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得n=2,
所以2m+n=2+2=4,
=
=2.
故答案是:2.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和同类项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算术平方根和同类项的定义,要注意同类项定义中的两个“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是易混点,因此成了中考的常考点.
13.已知:△ABC,求作:△ABC的外接圆.作法:①分别作线段BC,AC的垂直平分线EF和MN,它们相交于点O;②以点O为圆心,OB的长为半径画圆.如图,⊙O即为所求,以上作图用到的数学依据有: .(只需写一条)
【知识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作图—复杂作图.
【思路分析】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OA=OC=OB,然后根据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可判断点A、C在⊙O上.
【解题过程】解:∵点O为AC和BC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OA=OC=OB,
∴⊙O为△ABC的外接圆.
故答案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了作图﹣复杂作图:复杂作图是在五种基本作图的基础上进行作图,一般是结合了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基本作图方法.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把复杂作图拆解成基本作图,逐步操作.
14.若标有A,B,C的三只灯笼按图所示悬挂,每次摘取一只(摘B前需先摘C),直到摘完,则最后一只摘到B的概率是 .
【知识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
【思路分析】画出树状图,由概率公式即可得出答案. 【解题过程】解:画树状图如图:
11
共有3个可能的结果,最后一只摘到B的结果有2个, ∴最后一只摘到B的概率为故答案为:
.
;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了列表法与树状图法以及概率公式;画出树状图是解题的关键. 15.“健康荆州,你我同行”,市民小张积极响应“全民健身动起来”号召,坚持在某环形步道上跑步.已知此步道外形近似于如图所示的Rt△ABC,其中∠C=90°,AB与BC间另有步道DE相连,D地在AB正中位置,E地与C地相距1km.若tan∠ABC=沿A→C→E→B→D→A路线跑一圈,则他跑了 km.
,∠DEB=45°,小张某天
【知识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思路分析】过D点作DF⊥BC,设EF=xkm,则DF=xkm,BF=
xkm,在Rt△BFD中,根
据勾股定理得到BD,进一步求得AB,再根据三角函数可求x,可得BC=8km,AC=6km,AB=10km,从而求解.
【解题过程】解:过D点作DF⊥BC, 设EF=xkm,则DF=xkm,BF=在Rt△BFD中,BD=∵D地在AB正中位置, ∴AB=2BD=∵tan∠ABC=∴cos∠ABC=
xkm, , ,
xkm, =
xkm,
12
∴=,
解得x=3,
则BC=8km,AC=6km,AB=10km,
小张某天沿A→C→E→B→D→A路线跑一圈,他跑了8+10+6=24(km). 故答案为:24.
【总结归纳】此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16.我们约定:(a,b,c)为函数y=ax2+bx+c的“关联数”,当其图象与坐标轴交点的横、纵坐标均为整数时,该交点为“整交点”.若关联数为(m,﹣m﹣2,2)的函数图象与x轴有两个整交点(m为正整数),则这个函数图象上整交点的坐标为 . 【知识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
【思路分析】根据题意令y=0,将关联数(m,﹣m﹣2,2)代入函数y=ax2+bx+c,则有mx2+(﹣m﹣2)x+2=0,利用求根公式可得m,将m代入可得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令x=0,可得y=c=2,即得这个函数图象上整交点的坐标(0,2).
【解题过程】解:根据题意,令y=0,将关联数(m,﹣m﹣2,2)代入函数y=ax2+bx+c,则有mx2+(﹣m﹣2)x+2=0,
△=(﹣m﹣2)2﹣4×2m=(m﹣2)2>0, ∴mx2+(﹣m﹣2)x+2=0有两个根, 由求根公式可得x=x=x1=x2=x3=x4=
==
=1,此时m为不等于0的任意数,不合题意;
,当m=1或2时符合题意;x2=2或1; ,当m=1或2时符合题意;x3=2或1;
=1,此时m为不等于0的任意数,不合题意;
所以这个函数图象上整交点的坐标为(2,0),(1,0);
令x=0,可得y=c=2,即得这个函数图象上整交点的坐标(0,2). 综上所述,这个函数图象上整交点的坐标为(2,0),(1,0)或(0,2); 故答案为:(2,0),(1,0)或(0,2).
【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了抛物线与坐标轴交点的特征,理解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有8个小题,共72分)
13
17.(8分)先化简,再求值:(1﹣数解.
)÷,其中a是不等式组的最小整
【知识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 【思路分析】先化简分式,然后将a的整数解代入求值. 【解题过程】解:原式==
.
中的①,得a≥2. ?
解不等式组
解不等式②,得a<4. 则2≤a<4.
所以a的最小整数值是2, 所以,原式=
=
.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练分解因式是解题的关键.
18.(8分)阅读下列“问题”与“提示”后,将解方程的过程补充完整,求出x的值. 【问题】解方程:x2+2x+4
﹣5=0.
【提示】可以用“换元法”解方程. 解:设
=t(t≥0),则有x2+2x=t2
原方程可化为:t2+4t﹣5=0 【续解】
【知识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换元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无理方程. 【思路分析】利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t2+4t﹣5=0得到t1=﹣5,t2=1,再分别解方程﹣5和方程
=1,然后进行检验确定原方程的解.
=
【解题过程】解:(t+5)(t﹣1)=0, t+5=0或t﹣1=0, ∴t1=﹣5,t2=1, 当t=﹣5时,当t=1时,
=﹣5,此方程无解;
=1,则x2+2x=1,配方得(x+1)2=2,解得x1=﹣1+
,x2=﹣1﹣
.
,x2=﹣1﹣
;
经检验,原方程的解为x1=﹣1+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了解无理方程:解无理方程的基本思想是把无理方程转化为有理方程来解,在变形时要注意根据方程的结构特征选择解题方法.注意:用乘方法来解无理方程,往往会产生
14
增根,应注意验根.
19.(8分)如图,将△ABC绕点B顺时针旋转60°得到△DBE,点C的对应点E恰好落在AB的延长线上,连接AD. (1)求证:BC∥AD;
(2)若AB=4,BC=1,求A,C两点旋转所经过的路径长之和.
【知识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轨迹;旋转的性质. 【思路分析】(1)只要证明∠CBE=∠DAB=60°即可,
(2)由题意,BA=BD=4,BC=BE=1,∠ABD=∠CBE=60°,利用弧长公式计算即可. 【解题过程】(1)证明:由题意,△ABC≌△DBE,且∠ABD∠CBE=60°, ∴AB=DB,
∴△ABD是等边三角形, ∴∠DAB=60°, ∴∠CBE=∠DAB, ∴BC∥AD.
(2)解:由题意,BA=BD=4,BC=BE=1,∠ABD=∠CBE=60°, ∴A,C两点旋转所经过的路径长之和=
+
=
.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轨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弧长公式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0.(8分)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某中学组织七、八年级全体学生开展了“禁毒知识”网上竞赛活动.为了解竞赛情况,从两个年级各随机抽取了10名同学的成绩(满分为100分),收集数据为:七年级90,95,95,80,90,80,85,90,85,100;八年级85,85,95,80,95,90,90,90,100,90. 整理数据:
分数/人数/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分析数据:
80 2 1
85 2 2
90 3 4
95 2 a
100 1 1
平均数 中位数
15
众数 方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