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宋诗研究期末作业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1 20:27:1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浅析王禹偁诗歌创作

卢琦

2011级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 1112433

摘要:王禹偁是宋初诗坛上一位重要作家,他在诗、文两方面创作均较为突出,促进了宋初诗风、文风的变革。他师法白居易、杜甫等人,是宋初拥有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第一人,对宋代诗歌发展影响较大。

关键词:王禹偁 白居易 杜甫 现实主义

北宋初期,文学基本上处于沿袭晚唐五代文风的过渡阶段,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其中王禹偁起到了重要作用。他革新了诗风和文风,在诗和文方面都有较为突出的创作实绩。

宋初诗坛诗派林立,主要有白体、昆体、晚唐体三派的分别,而王禹偁应属于白体诗人。他早年与一般文人相同,喜爱白居易的诗,侧重于闲适唱和一面,而当时李昉等白体诗人倡导学习白居易后期的唱和诗,多反映官场生活的应酬、消遣之作,流连光景,吟玩情性,依韵相酬,属对工切而浅近刻露、圆熟平易。但贬官商州之后,他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诗,进而学习白居易早年的讽谕诗,更进而学习杜甫,如其所言:“本以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重视、推崇杜甫的诗歌。

北宋初期,定都汴梁,结束了五代纷扰局面,之后朝廷大力推行偃武修文政策,武官被解除兵权, 文官俸禄优厚,这种环境和条件使得闲暇之余歌舞宴饮成为风尚,士大夫们生活安闲,追慕白居易后期的闲适生活。但白居易这种闲适更近于大风浪之后的平静,是以生活安定、物质充裕和远离政务作为保障的,而这几点也是宋初白体诗人所不具备的。

王禹偁在早起学习白居易时也是一样,他于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及第后,由主簿到县令,再到京城任谏官、知制诰,可谓是志得意满。仕途还处于一帆风顺的他少年意气,这一时期的诗作多描写与友人的游乐唱和的情致,风格闲淡雅致,有明显的白居易闲适诗、杂律诗的痕迹。如《问四皓》、《代答》、《海棠赠木瓜》、《木瓜答海棠》这类诗,是学白居易《问鹤》、《代鹤答》及《池鹤八绝句》等。

再如很多像《自笑》、《自问》、《夜长》等诗,也与白居易表现现实生活的诗作有一定的相似度。

但这些诗作都不能代表王禹偁的诗歌创作水平和价值以及在宋诗史上的地位,他的主要成就在于数量超过《小畜集》半数诗歌的讽谕诗和谪官诗。

其讽谕诗受白居易影响巨大,同白居易一样,王禹偁出身寒族,世为农家,以磨面为生,他少小离家,年轻时勤奋刻苦,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他不甘心庸碌过活,总想有所作为,性格刚直耿介而是非分明,与朝中其他官员发生矛盾,遭奸人陷害,曾先后三次被贬,先是商州、后是滁州,最后是黄州。这与白居易仕途遭际相似,所以王对白首先有一种身份上的认同:八年三黜的经历使王禹偁成为宋代最先深切遭受贬谪之苦的人,促使其主动接受白居易乐观的贬谪精神。他最先知长洲县,这也是白居易曾管辖的地方,方便他追寻先人遗迹,并学习白居易“须教吏隐合为心”的主张而在公务之余游山玩水,享受“吏隐”的乐趣,从而使其诗歌与白居易在优游、歌咏、宴饮等方面并无太大区别。

王禹偁耿直敢言,具有一种正直不顾身的谏官精神,并且他并未因屡遭贬谪而改变初衷,而是在高度的政治热情下一直坚持直道躬行的处事方式。《小畜集》自述:“君子以自强不息,是禹偁修辞立诚,守道行己之义也。”这种精神使其更易被任命为言官,却也容易得罪小人。从淳化二年(991)到咸平二年(999)八年之间,他遭受三次贬谪,深知其苦处。第一次,他因公然上书为徐铉辩解雪冤而被贬商州团练副使,是他仕途上的第一个转折。商州自然条件恶劣,团练副使是个闲职而俸禄少,物质生活较为艰难,再加上戴罪之身的心理压力,王禹偁心情压抑而失落。好友李宗谔建议他“看书除《老》、《庄》外,乐天诗最易枕藉”,王禹偁也自述“自谪居,多看白公诗”。王禹偁看白诗缓解了贬谪的痛苦,在思想上也更加靠近白居易,从而学习他的诗歌,也不足为怪。白居易贬谪江州时曾“长笑灵均不知命,江蓠丛畔苦悲吟”,取笑屈原贬谪中的悲戚愁怨,“知分心自足,委顺身常安”,善于用省分知足的心态来获得心理平衡,除此之外,他还寄意山水,苦中作乐:“朝飱夕安寝,用是为身谋。此外即闲放,时寻山水幽。??富贵亦有苦,苦在心危忧。贫贱亦有乐,乐在身自由。”(《咏意》)王禹偁感佩于白居易这种心境,《谪居感事》中言:“琴酒图三乐,诗章效《四虽》。”三乐和四虽的精神都是在向下比较中获得心理满足,知足是其根本之旨,虽然有消极之嫌,

