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模拟试卷 含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蔡元培倡导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实质上是美育的( )的代表。 A.直接功能 B.间接功能 C.附带功能 D.超越性功能 2、韩波进入中学后,经常独立思考“我是谁” ,未来从事何种职业,在社会上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等问题,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韩韩波的人格发展处于( )。 A.主动对内疚阶段 B.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 C.自我整合阶段 D.自主对羞耻和疑虑阶段 3、学校课程有多种类型,其中最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是( )。 A、学科课程 B、经验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4、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主要启示是,教师对学生应该( )。 A鼓励合作学习 B.给予积极期望 C.提出纪律要求 D.引导发现学习 5、为现代儿童发展观奠定心理学理论基础的是( )。 A.皮亚杰 B.维果斯基 C.布卢姆 D.施太伦
6、一般来说,制约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的根本性因素是( )。 A 生产力发展水平 B 政治经济制度 C 人口数量和质量 D 社会意识形态
7、( )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A.生产力 B.政治制度 C.科学技术 D.文化
8、以下不属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是( )。 A、教学认知能力 B、教学操作能力 C、自我反省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9、王老师在化学课上讲到元素周期表中的“锱”元素时,向学生们介绍了“锱”的发现者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事迹,同学们深受教育。这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 )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10、通过白鼠迷宫实验,发现“潜伏学习”,并提出学习是期待的获得而不是习惯的形成的观点的人物是( )。
A.托尔曼 B.罗杰斯 C.皮亚杰 D.马斯洛
11、在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前提供一种引导性材料,它在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起认知桥梁的作用,这种教学策略是( )。
A.先行组织者策略 B.认知结构策略 C.比较性组织者策略 D.固定点策略
12、孙老师在自己的班里设置了这样一种制度,每天哪位同学能够帮助其他同学的话就可以领取一张卡片.卡片积攒到一定数量后可以找老师兑换自己喜欢的东西。孙老师运用的方法是( )。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消退法
第 1 页 共 5 页
D.系统脱敏法
13、孩子哭闹要买玩具,母亲提出限制孩子看电视的禁令,这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14、学校德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施,但其中最基本的途径是( )。
A、思想政治和其它学科教学 B、课外和校外活动 C、班主任工作 D、共青少先队活动
15、经验丰富的李老师一边讲课,一边兼顾管板同学的活动,谁认真听讲,谁玩手机,谁看课外书,她都一清二楚,这主要体现理科李老师的那种心理品质?( )。
A.思维品质 B.注意品质 C.意志品质 D.个性品质
16、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表明教育具有( )。
A.永恒性 B.依附性 C.时代性 D.独立性 17、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受到较大的强制性,与此相对的是,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较大的( )。
A.灵活性 B.自愿性 C.自主性 D.发展性
18、下大雨的时候,小王被雨淋到,他迅速跑回家,发现自己并没有淋得很湿。以后,每当下雨小王都跑得很快。这是( )。
A.条件反射 B.逃避条件作用 C.回避条件作用 D.顿悟
19、张老师在工作中,注重以自己的高尚品德、人格魅力以及对学生的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来触动、感化学生,促使学生思想转变。这种德育方法是( )。
A.实际锻炼法 B.品德评价法 C.个人修养法
D.情感陶冶法
20、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 )。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育目标分类学》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一般发展》
21、认为凡是可以教给别人的知识,相对来说都是无用的,而能够影响个体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己发现并加以同化的知识的心理学家是( )。
A.罗杰斯 B.马斯洛 C.荣格 D.孟禄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3、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4、全面发展就是指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平均发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还知觉的基本特征。
第 2 页 共 5 页
2、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3、简述班主任做好个别教育工作的要求。
4、简述自我效能感及其功能。
2、田雨从一所师范大学毕业后,被某中学录用为语文教师,上岗后,她精神饱满,信心十足,相信只要积极学习教师的经验就能够成为一名好教师。在教学中,田雨虚心向老师请教,向同事学习,还经常观看精品课课程,然而,期中教学检查后,她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与同事们的对她的评价都很一般这令田雨十分不解。甚是苦恼,自己是师范院校毕业的,对工作非常敬业,并努力将教师的经验运用到了自己教学中,可为什么就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呢?她陷入了深深的迷惘中……
问题:结合材料分析田雨没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 并向田雨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中学生晓雯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老师与同学都很喜欢她。但她要进行选择与决策时.总是拿不定主意,处于矛盾中。例如,有同学建议晓雯竟选班长,她也有此想法,但又担心班级事务繁多影响自己的学习;学校举行数学竞赛,她渴望参加,但又担心无法完成老师交给她的创建班级环境规划的任务。日常生活中,晓雯也常常为参加集体活动还是温习功课拿不定主意;在专业选择问题上,她既想成为一名音乐家,又想成为一名心理学家。 问题:
(1)请运用动机冲突相关知识分析晓雯的问题。 (2)假如你是晓雯的班主任教师,你如何帮助她?
