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 历史与社会学科期末复习填空题
1.1我的家在哪里 从社区看我家 一、社区
1.社区平面图:把社区里的事物缩小在图上,将社区全貌直观地展现出来。 1.与平面图一样, 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 二、地图的“三要素”
1.绘制平面图, 、 、 、和 是不可缺少的要素。 (1)方向:对地图上的方向,可以依据 和 来判读,通常还用“ , , ”确定方向。 (2)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①地图上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米。
线段式: 数字式:
②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 距离∕ 距离
③在一般情况下,地图比例尺不用,表示的内容 程度也不同。
(3) 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 指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在地图上的图例中有各种,它们都表示一定的 。图例能帮助我们识别不同类型 ,列举常用的图例
2.有了方向、图例和注记,我们才能够表述清楚各种各样景物的 。有了 我们才能够确定实际景物在图中缩小的程度。 在社区中生活
一、社区功能:社区具有 、 、 和 等方面的服务功能。
二、社区生活
生活在社区中,人们不仅能感受到社区具有的各种功能,而且还能享受 社区生活,如度元宵节、书画摄影展、锻炼身体等。 三、社区情感
1.对社区的认同感:人们在一个社区中生活,会逐渐适应那里的环境,进而对自己所生活的地方产生 和 的感情。
2.社区认同感的积极意义:对社区的 和 有很大影响,会让社区生活更美好。
1.2乡村与城市 一、乡村聚落
1.乡村聚落,即 ,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 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2.乡村聚落的景观特征及形成的原因:
(1)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 的相互关系。一般而言,平原地区的村落规模比山区要 ,而且其 也有所不同。 (2)传统乡村聚落中的 ,往往体现出当地 的特点。 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湿热地区 建筑特征 以 为主材搭建而成,往往悬作用 减轻 的程度,通风散热。 举例 中国云南省的傣族民居(教材P10图1-19)
1
离地面 干旱地区 墙厚、窗小 防风隔热、防嗮、防沙特阿拉伯的乡村民风沙,适应白天炎热、 居(教材P10图1— 的气候条20) 件。 3.乡村居民的生活
由于所处的 的差异,乡村里的人们从事的 各不相同,人们的生活也各具 。 二、城市聚落
1.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是在 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2.城市景观特征和功能
(1)城市景观主要有规模宏大的 、密集分布的 ,从横交错的 ,人群熙攘的 ,错落有致的 等。
(2)城市有大有小,人口有多有少, 和 各异。城市的主要功能往往体现城市的特色。
(3)任何一座城市的功能都不是单一的,而是集 功能于一体。 (4)城市居民主要从事 , 和服务业等方面的工作。 3.城乡景观的差异
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有很大不同,主要差异表现在自然景观、建筑物、公共设施、人口特点、交通线、医疗卫生设施、休闲娱乐设施、绿地等。 三、往来在区域之间
1.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它们总是与一定的 相联系。而不同的区域,其 和 不同,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2.区域联系的必要性
由于各地区的 的不同,物产也有所不同。为了满足人们物质文化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 。 3.区域联系的内容和形式
(1)区域之间通过交流与合作开展联系。
(2)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不仅限于物产方面,海包括 、文化、信息、技术和 等各个方面。
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一、带着地图定向越野 1.学习阅读地形图 (1)海拔和相对高度
海拔:以海平面为起点,地面某个地点高出 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 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2)等高线
把一个区域内海拔 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 (3)等高线地形图
一张地图由多条等高线合成,利用等高线的分布,来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称为等高线地形图。
(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①判断地势高低: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等高距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是相等;
2
地势越高,数值 ;地势越低,数值 。
②判断坡度的陡缓: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登高线越 ,坡度越陡,特别是 ,地图上的等高线非常密集,陡崖处等高线重叠;等高线越 ,坡度越缓
(5)分层设色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绘制的,按照越高越亮或者越高越暗的原则,在不用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它能够直观地告诉我们地势的起伏状况。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用 表示海洋, 表示平原,黄色表示 。 2.学习阅读地形刨面图
(1)感念:地形刨面图指沿着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刨面图。
(2)作用: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3.确定路线
以教材P16图1—32为例 路线:沿CA线
设计理由:CA线等高线密集,坡陡难爬,但能锻炼学生的意志。 二、带着地图去旅游
去一个地方旅游,第一要确定旅游地所在的位置;第二要确定合理的交通方式;第三要找到目的地;第四要设计合理的旅游路线。
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一课 大洲和大洋 2.1 人类的栖息地 一、海陆分布
1.从太空看地球,蓝色的海洋约占了地球表面___________的面积,陆地仅约占地球表面积的___________。因此,人们把地球称为___________。 2.据科学考证,地球上的生命最早出现在___________中。___________是人类生息繁衍的地方。 二、大洲 1.大洲的名称
(1)陆地可以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地域辽阔,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环境;相对而言,___________面积较小,四面换水,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
(2)七大洲:___________与其附近的___________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陆地共分为___________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各大洲的分布
(1)大陆主体部分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大陆主体部分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位于南极地区,四周被大洋环绕。
(2)大陆主体部分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大陆主体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美洲、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赤道穿过的大洲是___________、亚洲、大洋洲和___________。 3.各大洲的分界线
3
(1)洲和洲之间的界线是___________划分的,有的借助了高大的___________,有的借助了___________或湖泊,还有的借助了狭窄的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
(2)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___________山脉——乌拉尔河——___________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___________海峡。
(3)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___________运河——红海。 (4)北美洲和南美,合称___________洲,是南北对称的大洲,他们的分界线:___________运河。
4.在一个大洲内,还可以分为若干个地区
(1)按照地理方位,亚洲分为东亚、___________、南亚、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北亚六个区。我国位于___________(亚洲的哪个地区)。
(2)按照地理方位,欧洲分为南欧、___________、中欧、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五个地区。
2.1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一、洋与海
1.海洋:(1)海洋的主体部分是___________,它远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大洋的边缘部分。
(2)地球表面的海洋被划分为四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它们是彼此连在一起的。 2.运河:(1)___________是海洋运输的重要通道。
(2)苏伊士运河,把___________海和___________海连接起来,使大西洋到印度洋的距离比绕道非洲的最南端___________缩短了近万千米。
3.海峡:海峡往往是海上的交通要道,具有极其重要的___________地位。位于东南亚的___________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___________的天然水道,是两大洋最便利的通道。 二、海洋的影响
1.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通过海陆间的水循环系统,能为人类提供不可缺少的___________资源;海水中的资源,能为人类提供___________、能量之源;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海洋景观,能为___________业的开发提供资源。
2.海洋还为人类提供了___________资源。人们修筑运河、建设港口,开辟了众多的海上___________航线,促进世界各地之间的___________交流。
2.2 自然环境(地形多样) 一、地形种类
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五种基本类型。
(1)山地,海拔一般在___________米以上,地面峰峦___________、坡度___________。有的山地呈长条状延伸,形成___________。山脉排列有序,脉络分明,仿佛是___________。如喜马拉雅山脉。
(2)平原,海拔一般在___________以下,地面___________或起伏___________,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和濒临___________的地区。平原是___________集中分布的地方。
(3)高原,海拔一般在___________以上,地表起伏___________,但边缘处比较____________。也有的高原表面山峦____________,凹凸不平。如云贵高原。
(4)除了山脉、平原和高原外,还有起伏____________的丘陵以及四周被____________环绕的盆地。如我国的东南丘陵和四川盆地。 二、地形的特点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