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复习资料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3:02:1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一章

第一代远程教育——基于印刷媒体的函授形式 远程教育的起源:函授教育

函授教育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英国 大学层次远程教育的起源:

1849年,伦敦大学首创校外学位制度。 第二代远程教育——基于视听媒体的广播电视形式 年份 远程教育事件 1964 佛罗里达大学用电视转播课堂教学 1967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首创录像教学 1968 斯坦福大学教学电视

英国在20世纪60年代末创建全国性的集中体制的开放大学

第三代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基于多媒体的网络教育形式 巨型大学与虚拟大学 远程教育与相关概念辨析 函授教育 远程学习 开放教育:“开放教育对象、开放教学时空、开放教学方法、开放教育观念”。 5、远程教育的特征:开放性、灵活性、普及性、终身性。 远程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学习理论

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2) 认知学习理论 3) 折中主义学习理论 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5)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二、教学理论

1) 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2) 布鲁纳的发现教学理论 3) 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理论 4)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三、传播理论基础

1) 拉斯韦尔“五W”模式

2) “香农--韦弗”传播理论与模式 3) 贝罗的传播过程四要素理论 4) 罗密佐斯基的双向传播理论 5) 宣韦伯的传播学理论 一、远程教育的宏观理论

远程高等教育的三大理论学派:

⑴教育方式或教育形态变革的革命学派 ⑵教育方式或教育形态一体化的趋同学派 ⑶教育方式或教育形态连续递变的谱系学派 二、远程教育的微观理论

1、远程教与学三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理论(穆尔)

⑴学生和内容的相互作用 ⑵学生和教师的相互作用 ⑶学生和学生的相互作用

2、远程教学两大功能要素的理论

⑴课程设计开发发送以及学习支助服务的论述(霍姆伯格) 远程教育中教师的教学功能主要有两个: ①设计、开发和发送多种媒体的课程材料

②在学生学习时通过各类双向通信机制实现师生交互作用,为学生提供学习支助服务 ⑵远程学习两个运行子系统及其相互作用的分析(凯依和鲁姆勃尔) ①课程子系统 ②学生子系统

三、远程教育的哲学理论

1、穆尔的交互距离和学生自治的理论

⑴交互距离定义为对话和结构这两个变量的函数 对话:教育系统中师生间进行交流相互响应的程度

结构:教育计划课程设计适应学生个别需要和条件的针对性程度 ⑵学生自治

基更的教和学再度综合的理论

依据定义,远程教育的弱点在学生的学习行为通常与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时空上是分离的。

这种情形的一种满意的解决方案是在远程学生和远程教师间通过双向通信实现教——学的重新综合并使利用学习材料进行学习成为可能。

远程教育系统三大组成部分:通信网络、终端设备、教学资源 远程教育的特征:开放性、灵活性、普及性、终身性 远程教育中的信息处理技术 1、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技术 2、网络信息发布技术

流媒体技术:是综合技术,包括采集、编码、传输、储存、解码等多项技术,流媒体应用系统一般由编码端、服务器端和用户终端三部分构成

3、其他信息处理技术:智能代理技术、数据挖掘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信息推送技术。

网络广播主要采用2种技术: (1)、下载播放技术

特点:非实时传输、与传输速率无关、支持断点续传、下载后才能播放

(2)、快速启动技术(渐进下载播放技术)

(3)流媒体播放技术流是连续传输的数据,流一恒定的速率传输数据播放的时间与传输以及原始记录的时间完全相同

流媒体系统的构成:编码和工具、流媒体数据、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网络、播放器 3、流媒体VOD远程教学形式:课件点播、同步广播授课

特点:文件共享,下载时间短,与文件大小无关,访问方便,交互性强,客户端操作简单 虚拟现实技术 概念:

广义:是指由计算机创建的一种三维环境 狭义:用于创建人造世界的计算机系统在这个世界里,使用者由沉迷于其中的感觉能在其内

漫游并能操作其内的物体。

虚拟现实是一种人与通过计算机生产的虚拟环境可自然交互的人机界面 虚拟现实的关键因素:仿真、沉浸、感觉反馈、交互性 虚拟现实的特征

1、沉浸性:人能沉浸到计算机系统创建的环境中

2、交互性:人能通过键盘、鼠标以及各种传感器与多维化信息的环境发生交互 3、想象性:人能在虚拟环境里感受与现实一致的感受 虚拟现实的分类: 桌面型 特点 采用标准的显示器和立体显示,声音技术,并可用多种空间操纵设备进行操纵 利用设备把参与者的视觉听觉好其他感觉封闭起来,参与者能全身心投入和沉浸其中的感觉 在以上两种系统的基础上实现多用户参与,通过网络共享同一虚拟空间 增强操作员对真实环境的感受 全景视频系统 桌面虚拟现实CAD系统 基于头盔的系统 沉浸性 分布式 Mud/Moo协同实验室 增强 飞机上的平视显示器 卫星通信:利用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或反射无线电信号,在两个或多个地面站之间进行通信。

卫星通信技术的构成:主要由卫星通信、地球站、跟踪遥测指令系统和监控管理系统等四部分组成

一、VSAT的卫星通信网的构成

VSAT由VSAT小站、主站和卫星转发器组成。数据VSAT卫星通信网通常采用星状结构 二、网络拓扑结构及组网方式

VSAT卫星通信网的网络结构可分为星状网、网状网和混合网。 一个VSAT网包括业务子网和控制子网两部分。

一般控制子网是星状网,业务子网的组网则视业务要求而定。 三、数据VSAT网的组网

在数据VSAT卫星通信网中小站和主站通过卫星转发器构成星状网。 数据VSAT网通常是分组交换网,数据业务采用分组传输方式。 VSAT与普通卫星的关系: ? 面向用户而不是面向网络 ? 小口径天线,一般小于2.4m ? 智能化功能强,可无人操作 ? 安装方便

? 低功率的发射机,一般几瓦以下 ? 集成化程度高

? VSAT站很多,但各站的业务量较小 ? 一般用作专用网 VSAT的发展情况

第一阶段:1983年以前,主要采用C频段

第二阶段:1983-90年代中期,由单纯数据型向数据,语言,图形等综合业务方向转化 第三阶段:90年代中期以后,加强网控的功能 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1、音频视频广播

一点对多点的广播方式为主,网络拓扑结构也以星形为主 2、语音VSAT网的组网

语音VSAT网的业务子网是网状网面控制子网星状网。 语音VSAT网通常采用线路交换方式。 数字卫星接收技术

1、卫星电视广播的发展情况

1957年前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4年8月,美国发射世界上第一颗静止通信卫星

1974年5月,美国发射第一颗试验广播卫星,用2.6g频段的一个电视频道,进行教育电视的试验广播

我国于1976年参加国际通信卫星组织,1984年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文星 2、数字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卫星接收天线 频道变换器 卫星接收机 邻频混合器 功分器 卫星接收机 频道变换器 电视

有线电视系统构成

用户分配网络

天线系统 干用户分配网络 前端 干线传输网络

用户分配网络

搜索更多关于: 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复习资料 的文档
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qfxe0mihu0zdc5257b3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