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9 3:05:4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满分300 分。考试限定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到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Cl 35.5 Fe 56 Cu 64 Zn 65 Ga 70 As 75 Ce 140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工业上用2-乙基蒽醌经氢化、氧化、萃取等化学变化过程制得双氧水 B. 低温下甲醇与水蒸气催化制氢,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 为防止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硫酸亚铁 D. 用CO2合成可降解塑料聚碳酸酯,实现“碳”的循环利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

从化学视角关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用化学原理分析解释之。知道在生产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

【详解】A项:2-乙基蒽醌制双氧水过程中,氢化、氧化是化学变化,而萃取是物理变化,A项错误;

B项:甲醇与水蒸气制氢气,氢元素化合价必有变化,故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项正确;

C项:硫酸亚铁有还原性,可除去氧气,防止富脂食品氧化变质,C项正确;

D项:用CO2合成聚碳酸酯塑料,聚碳酸酯可降解为CO2,从而实现“碳”的循环利用,D项正确。 本题选A。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甘氨酸溶于过量盐酸中生成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移动 B. 植物油和动物油都能发生皂化反应 C. 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苯和直馏汽油

D. 向鸡蛋清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变浑浊,再加蒸馏水,振荡无明显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甘氨酸有两性(含羧基和氨基),植物油和动物油都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直馏汽油是多种饱和烃的混合物,在重金属盐等作用下蛋白质会变性。

【详解】A项:甘氨酸溶于过量盐酸生成HOOCCH2NH3,在电场作用下该阳离子向阴极移动,A项正确;

B项:植物油和动物油都是油脂(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都能发生皂化反应(碱性条件下水解)制得肥皂和甘油,B项正确;

C项:石油分馏得到的直馏汽油仍是多种饱和烃的混合物,它和苯都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项错误;

D项:鸡蛋清溶液中蛋白质在重金属盐CuSO4作用下变性,生成的变性蛋白质不能重新溶解于蒸馏水,D项正确。 本题选C。

3.用下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进行相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加热装置Ⅰ中的烧杯分离I2和高锰酸钾固体 B. 用装置Ⅱ验证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C. 用装置Ⅲ制备氢氧化亚铁沉淀

D. 用装置Ⅳ检验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的两种气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高锰酸钾固体受热会分解;二氧化硫使品红等有机物褪色是二氧化硫的漂白性;硫酸亚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不能自动混合;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氯化氢气体,用酸碱指示剂分别检验。

【详解】A项:加热时混合物中的碘升华、碘蒸气遇冷凝华,但高锰酸钾固体会分解,故装置I不能分离I2和高锰酸钾固体,A项错误;

B项:装置Ⅱ中锥形瓶内生成的二氧化硫能使烧杯内溴水褪色,这是二氧化硫的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B项错误;

C项:装置Ⅲ中,右边试管内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氢气排出装置,硫酸亚铁溶液与左边试管内氢氧化钠溶液不能自动混合,不能制备氢氧化亚铁沉淀,C项错误;

D项:装置Ⅳ中,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氯化氢的混合气体,P2O5吸收氨气,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氯化氢。碱石灰吸收氯化氢,湿润的酚酞试纸检验氨气,D项正确。 本题选D。

【点睛】装置III中,可将铁和稀硫酸置于左边试管、氢氧化钠溶液置于右边试管中,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可将装置内空气排出,反应一段时间后夹紧止水夹,生成的氢气会将硫酸亚铁溶液压入右边试管,从而制得氢氧化亚铁沉淀。

4.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不大于20。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数

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一半。甲是W、X两种元素形成的简单化合物,水溶液呈碱性,乙是Y元素的单质。在工业生产中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的大小W

B. 戊与丁反应过程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 Y与Z形成的所有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 D. X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原子序数增大的要求,由Y、Z原子结构特征可知分别是氧、钠(或钾)元素;又由甲的组成和性质可知其为NH3,则W、X分别是氢、氮元素;Y元素的单质乙通常为O2;最后由转化关系得丙、丁、戊分别是NO、H2O、NO2。

【详解】前20号元素中,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的元素是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一半的元素有锂、钠、钾,Y的原子序数小于Z,则Y为氧(O)、Z为钠(Na)或钾(K)。简单化合物甲的水溶液呈碱性,甲只能是氨(NH3),则W、X元素分别是氢(H)、氮(N)。Y元素的单质乙通常是O2。据物质转化关系图,丙、丁、戊分别是NO、H2O、NO2。

A项:据周期表中主族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得原子半径H

C项:Y与Z形成的化合物有Na2O、Na2O2、K2O等,其中Na2O2有离子键和共价键,C项错误; D项:X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有HNO3、HNO2,其中HNO3为强酸,HNO2属于弱酸,D项错误。 本题选B。

5.有机化合物甲与乙一定条件下可反应生成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与乙生成丙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 甲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C. 乙的一氯代物有2种

D. 丙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和CH3OH

18

【答案】D 【解析】 【分析】

比较甲、乙、丙的结构,分析其中化学键的变化,可知:反应“甲+乙→丙”属于加成反应。 【详解】A项:甲分子中两个碳碳双键间隔一个碳碳单键,类似1,3-丁二烯。乙分子中碳碳双键断其中一根键,与甲进行1,4-加成反应生成丙,A项错误;

B项:甲分子中有一个亚甲基(-CH2-),它与直接相连的两个碳原子构成正四面体,故不可能所有原子共面,B项错误;

C项:乙的结构简式为CH2=CHCO18OCH3,分子中有3种氢原子,其一氯代物有3种,C项错误; D项:丙在酸性条件下水解,酯基中的碳氧单键断裂,生成本题选D。

6.新型锌碘液流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势,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和CH318OH,D项正确。

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qore7mxp66k2tg1xudp48fsc2a7k200rhx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