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C)决定的。
A.科技发展 B.社会生产力 C.政治经济制度 D.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115.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教育家是 (B)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116.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最高宗旨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D)
A.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B.教育无目的论 C.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117.各级各类学校要完成各自的任务,培养社会的合格人才,需要制定各自的(C) A.教育目标 B.课程目标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118.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A) A.社会条件 B.社会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生产关系
119.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就必须坚持素质教育面向(C) A.社会 B.未来 C.全体学生 D.世界发展
120.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是(C) A.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B.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 C.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D.重视教育手段的运用
121.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也是(D) A.美育 B.体育 C.智育 D.德育
122.(A)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A.江泽民 B.温家宝 C.胡锦涛 D.邓小平
123.在西方传统的课程理论中,通常把课程目标分为:事实.技能和(C)。 A.知识 B.能力 C.态度 D.素质
124.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C)。 A.卢梭 B.凯兴斯坦纳 C.涂尔干 D.沛·西能
125.下列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内容的是(A)。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26.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是(B) A.活动性 B.目的性 C.实践性 D.预期性
127.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A)。 A.德育 B.劳动技术教育 C.体育 D.智育
128.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A) A.教育目的 B.教育任务 C.教育规律 D.教育原则
129.学校(B)建设的重点是尊重与参与.学习与创新.发展与确立诚信价值观。
130.(A)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媒介 C.教育理论 D.教书方法
二、多选题
131.应当注意哪些问题(A.B.C.D)
A.作业的内容,应当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 B.作业的分量要适当
C.布置作业时要有明确的要求,规定完成的时间 D.对学生作业要认真.及时地批改
132.正确处理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的关键是(B.C.D) A.如何加大必修课的范围 B.弄清两者之间的内在依据 C.选修课的开设的时机问题 D.如何保障选修课的质量
133.我国传统课程观的两大误区(B.C)
A.课程的开放无度 B.课程脱离学生的经验,以外在于学生的方式出现 C.课程以严格的先期计划的方式出现 D.课程过于强调联系实际
134.当课程被认为是经验时,一般特点在于(B.C.D)
A.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 B.课程往往是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的 C.课程是与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
D.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 E.课程内容强调以间接经验为主
135.根据国内外有关经验,建立在学生自主性探索学习基础上的课程,具体结构以单元的形式最为适宜,在每一个单元中,至少必须包括以下几部分() A.练习题 B.主题 C.任务 D.评价标准 E.大学大纲
13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提出的依据有(A.B.C.E)
A.教学规律的需要 B.学生所学的主要是间接经验 C.人类认识规律的需要 D.教学目标的需要 E.教学自身的需要
137.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A.B.C.D.E)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E.检查知识
138.教学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因为(B.C.D) A.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学生的认识过程 B.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间接性的认识 C.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在教师领导下的认识过程 D.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有教育性的认识过程
139.讲授法是最古老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优点在于(A.B.D)
A.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 B.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C.有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D.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140.教学传授基本知识与培养基本技能包括(B.D.A) A.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具有现代人的素质 B.为他们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创造必要条件 C.使他们形成较为高深的科学知识
D.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发明创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141.能否选择好学习经验,决定着教育目标能否实验。泰勤为学习经验的提出和选择指定了几条一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A.B.C.D.E)
A.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经验 B.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满足感 C.学习经验所期望的放应,是在有关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 D.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以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 E.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
142.课题计划的内容包括(A.B.C.D.E)
A.课题名称 B.本课题的教学目的 C.本课题的必要教具
D.本课题的课时计划及各个课时的问题 E.本课题各课时上课类型和教学方法
143.结构化策略在教材的排列方面有(B.C.D.E) A.分析式 B.综合式 C.直线式 D.分支平行式 E.螺旋式
144.学生管理的主要方面有(A.B)
A.学生思想品德的管理 B.学习.体育卫生.课外活动的管理 C.评定优秀学生 D.对犯错学生予以惩罚
145.学生作业分为课内和课外两种,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种(A.B.C.D) A.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 B.口头作业 C.书面作业 D.实践作业
146.1991年中国政府签署了《儿童权利公约》,向国际社会做出了庄严承诺。该《公约》尊重儿童的精神体现了下列哪些原则(A.B.C.D) A.无歧视性原则 B.儿童利益优先原则 C.保障儿童生存.生命与发展的原则
D.尊重儿童的意见发表权.参与权等,保障儿童成为行使权利的主体
147.班级授课制的五个固定是指(A.B.C.D.E)
A.学生固定 B.教师固定 C.内容固定 D.时间固定 E.场所固定
148.班级授课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其局限性表现在(A.D.E) A.难以因材施教 B.不能大面积培养人才 C.难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D.缺乏灵活性 E.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149.钻研教材包括(A.B.C)
A.钻研教学大纲 B.钻研教科书 C.阅读有关的参考书 D.阅读课外书籍 E.了解学生
150.下面对德育工作者的论述正确的是(A.B.C.D)
A.主要活动是组织.控制德育过程 B.启发.引导.促进受教者思想品德的形成 C.引导学生向着目标方向发展 D.是社会规范和社会道德的代言人 E.应该在道德方面成为其他人的榜样
151.关于“社会模仿模式”论述错误的有(A.B.C) A.它是一种经典行为主义的模式 B.它是一种认知主义的模式 C.它是一种人本主义的模式 D.强调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学习方法 E.它认为儿童道德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
152.德育过程的矛盾包括(A.D.E)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德育与智育的矛盾 C.德育与教学过程的矛盾
D.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E.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153.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包括()
A.导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E.疏导原则
154.德育方法之一的处分,一般可分为(A.C.D.E) A.警告 B.训诫 C.记过 D.留校察看 E.开除学籍
155.班级目标管理的实施要做好哪几个方面的工作(A.B.D.E) A.组织工作 B.指导工作 C.管理工作 D.协调工作 E.激励工作
156.班级目标管理实施阶段中的协调工作的内容有(A.B.C.D.E)
A.协调班内人际关系 B.协调本班与其他班的关系 C.协调学校有关部门的关系 D.协调师生关系 E.协调班内各项工作的关系
157.目前,在义务教育阶段,班主任评定学生操行应该主要采用哪一种形式?() A.撰写评语 B.评定操行等级 C.记分法 D.分数排行法
158.班集体的发展目标一般可分为(B.C.D) A.长期 B.近期 C.中期 D.远期
159.班主任工作中个别教育技能是指(A.B.C.D.E) A.了解学生的技能 B.心理咨询的技能 C.操行评定的技能 D.处理偶发事件的技能 E.掌握心理咨询的主要方法和技能
160.单一课指在一节课中主要完成一种教学任务的课,又可细分为() A.新授课 B.复习课 C.练习课 D.实验课 E.测验课
161.学校文化的作用表现在:(A.B.C.D.E)
A.产生和传播先进文化 B.推进学校管理改革 C.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D.养成学生良好习惯 E.促进社区文化建设
162.当代教育呈现出终身化的趋势,包括下列哪些因素(A.B.C.D.E) A.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变 B.人口结构的改变 C.经济的发展和竞争 D.科技的进步 E.文化生活的变迁
163.下列教育家中,提倡“教育遵循自然”主张的是(A.B.D.E)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康德 E.裴斯泰洛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