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6米旋流井降水施工组织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0 10:55:3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秦皇岛市燕盛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技术文件

燕盛岩土

3.3降水方案

根据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和类似工程的降水经验,采用无砂水泥管井方案是合理的。

3.4降水井深度

降水井深度采用《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中的6.2.3式计算公式:

Hw=HW1+HW2+HW3+HW4+HW5+HW6 式中 HW------降水井深度(m);

HW1-----基坑深度(m),HW1=28.3m;

HW2-----降水水位至基坑底的深度(m),HW2=2.5m; i---------水力坡度,取i=1/10;

r0--------基坑等效半径或井间距;r0=0.564√F=16.99m; HW3-----ir0=1.7m;

HW4-----降水期间水位变幅(m),HW4=1.0m; HW5-----降水井过水长度(m),HW5=1.0m; HW6-----沉砂管长度(m),HW6=6.0m; HW=28.3+2.5+1.7+1.0+1+6=40.5(m)

考虑到承压水顶面为40.0m左右,本次降水井深度采用HW=50m和35m,间隔分布。

5

秦皇岛市燕盛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技术文件

燕盛岩土

3.5涌水量

⑴ 单井涌水量

单井涌水量按《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中6.4.5-1式计算:

q=24ld/α

式中 q-------单井出水量(m3/d);

d-------过滤器外径(mm),d=400mm; l--------过滤器淹没段长度(m),取l=1.0m;

α-------与含水层渗透系数有关的经验系数,α=130; q=24×1.0×400÷130=73.8(m3/d) ⑵ 总涌水量

按上部潜水与下部承压水的涌水量之和计算。 总涌水量按抽水稳定后的涌水量。

潜水完整井出水量公式为 Q=1.366K(2H-S)S/(lgR0-lgr0) 承压水完整井出水量公式为 Q=2.73KMS/(lgR0-lgr0) 式中 Q ------总涌水量(m3); M ------承压含水层厚度(m);

K-----渗透系数(m/d),上层潜水K=1.0m/d,下层承压水K=1.1m/d; H-----潜水含水层厚度(m);上层潜水H=18.3m,下层承压水H=10 m;

6

秦皇岛市燕盛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技术文件

燕盛岩土

S-----静止水位与设计降低水位之差即水位降深(m);上层潜水

S=18.27m,下层承压水S=18.27m;

R-----影响半径(m);R=2S√KH,上层潜水R=156.4m,下层承压水转潜

水R=121.19m;

R0-----基坑范围内的应用半径(m);上层潜水R0=R+r0=173.39m; 下层

承压水R0=138.18m;

① 上层潜水Q1:

Q1=1.366×1.0×(2×18.3-18.27)×18.27÷(lg173.39-lg16.99)= 453.4542m3/ d ② 下层承压水Q2:

Q2=2.73×1.1×10×18.27÷(lg138.18-lg16.99)=602.7432(m3/d) 基坑总涌水量:Q=Q1+Q2=453.4542+765.478=1056.197m3/d

3.6 降水井布置

基坑周边所须井数为: N=kQ/q

式中 N------所需井数; Q------总涌水量 (m3/d);

q-------单井出水量(m3/d); k-------保险系数,取k=1.1; N=1.1×1056.197÷73.8=15.74

考虑到降水初期,涌水量较大,为了加快降水进程,本次设计取N=20口。为加快降水速度,中间设观察井3口,井深35m,前期用于抽水,后期用于观测

7

秦皇岛市燕盛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技术文件

燕盛岩土

水位。详见附图1。

由于没有水文地质参数且地层条件不详,上述水量计算仅作参考。根据周边降水经验,总用水量在1500 m3/d以内,单井出水量应在70~100 m3/d。

3.7降水效果及影响范围

⑴ 水位降深

本次设计计算公式采用稳定流潜水完整井公式,计算如下: Q

Sr= H- H2- [lgR-lg(r1.r2.r3…….rn)/n 1.366K

为说明两层地下水的降水效果,本次设计对上层潜水和下层承压水分别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显示:由于⑤~⑥层隔水层的存在,会涉及到上层潜水疏不干的问题,但此时水位已降至隔水层以下,水头已无压力。水位降深计算结果详见附图2。由附图2可知水位降深完全满足规范及施工要求。

⑵ 抽水引起的地面沉降

沉降计算公式采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附录七中(附7-2)式进行计算,基坑外地面沉降的计算中,对上层潜水和下层承压水分别进行了计算,地面的沉降为两层沉降之和,中间隔水层不参与沉降计算。实践经验证明,深层含水层(组)中进行井点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是很小的。由于降水引起的承压水头降落漏斗的坡度平缓,以及第⑥层粘土的硬塑状态等性质,深层井降水所引起的不均匀沉降可以忽略不计,不会影响建(构)筑物的安全性。

沉降计算公式采用:

8

搜索更多关于: 26米旋流井降水施工组织设计 的文档
26米旋流井降水施工组织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pset3sf6h6rgfk162ei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