介质及其走向,煤气管道应使系统保持正压,严禁负压动火作业。
10、 在生产、使用、储存氧气的设备上进行动火作业,氧含量不得超过15%。 11、五级风以上(含五级风)天气,无防雨措施的雨天,禁止露天动火作业。 12、动火作业完毕,动火人和监护人以及参与动火作业的人员应清理现场,监护人确认无残留火种后方可离开。
02 抽堵盲板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1、上岗前必须劳保穿戴整齐,不得酒后上岗,严格执行班组安全管理制度。 2、抽堵盲板操作前,首先通知煤气防护人员及安全员到场,并通知现场周边的岗位注意现场煤气浓度变化。现场设置警戒线或者安全护栏,并有专人监护,禁止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域。
3、作业人员进入盲板阀台区域前必须按规范穿戴好煤气表、空气呼吸器等安全防护用品,安全防控措施到位后再进入作业现场。
4、到达指定地点后检查盲板胶圈有无破损,盲板油缸管路阀门是否正常,确认 误后开始作业。
5、抽堵盲板操作需要现场与液压站双向配合共同完成操作。首先将管道盲板前蝶阀关闭,打开管道放散阀。与液压站联系首先松开盲板阀,到位后打停止。然后联系液压站进行盲板翻转操作,盲板翻转开关到位后打停止。最后通知液压站盲板夹紧,盲板夹紧到位后,关闭液压站。检查盲板有无漏煤气现象,打盲板操作完成。
6、作业结束后,盲板用铁丝拴牢,盲板及液压站均要悬挂操作牌,禁止非工作人员乱动。清理防护用品撤离作业现场。通知周边岗位作业结束。
03受限空间安全操作规程
1、上岗前必须劳保穿戴整齐,不得酒后上岗,严格执行班组安全管理制度。 2、热风箱体、喷煤磨机内部等受限空间作业,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操作原则,凡要进入有限空间危险场所作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事先测定其氧气、煤气、粉尘的浓度,检测氧含量在19.5-23.5%达标范围内,煤气浓度低于24PPM、粉尘浓度低于30Mg/M3、设备温度低于30℃、易燃气体置换、易燃油物清除。符合安全要求后准许进入作业。
3、在未准确测定氧含量浓度、煤气浓度、粉尘的浓度、设备温度、易燃气体置换、易燃油物清除前严禁进入受限空间作业。
4、在受限空间场所作业必须通风良好,必要时采取强制通风。定时持续检测氧含量浓度、煤气浓度等方面是否达标在可控范围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