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脉搏与什么有关》分组活动与探究实验
科学探究
1. 通过听一听、摸一摸、找一找找到自己心脏和血管的位置。 2. 通过分别计数一分钟内心跳的次数和脉搏跳动次数,并对多组数值平均值的比较,找到两者之间的关系。
3. 通过模拟实验和计算,用反证推理法证明古罗马医生盖仑理论的不成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的思想。 2. 科学的结论是需要经得起反复验证的。 科学知识 1. 2.
知道心脏、血管在身体上的位置。
了解什么是脉搏,并掌握计数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
知道脉搏跳动与心脏跳动有关。
3.
知道心脏的有力跳动使得血液在我们全身循环流动。
初步了解哪些行为有碍心脏的健康。
5
6
4、《杠杆的实验》分组活动与探究实验
器材准备
学生材料:杠杆尺(课前组装好)、钩码一盒、实验记录表。(每组一份) 老师材料: 学生材料一份、课件、老虎钳、镊子、小黑板。 教学建议
本课是具体认识一种简单机械的起始课,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教、扶、放”的关系。 一、导入
1.科技史引入-阿基米德的故事
讲一讲古希腊阿基米德的大话、提出质疑阿基米德为什么说出如此大话?他所说的是一种什么神奇的装置呢?
2.活动一:我们也来撬地球。
⑴给你一根撬棍,你会如何撬起地球?模拟体验撬动地球(两种方法) ⑵认识它的结构(阻力点、支点、动力点):像这种撬动“地球”的装置叫杠杆。杠杆工作时总围绕一个点转动。这个点叫支点。“撬地球”时,对杠杆用力的那点就是动力点,悬挂“地球”的点就是阻力点。 二、活动二:寻找杠杆的秘密。
1.分别移动杠杆支点、阻力点、动力点的位置,再去撬一撬“地球”,效果有什么不同?
2.看来并非任何情况下杠杆都能轻松撬起重物,怎样利用它才能使我们更省力?下面我们借助“杠杆尺”来进行进一步研究。
3.认识杠杆尺
⑴它的支点在哪里?我们把挂在左边的钩码看成“地球”,那么它挂的位置就是阻力点。右边不用手按,也挂上钩码来显示力的大小,那么这些钩码就可就成为动力,挂的位置就是动力点。既然这样,做实验的时候左右两边都只能在一个位置挂上钩码,不能遍地开花的到处挂。
⑵要想更明晰的分析实验现象,记录是必不可少的。怎样记录呢? A、独立思考。 B、出示记录单:
杠杆尺不同时候的状态记录
第____小组 ____年____月____日 左(阻力点)情况 杠杆尺的状态(图示) 右(动力点)情况 7
钩码数 与支点距 钩码数 与支点距 C、杠杆尺不同状态的简笔图示:(见下表) D、提示:小组内每做一次就记录一次。 4.小组活动
⑴小组商议成员分工。 ⑵领取材料进行实验、记录。 5、汇报交流各组实验情况。
⑴.请各小组将材料放桌子中间,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实验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记录在小黑板上。 左边数据 右边数据 左边数据 右边数据 左边数据 右边数据 ⑵观察分析以上数据你们有什么发现? (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如果学生觉得茫然,可以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杠杆平衡状态的情况)
希望学生能有的发现:
A、不是所有杠杆都能省力;
B、当杠杆左右两边乘积相等,杠杆就能平衡。
C、动力点与阻力点,谁离支点近,谁就省力,谁离支点远,谁就省力。 ⑶现在你能分析阿基米德所说的“大话”必须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实现?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