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数学:2.1《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教案2(苏教版选修2—3)正式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6 3:05:0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1 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2)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列的意义; (2)掌握某些较复杂的概率分布列. 教学重点,难点

求解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复习回顾:(1)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的概念;(2)求概率分布的一般步骤. 2.练习:

(1)写出下列随机变量可能取的值,并说明随机变量所取的值表示的随机试验的结果.

①一袋中装有5只同样大小的白球,编号为1,2,3,4,5.现从该袋内随机取出3只球,被取出的球的最大号码数为X;

②盒中有6支白粉笔和8支红粉笔,从中任意取3支,其中所含白粉笔的支数X; ③从4张已编号(1号~4号)的卡片中任意取出2张,被取出的卡片编号数之和X. 解:①X可取3,4,5.X=3,表示取出的3个球的编号为1,2,3;X=4,表示取出的3个球的编号为1,2,4或1,3,4或2,3,4;X=5,表示取出的3个球的编号为1,2,5或1,3,5或1,4,5或2,3,5或2,4,5或3,4,5.

②X可取0,1,2,3,X=i表示取出i支白粉笔,3?i支红粉笔,其中i?0,1,2,3. ③X可取3,4,5,6,7.X=3表示取出分别标有1,2的两张卡片;

X=4表示取出分别标有1,3的两张卡片;X=5表示取出分别标有1,4或2,3的两张卡片;X=6表示取出分别标有2,4的两张卡片;X=7表示取出分别标有3,4的两张卡片.

0 (2)袋内有5个白球,6个红球,从中摸出两球,记X????1两球全红.求X的分布列. 两球非全红238C63解:显然X服从两点分布,P(X?0)?2?,则P(X?1)?1??.

1111C1111所以X的分布列是 X P 0 1 3 118 11二.数学运用 1.例题:

例1 同时掷两颗质地均匀的骰子,观察朝上一面出现的点数.求两颗骰子中出现的最大

点数X的概率分布,并求X大于2小于5的概率P(2?X?5).

解 依题意易知,掷两颗骰子出现的点数有36种等可能的情况:(1,1),(1,2),(1,3),(1,4),(1,5),(1,6),(2,1),…,(6,5),(6,6).因而X的可能取值为1,2,3,4,5,6,详见下表. X的值 1 2 出现的点 (1,1) (2,2),(2,1),(1,2) 情况数 1 3 3 4 5 6 (3,3),(3,2),(3,1),(2,3),(1,3) (4,4),(4,3),(4,2),(4,1),(3,4),(2,4),(1,4) (5,5),(5,4),(5,3),(5,2),(5,1),(4,5),(3,5),(2,5),(1,5) (6,6),(6,5),(6,4),(6,3),(6,2),(6,1),(5,6),(4,6),(3,6),(2,6),(1,6) 1 2 3 4 5 6 5 7 9 11 由古典概型可知X的概率分布如表2-1-6所示. X P 911 3636571从而P(2?X?5)?P(X?3)?P(X?4)???.

36363思考:在例3中,求两颗骰子出现最小点数Y的概率分布.

1197分析 类似与例1,通过列表可知:P(Y?1)?,P(Y?2)?,P(Y?3)?,

363636531,P(Y?6)?. P(Y?4)?,P(Y?5)?363636例2 从装有6个白球、4个黑球和2个黄球的箱中随机地取出两个球,规定每取出一个

黑球赢2元,而每取出一个白球输1元,取出黄球无输赢,以X表示赢得的钱数,随机变量X可以取哪些值呢?求X的分布列.

解析:从箱中取出两个球的情形有以下六种:{2白},{1白1黄},{1白1黑},{2黄},{1黑1黄},{2黑}.

当取到2白时,结果输2元,随机变量X=-2; 当取到1白1黄时,输1元,随机变量X=-1;

当取到1白1黑时,随机变量X=1;当取到2黄时,X=0; 当取到1黑1黄时,X=2;当取到2黑时,X=4. 则X的可能取值为-2,-1,0,1,2,4.

211? P(X??2)?C6?5 ; P(X??1)?C6C2?2 ;

22C1222C12111111C6C44 ;C22C4C24,1 ;

P(X?0)?2?P(X?1)?2?P(X?2)?2?C1266C1211C12331 363 365 367 36C421.