但在巨大的心理落差之下,用于排解自身的苦闷,也是情有可原的。同时他效仿白居易游山玩水,从寄情山水排遣郁愤情怀,如《丹河闲步》中情不自禁地自语:“谁爱潺湲到水滨,春来唯有我来频。”《南静川野桃花下独酌》里也陶然道:“尽日馨香留我醉,每春颜色为谁开。”可见山水自然成了他谪居生活中的知音,他发掘、欣赏自然之美,美的自然也赐予诗人美的眼光和情韵,深得“江山之助”。他赞叹自然形态的奇妙组合,领悟客观物象的天然韵律,进入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创作了许多工致秀美写景抒情诗,其中不乏名作如《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利叶落燕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以隽永淡雅的笔调书写美好的景色,并透露出淡淡的思乡情怀,令人动容。并且,王禹偁在写山水的时候与白居易相同,多在景物中融入自己的主观情感,例如:白居易有两首早春诗《南湖早春》:“凤回云断雨初晴,反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萍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和《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愈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两首诗均描写早春情景,但由于作者心情不同,诗作所展现出来的色调也完全不同。前者作于白居易贬谪江州司马任上时,他因仕途不顺和连年衰病导致心绪不佳,失去赏春的闲情逸致,故而再美丽在他的眼中也是凌乱沉郁的。而后者应作于长庆三、四年春天白居易为杭州刺史时,在心情欢快的作者眼中,钱塘湖的春色真正绽放出其无与伦比的美丽,风格亦清新明快。而王禹偁学习此法,同样一首写春的诗作如《春郊寓目》:“百舌娇慵未苦啼,雪随春水下松溪。何人樵树和云斫,几处山田带雨犁。蜀柳半开鸲鹆眼,海棠深结麝香脐。东风似待闲人出,一路青莎亲马蹄。”诗中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春日美景,也透露出诗人心态应是安闲愉悦的。另一首诗《寒食》:“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诗作传达给人一种闲淡安然却有含着淡淡的忧愁的感觉,也不难看出王禹偁在贬谪期间的心境。这也是王禹偁与白居易的一大区别,他并未在山水中获得安宁与解脱,虽然他经常独自徜徉在山水中,希求淡忘仕途的不顺遂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但他的诗作表现了他的不平静,他的

许多山水诗最后都会特意点出一句来表现自己身为一个迁客的苦闷和不平,如《上寺留题》:“松杉疏瘦簇山根,楼殿参差对郭门。不惜马蹄来北寺,为怜熊耳在西轩。云生石砌摇寒影,泉汲铜瓶露冻痕。迁客频来何所得,一丛修竹拂吟魂。”,又如《商山》:“何当随四皓,深隐避猜嫌。”和《丹水》:“贰车时濯足,来伴钓翁吟。”表现他并不会轻易忘却世事,仍旧希求仕途顺利的愿望。

所以,王禹偁的贬谪生活也不是那么太难以忍受:“日高睡足更何为, 数首新篇酒一卮”,“有琴方是乐,无竹不成家。”用各种消遣手段来排解谪居的无聊生活。但与白居易不同的是,他虽然学习白的排遣方式,但心境上与白居易是有着巨大差别的,白居易是自得其乐,对贬谪采取消极抵抗的态度,而王禹偁却并不能放下他对仕途的坚守,所以,在贬谪中他有着满腹的牢骚。他的闲适是迫不得已的,在很多时候他也并不如白居易那样享受,如“一郡官闲唯副使”,“ 贫有琴书聊自乐, 贵无功业未如闲”中的“闲”则充斥着一种无奈、苦涩之情。无法施展才华的苦闷是白居易的诗歌也消解不掉的,所以他叹道:“乐天诗什虽堪读, 奈有春深迁客家。”但那种耿直敢言的精神是深深刻在他的骨子里的,并不能为外物所改变,所以,这次贬谪之后他有经历了第二次、第三次贬谪,所幸他也已渐渐习惯了这样的境遇,试图“把苦闷加以淡化,表现出宋诗的理智倾向”,同时心境也变得平和安然:滁州时是“滁上公余且醉吟”、“自觉心闲少梦思”,黄州时则成为“公退之暇,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销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生活安闲,从另一角度看,也是种令人称羡的日子。

王禹偁的诗歌内容和风格与仕途变化紧密相连,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种:“长洲时的小吏诗,体现谏官精神的讽谕诗,任职京都的朝官诗和描写贬黜生活感悟的谪官诗,讽谕诗和谪官诗是其中成就最高、接受白居易诗歌影响最显著的两类。”

王禹偁的讽谕诗受白居易影响较大,如《橄榄》、《霪雨中偶书所见》、《感流亡》等,诗中的对照手法明显学自白居易。宋初林逋最早揭示王禹偁与白居易的联系,其《读王黄州诗集》咏道:“坐吟行看对清秋,懒架仍移近枕头。放达有唐惟白傅,纵横吾宋是黄州。左迁商岭题无数,三入承明兴未休。红药紫薇千古

搜索更多关于: 宋诗研究期末作业 的文档
宋诗研究期末作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qua19cjd15nd0e7mk7b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