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县白沙镇总体规划(2011—2030) 文本
(3)北片商住区。位于马墓山以南,罗湾头以北。规划居住区用地约45ha,可居住1.2万人。
(6)集贸设施用地
规划在南结合现状布置一处集贸设施用地,占地1.4ha。规划在北区结合商业金融用地布置一处集贸设施用地,占地2.3ha。
第53条 公共设施用地布局
(1)行政管理用地
第54条 生产设施用地
现状镇政府用地规模小,位置稍偏,且位于老城区待改造更新区域内,规划将其从原址迁出,布置在马墓山山麓,与镇内其它行政办公单位一起,集中建设行政管理中心,占地4.9ha。 (2)教育机构用地
根据城镇人口规模,镇区共需布置五所小学和两所中学。规划保留原有位于镇区中心区内的三所小学,在北部生活区新布置了两所小学,每所小学办学规模为12班,共占地4.32ha左右。每所中学办学规模为30班,占地2.88ha。 (3)文体科技用地
规划在南区居住区之间置一处文化活动中心,设影剧院,占地1.3ha。规划在北区中心广场北侧布置一处文化活动中心,设图书馆、青年文化活动中心,占地1.79ha。 规划依托北区与南区的交接处布置一镇体育活动中心,占地5.36ha。 (4)医疗保健用地
规划在北区与南区之间建设二级医院用地,占地2.9ha。 (5)商业金融业用地
规划结合南区现状沿永辉的商业街,在南区主干道两侧建设商业街,另外在北区北部,结合行政中心、文化活动站布置了商业金融用地,作为综合服务区,吸引白沙镇区及周边其他地区的居民来此休闲娱乐和消费。商业金融业共占地32.1ha。
第55条 第56条 - 16 -
(1)搬迁改造镇区内散布的工业企业
现状部分工厂散布在各村居住区内,从集中化生产考虑,这类工业有必要关、停或搬迁。可根据工厂的规模、效益以及对环境影响来决定搬迁的时序。
搬迁采用土地置换的方式进行,对位于生活区的工业用地进行置换,转换出的用地可作为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退二进三”。 (2)南山洋工业区
规划结合闽兴编织厂,在镇东方向辟建南山洋工业园,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劳动密集型或资金密集型无污染的工业项目,为白沙镇的未来发展提供后续动力。
仓储用地布局
规划镇区东部结合高速公路出入口布置仓储用地,占地18.1ha。 镇区建设用地平衡表详见附表二
第十四章 镇区道路交通规划
对外交通规划
(1)铁路
闽侯县白沙镇总体规划(2011—2030) 文本
规划保留现状外福铁路,作为货运交通联系通道。同时在外福铁路两侧辟建防护绿带。 (2)公路
规划保留并改造115省道,加强与白沙中心镇区和邻近福州市的交通联系。
第58条 公交系统规划
(1)构建白沙镇中心区内环行的公交系统。其中,环镇区中心中老城区和新城的公交路线,从镇区中心到马坑村及到孔源村的公交路线,从镇区中心到福州市区中心的公交路线。
第57条 镇区道路系统规划
(1)道路系统规划
“两纵两横”的主干道。“两横”为闽江-南山洋路线、闽江-罗湾头,镇区内道路红线宽36M;“两纵”为新老城区路线、南山洋-新城区路线。
“三纵三横”的干道体系。道路红线宽24M,分别为起联系南区、北区、工业区的作用和三大区内部贯穿。同时115县道部分区段也构成镇区干道体系。 纵横交错的支路。主要为三大片区内部交通。支路红线宽14M。 (2)镇区道路等级
白沙镇区的道路等级分为主干道、干道和支路三级。 主干道:道路红线宽为36M; 支路:道路红线宽为14M。 (3)道路交通设施规划 1.停车场
镇区共布置了9处停车场,总面积约2.7ha。 2.广场
规划结合集贸设施用地和行政中心分别建设两外中心区广场。
3.加油站
保留现状加油站一座,新规划加油站一座。
第59条 第60条 第61条 - 17 -
(2)对公交与其他交通交通进行交通管制,实行公交优先的原则。 (3)同时建立公交场站,以方便居民的使用。
第十五章 镇区绿化与景观规划
布局结构
结合自然山水和道路绿带,镇区的绿地布局结构可概括成:“一心一带加两轴”。 “一心”为罗头湾头自然保护区;“一带”为上赛溪两岸绿化带;“两轴”分别为①罗湾头-仙山-上赛溪绿轴;②北部新区马墓山-罗头湾绿轴。
公共绿地
(1)仙山公园:充实提高石山公园的绿地质量,加快公园景点、游憩设施和道路的建设,将其建设成为向山镇居民日常游憩的开放式公园。公园面积达10.5ha。 (2)上赛溪带状公园:结合水系整治,修建滨河绿带,建设滨河公园,形成完整的生态绿地体系。
防护绿带
(1)115县道和外福高铁的并行共生绿带:规划在道路两侧各留出10M宽防护绿带。
闽侯县白沙镇总体规划(2011—2030) 文本
(2)京福高铁绿带:规划在铁路两侧控制10M宽的防护绿带。 (4)规划区供水管网规划