P(X?4)?2?C1211从而得到X的分布列如下: X P -2 -1 0 1 2 4 5 222 111 664 114 331 111,现在甲、乙两7例3 袋中装有黑球和白球共7个,从中任取2个球都是白球的概率为

人从袋中轮流摸取1球,甲先取,乙后取,然后甲再取……取后不放回,直到两人中有

一人取到白球时即止,每个球在每一次被取出的机会是等可能的,用?表示取球终止时所需要的取球次数.(1)求袋中原有白球的个数;(2)求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3)求甲取到白球的概率.

n(n?1)1Cn(n?1)2解:(1)设袋中原有n个白球,由题意知:?,所以??7?67C7?622n27,即袋中原有3个白球. n(n?1)?6,解得n?3(舍去n??2) (2)由题意,?的可能取值为1,2,3,4,5.

P(??1)?34?324?3?36?;P(??3)??; ;P(??2)?77?677?6?5354?3?2?334?3?2?1?31?,P(??5)??.

7?6?5?4357?6?5?4?335P(??4)?所以,取球次数?的分布列为:

? P 1 2 3 4 5 3 72 76 353 351 35 (3)因为甲先取,所以甲只有可能在第1次,第3次和第5次取球,记“甲取到白球”

的事件为A,则P(A)?P(\??1\,或\??3\,或\??5\). 因为事件\??1\、\??3\、\??5\两两互斥, 所以P(A)?P(??1)?P(??3)?P(??5)?2.练习:课本第48页 练习第3题 五.回顾小结:

1.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的意义; 2.随机变量概率分布的求解. 六.课外作业:

