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他似乎不懂得争成果,争头衔。像他这样德高望重的老师他却至死都没评上博导,然而,熟悉他的人们授予了他最高、最响亮的头衔——真正的教授。
1995年,张筑生受命担任 中国数学奥林匹克 国家队主教练,一干就是五年。这又是一份无法“出学术成果”的苦差,甚至无法记入“教学工作量”。院里每年核算教学工作量,张筑生都要差一点;虽然每次都由领导“特别照顾”,顺利过关,但对张筑生来说还是有点委屈。“为了搞这个奥赛,他连命都搭进去了。我做过一次教练,再也不想做第二次,累死人了。外人根本不了解这份差事的艰苦程度。”作为一名在数学研究领域天分很高、同行服膺、学生敬佩的高水平的教授,张老师却默默地编写“不算科研成果”的基础教材,担任“不计工作量”的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主教练,为 海淀区 教师开设的“数学教师研讨班”授课,“前几年分文不取,后来才拿点授课费”。张老师是不折不扣的教学型教授,而伴随他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是奉献,是辛劳,是不计名利,是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执着追求。
2003年2月17日,《 光明日报 》在头版头条的显著位置以《张筑生,了不起的教授》为题报道了张筑生同志的先进事迹。报道迅速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张筑生被誉为“校园里的焦裕禄”、“知识界的一面镜子”。3月初, 北京大学 党 委 和校行政决定在全校教职工特别是教师中开展学习张筑生同志先进事迹的活动,学习他那种情倾学生、忘记自我、诲人不倦的教书育人精神,学习他那种淡泊名利、不求索取、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学习他那种信念坚定、坚忍不拔、孜孜以求的奋斗精神,学习他那种耐得住寂寞、踏踏实实的治学精神,为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阅读案例材料,完成以下不定项选择题: 1.张筑生具有教师人格魅力的原因是( abc ) a渊博而扎实的知识基础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关心爱护学生 d丰硕的科研成果
2在张筑生身上体现出的崇高职业道德是(abcd ) a甘于奉献 b献身教育 c然爱学生 d淡泊名利
3. 张筑生先进事迹中值得我们学习与弘扬的精神是(abcd ) a教书育人精神 b奉献精神 c奋斗精神 d治学精神 4.本个案对当前高等教育的启示是( ab) a要改革高校教师考核制度
b要从体制方面去改革导致名教授不从事基础教学的不合理状况 c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 d教学型的教师是没有前途的
案例二:大学生最厌恶的教师失德行为
在采访的30名学生中,大多是本科生,他们表示对学术造假很反感,但因为和老师接触较少,多是从媒体等渠道听说类似事件。而他们接触到更多的,是老师不专注教学。 记者在未名湖边遇到两个大三的女孩,一个是北大的,另一个来自北京另一所高校。她们对老师“不专注教学”,北大女生有些抱怨却又似乎不敢多言:“这个问题怎么说呢,现在这种现象挺普遍的。让她(指外校同伴)跟你说吧,反正类似情况我们学校也有”。 她们带着记者找了个地方坐下,外校女生打开话闸:“其实大家都觉得我们班的学生运气特别好,因为刚进大学时给我们上课的是一个很有名的教授。但是不到一学年,我们就开始怀疑这是否真的是好运气。”
说到这个运气,她自己觉得有点好笑,“这个老师在学术上的确有所造诣,他上过《百家讲坛》,之后不断有各种机构邀请他去讲课。他经常在外地巡讲,常常把我们的课推迟或者干脆取消。而且他给我们上课的课件很久没更新了,一些时事的内容都是好早以前的了。我们还发现,那课件根本就不是他自己做的,他对整个课件的构造很生疏,还老念错字。”当记者问到,对于这样的情况学生和校方怎么看待时,她无奈地说:“嗨,还能怎么样啊,其他老师也看不惯我们的课老被耽误,除了偶而抱怨几句,也没有别的办法。至于学校怎么处理,我们也不得而知,至少现在这样的情况一直存在。”
“现在学术造假的问题我感觉挺严重的”,一位学外语的研究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个选项,“上网老能看见某某教授涉嫌学术造假,北大英语系前两年不还出了一个副教授黄宗英抄袭事件吗?”