第 3 页 共 5 页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D 2、B 3、A 4、B 5、A
6、答案:A 7、B 8、C 9、B 10、A 11、A 12、B 13、C 14、A
15、【参考答案】B 16、【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存在教育就存在,这体现了教育的永恒性。 17、B 18、B 19、D 20、A 21、A
(3)理解性 (4)恒常性
2、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指的是根据学生已有的道德发展水平,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和思考高于其一个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造成学生认知失衡,引导学生在不断探求新的认知平衡中,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断水平。它最早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而后由美国学者科尔伯格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深化。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的方法和策略包括:(1)了解学生当前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2)运用道德两难问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3)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4)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5)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 3、【答案】个别教育工作主要包括先进生的教育工作、中等生的教育工作与后进生的教育工作。对于先进生的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严格要求,防止自满。②不断激励,“战胜挫折”。③消除嫉妒,公平竞争。④发挥优势,全班进步。对于中等生的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重视中等生的教育。②根据中等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个别教育。③给中等生创造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后进生的教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②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③提供范例,增强是非观念。④根据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4、答案: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①决定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选择和坚持性 ②影响学生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 ③影响学习任务的完成
④影响学习时的情绪状态等。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1)动机冲突是指一个人在某种活动中,同时存在着一个或数个所欲求的目标,或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排斥的动机,当处于相互矛盾的状态时,个体难以决定取舍,表现为行动上的犹豫不决的状态。 动机冲突可以分为双趣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材料中晓雯即想当班长,又害怕耽误学习,既想参加数学竞赛又担心完不成班级规划的任务,这体现了对一个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既想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这属于趋避冲突。
(2)第一、首先帮助学生加强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确立正确的行动目的 自觉目的性是意志行动的重要特征,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都建立在一个正确而合理的行动目的的基础上。对晓雯的教育,可以从确立远大的目标着手,合理处理好个人成长与集体成长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避免在价值取向上出现动机冲突。 第二、组织实践活动,加强意志锻炼在学校教育中,日常的学习劳动和课外活动,都需要为达到一定的目的付出艰辛和努力,这正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最好途径。对于晓雯这样优柔寡断的学生,要树立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帮助他们学会审时度势,当机立断。第三、发挥教师的影响,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在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中,离不开周围的人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和班集体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晓雯这样的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在工作中要表现出目标明确处事果断、兢兢业业、不畏困难的作风。 第四、启发学生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 要在学生的意志品质形成中真正发挥作用,还必须调动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激励晓雯用格言、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参考答案】正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是指教师不能只传授知识给学生,还要发展学生学习的能力。 2、错误。理由:确定课程目标,首先应该处理好课程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其次,要对学生的特点、社会需求、学科发展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确定行之有效盼课程目标。
3、正确。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遗传因素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物质基础和发展的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个体受到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使遗传素质发生一些改变。
4、【参考答案】错误。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并不是德智体诸方面的平均发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1)选择性 (2)整体性
第 4 页 共 5 页
座右铭警醒自己,用杰出人物的事迹对照、监督自己的言行,同身边的榜样相比较,找出差距,迎头赶上;每天坚持记日记,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发现缺点,及时改正等。 2、(1)田老师之所以没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其原因主要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分析:
①从教学规律看,违背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性相统一的规律。该规律强调既要利用教师自身的专业经验指导学生,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材料中田老师“师范专业,非常敬业,学习精品课程”,都只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
②从教学原则看,违背了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和量力性)原则。这三个原则,都强调教师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好到的经验运用到具体教学中。材料中田老师“观看精品课程”,向他人请教,但都没有充分考虑自己班学生的特点,只是简单的模仿。
③从效能感角度看,没能及时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材料中田老师“精神饱满,信心十足”,说明其自我的教学效能感很高,但很可能没有注重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比如树立学习榜样,培养良好的情绪。
(2)给田老师的教学建议包括:
①根据课程内容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面包括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演示法等等。田老师应结合每堂课的具体内容,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 ②制定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 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④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量力而行 ⑤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要因素,田老师应采用正确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应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 5 页 共 5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