课本第52页 习题2.2 第2,5题 www.ks5u.com

36122. ???7353635

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平时积累,需要平时的勤学苦练。有个故事: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开学第一天对他的学生们说:“今天你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儿。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做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每天甩手300下,哪个同学坚持了,有90%的学生骄傲的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学生只剩下了80%。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个同学坚持了?”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同学们,柏拉图之所以能成为大哲学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柏拉图有一种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大家都熟悉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之所以能够感动天帝,移走太行、王屋二山。正是因为他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戎马一生,他前十次革命均告失败,但他百折不挠,终于在第十一次革命的时候,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这些故事,情节不同,但意义都是一样的,它告诉无们,做事要有恒心。旬子讲:“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舍之,金石可镂。”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一个人如果有恒心,一些困难的事情便可以做到,没有恒心,再简单的事也做不成。学习是一条慢长而艰苦的道路,不能靠一时激情,也不是熬几天几夜就能学好的,必须养成平时努力学习的习惯。所以我说:学习贵在坚持! 当下市面上关于教授学习方法的书籍不少,其所载内容也的确很有道理,然而当读者实际应用时,很多看似实用的方法用来效果却并不明显,之后的结果无非是两种:要么认为自己没有掌握其精髓要领,要么抱怨那本书的华而不实,但最终肯定还是会回归到当初的原点。这本《学会学习》在一开始并没有急于兜售自己的方法,而是通过测试让读者真正了解自己,从而找到适合自己思维方式的学习方法,书的第一部分就是左脑还是右脑思维测试和视觉、听觉和动觉学习模式测试,经过有效分类后,针对不同读者对不同思考和接收接受学习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分别给出建议,从而不断强化自己的优势。在其后书中的所有介绍具体学习方法章节的最开始,都是按照不同学习模式给出各种学习方法不同的建议,这是此书区别于其他学习方法类书籍的最大特点,这种“因材施教”的方式能让读者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除了能够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也能更深入的认识客观的自己,不论对学习还是生活都有帮助。除了“针对性”强外,本书第二大特点就是“全面”,全书都是由一篇篇短文、图表集成,更像是一本博文或者PPT课件合集,每个学习方法的题目清晰明了十分便于查找,但也因此有些章节内容安排的比较混乱,所幸每一章节关联性并不太强,每个章节都适合独立检索来阅读学习。其内容从“时间规划”、“笔记”“阅读”直到“考试”几乎涉及了所有学习中的常遇问题,文中文字精炼没有过分的渲染,完全是纯纯的“干货”,可以设身处地的想象:当自己面对学海之中手足无措之时,长篇大论的方法肯定会无心查看,明了的编排,让人从目录中就能一目了然的找到自己想要的,一篇篇短文尽可能在最少的时间让读者得到最有用的信息,是一部值得学习的人们不断自我提高的有力武器。曾经看到一个有意思的心理测试:用“正确的方法”、“错误的方法”和“积极的行为”、“消极的行为”,来自由搭配,看如何搭配出最好和最坏的结果,“正确方法”配合“积极的行为”无疑是最好的结果,然而我们会很“惯性”想当然的认为,“错误的方法”和“消极的行为”搭配是最坏的结果,其实“错误的方法”加上“积极的行为”才是最坏的结果,这会让人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学习也是同理,一味钻牛角尖般的生搬硬套不适合自己的方法不论多努力都只会离成功越来越远,而好的学习方法加上积极的学习态度无疑会让你如虎添翼。这是每个人都需要的,起码在学生的时候如果遇到,或者人生会少一些遗憾,我只恨我遇见的晚了点,可是现在已是终身学习的年代,错过了最恰当的时候,但只要有心又怎会嫌晚呢?本书归类为学习方法-青年读物,是本工具书,学习手册,但不能阻止她成为经典。这本书的副标题为“增加学习技能与脑力”,正是本书的宗旨,本书系统化地阐述了学习技能提升的各个方面,可谓事无巨细的令人发指啊。整体来讲主要包括7个方面,分别是学习模式,时间管理和学习技巧规划,笔记记录技巧,阅读技巧,记忆,应试技巧,拾遗。全书的结构采取的是总分的形式,前三个方面是总的部分,算是增加学习技能的准备,从认识自己的学习模式开始,然后采取任何事都需要的时间管理技巧,再总体地讲一下学习技巧规划的事项。然后底下是分的部分,将学习的包含的各个方面的技巧进行分开阐述,分别有笔记记录,阅读,记忆,应试以及最后的拾遗。系统地讲述了学习的几乎所有方面。让读到她的人如果实践的话不仅能在学习上得到提高,在脑力上或者说理解力上肯定会受益匪浅。在此,说句题外话,我一直觉得日本人写书在细节上做的是无与伦比的,但是这本书让我对这个看法有了一定的动摇,因为她里面的讲述部分让我觉得美国是个应试教育的国家吗,简直比我们中国还要应试。那个考试应对细节的部分放在中国,一点也没有违和感的,好吗?所以他们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从没到过日本的人能够写出描写日本人的书,然后让日本人都觉得是经典的,没有在企业里做过实务管理的德鲁克能成为管理上的大师,其理念影响了全世界……不得不说,美国的教育真不是盖的。细节上,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作者开篇开始传授如何应该认识自己的学习模式,运用了一些测试题目,然后根据结果找出与自己最近似的学习模式,她把学习模式分为几种情况,分别有左脑型,右脑型,还有另外的分法,为视觉的,听觉的,动作的。我看了一下,确实有跟自己近的类型,我就是视觉的,对号入座后就可以比较直接的去扬长避短了。然后,作者说了,做任何事情,时间管理技巧都是不可缺少的,她不仅教导的是学习的技能,还有很多其他的道理,对我们人生都是有益的,我相信,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学习这些,将会受用终生。还有,作者提到了学习技巧规划里的家庭档案系统,将我们现在工作中的管理引进了学习中,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孩子持续的做,严格地做,获得的收益将无法估量,因为,这在我们现在工作中都必须要用的管理信息的技能,实在是太可贵了,孩子将这种技能与阅读结合起来,保管好自己思维历程,可以获得持续的提高,直到最后展翅翱翔,他最可贵的是,可以系统地提升自己,从而达到书中简介里提到的那样,碰到不会的领域的时候,可以很快的用这些方法,工具建立起模型,系统,游刃有余地攻克自己之前没接触的领域,提升自己的理解力,我想这正是我们学习的比较重要的一个目的吧。最后,我影响比较深的就是作者提供的那些小工具了,包括笔记的表格,辅助记忆的表格,帮助整理文档的夹子,应对考试的技巧,缓解紧张的方法……我觉得全书对于如何增加学习技能和脑力的讲述是有道理的,我也相信通过实践作者在书上所提到的方法,定能在学习中得到提高。但是,那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就像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那个故事,在美国得到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说,自己得奖最大的原因都是在幼儿园里学习的最基本的道理,就是说要和郭靖一样,不要贪多吃不烂,认定他就要好好地坚持去做,不要停。我自己喜欢的是家庭归档系统,虽然不是学习过程中的技能,只属于学习准备的东西,但是如果坚持井井有条的那样整理自己的学习思维,对自己的收益将难以估量。稍显不足的地方是,第一,本书的语言太过精练,感觉就像没有主观感情一样,要命的是有很多词语或者概念读的时候甚至不知道什么意思,书中也没做讲解,本来就看的比较费力,现在好了,作者也不等你,直接把你撂那。第二,作者很多地方就像立一个提纲一样,直接让你自己去参考多少多少页,这个太不习惯了。第三,作者在书中提到各种学习的类型,但是并没有就这种类型合适他们的学习方法做开展或者介绍,比如,将学习分为好几种类型的那个部分,有内省的,有外联的之类,然而并没有对各种类型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她的有些观点就不太适用,像成立学习小组的,这个对于内向的人,在我国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是比较的困难,但作者没有就如何做提出建议,只是告诉读者这么做,会显得不够全面或者落空。

数学:2.1《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教案2(苏教版选修2—3)正式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qetn693xu28mwx1483k6i8ss1c8ox01bkr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