“其实,我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他考虑了许久,才犹豫着说起自己的亲身经历,“那是我读本科的时候,有一天我的老师找到我们班5个人,对我们说:?系里有个老师要翻译一部作品而且要的很急,但是他最近没有时间,你们几个帮下他的忙吧。?那部作品一共12章,于是我们每人负责翻译两章多,弄完了交给那个老师,他加上了一个自己翻译的序言,属上了自己的名字就直接拿去发表了。也没给我们报酬。”
研究生遇到的类似情形似乎更多。接受采访的10个研究生不约而同地埋怨,“帮导师做课题是常事,成果和酬劳是老师的,辛苦常常是我们的。”学生虽然觉得不妥当,但也没有办法,“本科阶段学生跟老师关系挺疏离的,上了课就走人;研究生不同,1个导师一般就带几个学生,关系很紧密,必须跟他们搞好关系。”
“我最讨厌以权谋私的老师!”一名男生在做完问卷后,愤慨地埋怨,“在北大,一些行政人员就有这样的情况。有一次上课,我们一个老师还说呢,学校的一处施工就有问题。当然,这对我们这些学生来说,直接影响好像不是很大。”
“北大我不好多说,不过我上本科的那个学校,就很不得了。”他讲起了本科时期的一段经历。
“我那会儿英语有一学期给挂了,到毕业之前还可以补考一次,考不过就拿不到学位证了。当时,我一个同学的英语更烂,四级能考出20多分。那次补考我还是没过,但英语特烂的那同学居然过了。后来他特不好意思地向我招了,原来是他给主任送了红包。我提出了成绩复议申请的,我妈还打电话给那个主任,他把我妈电话直接就给挂了,说什么补考不能复议。
最后没办法,还是掏了500元钱通过了。那所大学比北大穷多了,老师就只好从学生身上开源呗。”
阅读案例材料,完成以下不定项选择题: 1.本个案中的教师失德行为是(abc ) a以权谋私 b不专注教学 c学术腐败 d喜欢给学生“穿小鞋” 2.高校教师应如何对待教学(ab ) a以教学为中心 b把教学放在第一位
c上课应付了事 d主要精力用于科研和外出讲学
3. 出现本个案中的教师失德行为的主要原因有(abcd ) a市场经济下社会原有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 b少数教师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移 c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落后思想的影响 d全球化的影响
4.治理本个案中的教师失德行为的方法有(abc ) a德主刑辅,做到德治与法治相结合
b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c奖惩恰当,做到“褒扬”与“惩处”相结合 d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据《广东省高校教师身心健康与主观幸福感问题的调查报告》显示, 高校教师在职业枯竭中,去人性化和认知枯竭状况处于中等水平,不是很严重;而情绪衰竭和低个人成就感比较严重。
《广东高校教师师德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显示,在为何选择当高校教师方面,选择“它的稳定性和自由性”的占55.4%。调查结果同时反映,一些教师对“教师应是全社会的表率” 的提法,持不赞成的态度(“较不赞成”占17.5%,“不赞成”占13.7% ) ,一些教师把“按劳取酬、等价交换”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占3.9% ) ,多数教师不赞成过于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对当前的师德状况,人们最不满意的涉及几个方面,一是“过分看重个人利益,热衷创收,精力分散”(占43.2%);二是“教学上无心钻研业务,只求不过不失”(占14% );三是“科研上急功近利,剽窃他人成果”(占24.3% );四是“只完成教学时数,对学生不管不问”(占14% )。 ——资料摘自《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1. 以上调查反映社会转型期高校教师的状况,体现了 ? (AD )
A. 教师心理压力增大 B. 师资管理者思想观念滞后
C.教师社会地位不高 D. 部分教师对教师职业特性的认识尚有偏差
2.“高校教师在职业枯竭中,去人性化和认知枯竭状况处于中等水平,不是很严重;而情绪衰竭和低个人成就感比较严重”,试分析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ABCD )
A.高等教育的大环境与过去有很大不同,使得高校教师经常感到在应对社会发展步伐和学生活跃思维上力不从心
B.科研与教学任务繁重使得高校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 C.高校对教师的评价机制不完善 D.高校师资管理存在问题
3.“在为何选择当高校教师方面,选择“它的稳定性和自由性”的占55.4%”,此项调查显示,从这样的角度看。( ABC ) A.师德并不是选择教师职业的内在动力 B.投身于教育事业的热情势必打了折扣 C.影响了教师的师德
D.教师的上进心不强 4.综合以上调研材料显示,高校教师非常需要。( C ) A.增加收入 B.提高地位 C.人文关怀 D.进修学习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无答案的粗体字代表答案) (一)
1、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行动紧密联系的符合( )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和总和。
A企业利益B个人利益C职业权益D职业特点 2、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规范是( )。
A爱岗敬业 B为人民服务 C诚实守信 D办事公道 3、以下观点是错误的一项是( D )。
A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B道德是一种非权力规范 C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D道德是一种底线规范 4、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 C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