镇区供水管:镇区建设环状供水管网,保证供水的稳定性。镇区供水管网规格为DN200—DN600;镇域供水管网规格为:DN100—DN200。
第62条 居住区绿地和单位附属专项绿地
(1)在居住区改造和建设时,通过加强绿化提高居住区环境质量,建设小游园,为居民提供游憩活动的空间,新建居住区绿地率要达到35%。
第64条 排水工程规划
第63条 (2)工业企业和事业单位要结合建筑物布局情况,加强绿化,绿地率要达到20~30%左右。
第十六章 镇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给水工程规划
(1)水源规划
根据福州市《新城区给水工程规划》,白沙镇也将以湖仔坑水库和井下溪水库为主要水源。
湖仔坑水库,水库库容为21万立方米;井下溪水库位于井下溪上游,水库总库容10.15万立方米。 (2)供水规模预测
预计近期镇区用水量约为0.72万吨/日,远期镇区用水量约为1.7万吨/日;近期和远期农村生活用水量都为0.3万吨/日左右。即镇域综合用水量远期达2.0万吨/日。(3)厂规划
白沙镇将在湖仔坑水库附近新建一座水厂;同时鼓励工业用水大户就近以地表水为水源,减轻区域水厂的供水负荷,节约优质水资源。
- 18 -
(1)排水体制规划
老镇区近期采用截流式雨污合流制排水体制,远期采用分流制排水体制;新镇区采用分流制排水体制,将镇区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收集到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2)镇区污水排放量预测
污水排放系数按80%计,预计城镇污水规模近期达5700立方米/日,远期达1.3万立方米/日。
(3)污水处理厂规划
白沙镇设2座污水处理厂,一个为南山洋污水处理厂;另一个为白沙村污水处理厂。将规划区的城镇污水直接收集到区域污水厂处理。
规划中心村设污水处理站,一般村庄普及化粪池和生态厕所,实现污水一级处理和综合利用。村庄污水处理后,应仍然于农田灌溉或葡萄种植等,保持当地有机农业生产模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4) 污水管网规划
规划区重力式污水干管规格为DN200—DN800,压力式污水管的规格为Dn400—Dn600。污水管道一般位于车行道西侧或北侧,或布置在慢车道下。当道路宽度超过36米时,在道路两侧敷设污水管,并可在慢车道下布置。 (5)雨水管网布置
闽侯县白沙镇总体规划(2011—2030) 文本
镇区雨水干管沿镇区主要道路布置,雨水就近排入溪流及镇区内的小水系。雨水管网一般布置在道路中间。雨水干管管径在DN400—DN1300之间。
镇区现状邮政局位置适宜,规划在现有基础上改建和扩建;在新规划区增设邮政局1座。
在城镇居民点和中心村等增设邮政信报箱。 第65条 供电工程规划
第66条 (1)供电负荷预测
镇区按照镇区各类用地的用地标准分别计算用电负荷,预计远期达39MW。 根据华东地区农村用电情况,结合白沙镇经济和电力的现状及发展,预计非镇区用电负荷近期约为5MW,远期约为6MW。
即预计远期全镇域电负荷近期约29MW,远期约45MW。 (2)变电站规划
变电所的设计应尽量节约用地,采用占地较少的户外型或半户外型布置。选址应接近或深入负荷中心。 (3)输配电网规划
镇区各类用地就近从110KV变电站引配电线。镇区外围和农村的配电线可采用架空敷设,镇区配电线可采用地下电力电缆管道敷设。
镇区主干道大道设10KV电力电缆管道,电缆管道规格为2孔—12孔之间。工业用地外环路上架设10KV电力线。电力电缆和架设电力线纵横交错,形成方格状,近期可以采用树枝状配电线,远期可以建设开闭所。
通信工程规划
(1)邮政局所规划
- 19 -
(2)邮政运营规划
改进邮政局所间的光缆数据网,完善邮政储蓄网点之间的光缆网,拓展更多更好的现代数据业务,提高邮政服务质量。
发展邮政储蓄和邮政购物等业务,提高邮政局在集邮和特快专递领域内的竞争力。提高邮政机构的经济效益。 (3)电信用户预测
镇区电话普及率近期按50%计,远期按65%计;村庄电话普及率按30%计,远期按35%计。预计近期电话装机数达0.68万部,远期达1.9万部。 (4)电信局所规划
保持镇区现状电信局,在原有基础上改建和扩建,满足未来的镇区发展需要。 (5)程控交换机规划
按照实装率80%计,预计白沙镇电信局程控机总容量近期达0.84万门,远期达2.5万门。
(6)电信网络规划
借助市域环状电信广缆网,实现白沙镇对外电信传输。
逐步实现光缆到小区、光缆到大楼和光缆到用户。镇区电信电缆和电信光缆主要采用
地下管道敷设,沿主干道上敷设敷设通信管道,管道规格为3—9孔;镇域电信线路可采用架空敷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