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行业环境执法现场检查要点
一、电镀行业生产特点 1.概念
电镀就是利用电解的方式使金属或合金沉积在工件表面,以形成均匀、致密、结合力良好的金属层的过程。
电镀的分类:
按获取镀层方式:通常电镀,化学镀,热浸镀,闪镀 按挂具方式分类:挂镀,滚镀,刷镀
按镀层组成分类:镀铜、镀金、镀银、镀镍、镀铬、镀镉、镀锌、 镀锡、镀三元合金(铜、锡、锌)等
2.生产工艺
电镀工艺包括工件抛光、脱脂、上挂具、化学除油、酸洗、电解除油、弱腐蚀(活化)、电镀、浸洗回收、出光、低铬钝化、漂白、烘干、检验等生产过程。镀层种类分为单层金属电镀和多层(复合)金属电镀。
电镀的基本生产工艺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镀前处理、电镀阶段、镀后处理,其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毛坯→表面平整→除油脱脂→清洗→酸洗→清洗→上挂具(吊镀)→一层电镀→清洗→二层电镀→清洗→钝化→清洗→干燥→下挂具→包装→成品。
3、常用化学品
酸类:硫酸、盐酸、硝酸、磷酸、铬酸、硼酸、氢氟酸、醋酸、柠檬酸等。
碱类:氢氧化钠、氨水等。
盐类:硫酸盐、氯化物、磷酸盐、重铬酸盐等无机酸盐(铜、镍、钠、锌、锰)、氰化物或硫氰酸盐(钠、钾、亚铜)、有机酸盐(酒石酸钾、十二烷基硫酸钠、间硝基苯璜酸钠、柠檬酸盐)等。
有机物类:添加剂、乳化剂、光亮剂、皂化剂等。 4、主要生产设备
前处理槽:(除油、脱脂槽)、预镀槽(氰化镀铜)、镀槽(金、铬、镉、镍、锌、银)、褪镀槽、清洗槽。
二、污染物产生情况
电镀工艺产生的污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和噪声污染,其中水污染(含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和大气污染(各类酸雾)是主要环境问题。
1、废水
电镀废水含有数十种无机和有机污染物,其中无机污染物主要为铜、锌、铬、镍、镉等重金属离子以及酸、碱、氰化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为含碳有机物、含氮有机物等。
电镀废水的来源一般为:1、镀件清洗水;2、废电镀液;3、其他废水,包括冲刷车间地面、刷洗极板以及通风设备冷凝水,和由于渡槽渗漏或操作管理不当造成的跑、冒、滴、漏的各种槽液和排水;4、设备冷却水。
电镀废水主要由以下几类废水组成:
酸碱废水:包括预处理及其它酸洗槽、碱洗槽产生的废水,主要污染物为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碳酸钠、磷酸钠等。
含氰废水:包括氰化镀铜、碱性氰化物镀金、中性和酸性镀金、银、铜锡合金、仿金电镀等含氰电镀工序产生的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氰化物、络合态重金属离子等。该类废水剧毒,须单独收集、处理。
含铬废水:包括镀铬、镀黑铬、表面钝化、退镀以及塑料电镀前处理粗化等工序产生的废水。主要污染物为六价铬、总铬等。该类废水毒性大,须单独收集、处理。
重金属废水:包括镀镍、镉、铜、锌等金属及其合金产生的废水,焦磷酸盐镀铜废水,钯镍合金电镀废水,化学镀废水以及阳极氧化、
磷化工艺产生的废水。该类废水主要污染物为镍、氯化镉、硫酸镉及氰化镉、硫酸铜、氯化锌、氧化锌、硫酸锌、氯铵、络合态重金属离子及络合剂类有机物、甲醛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等。
有机废水:包括工件除锈、脱脂、除油、除蜡等电镀前处理工序产生的废水。该类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悬浮物、重金属等。
混合废水:包括多种工序排放的废水,组分复杂多变,主要污染物为多种金属离子,添加剂、络合剂、染料、分散剂等有机物,及悬浮物、石油类、磷酸盐、表面活性剂等。
2、废气 大气污染
电镀工艺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包括粉尘和多种无机污染废气。粉尘中的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无机污染废气包括酸性废气、碱性废气、含铬酸雾、含氰废气等。
含尘废气 喷砂、磨光及抛光等,含沙粒、金属氧化物及纤维性粉尘
酸性废气 酸洗、出光、化学抛光、镀铬等,含氯化氢、二氧化硫、氟化氢、硫化氢、磷酸和铬酸雾
碱性废气 化学、电化学除油,碱性和氰化电镀等,含氢氧化钠、碳酸钠及磷酸钠等碱性物质
含氰废气 氰化镀铜、镀锌、铜锡合金及仿金等,含氰化氢气体 3、固体废物
电镀工艺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废槽液、废槽渣、废酸、废碱、废有机溶剂、水处理污泥,还有化学除油工序产生的少量油泥以及化学药品包装容器。这些固废中大都含有金属氢氧化物、硫化物等重金属污染物,都属于危险废物。需分类收集、分开贮存、分别处置。
三、排放标准
《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
(1)没有直接与间接排放的区别
(2)设定了单位产品基准排水(气)量,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适用于单位产品实际排水(气)量不高于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的情况。若单位产品实际排水(气)量超过单位产品基准排水(气)量,须将实测污染物浓度换算为污染物基准水量排放浓度,并以污染物基准水量排放浓度作为判定排放是否达标的依据。
(3)电镀企业排放含一类污染物的污水(7种一类重金属),应在车间(生产设施)分类收集、分质处理,监测采样点应设置在该股废水与其它废水混合前。
(4)废气排放限值要求监测点位在“车间及生产设施排气筒”,不得将不同种类废气合并处理,产生空气污染物的生产工艺和装置必须设立局部气体收集系统和集中净化处理装置。
四、主要污染治理工艺 1、电镀废水处理技术
电镀污水水质复杂,不能用单一流程处理,一般采用多种方法的组合工艺。
含氰废水碱性氯化法处理、臭氧氧化法处理。
含铬废水采用化学还原法处理技术,利用硫酸亚铁、亚硫酸盐、铁氧体等还原剂,将废水中Cr6+还原成Cr3+,再加碱调整pH值至9左右,形成Cr(OH)3沉淀除去。
含镍废水采用加碱沉淀法,需要注意考虑pH值控制条件(一般控制pH为9~9.5)和镍离子相互作用的影响。
各种重金属废水采用化学沉淀法处理或者化学法+膜分离法处理技术。除了以上几种废水以外,其它不同镀种的废水的重金属化学性质相似,其氢氧化物的溶度积都可以满足排放标准的要求,因此合并一起加碱沉淀法处理。需要注意考虑pH值控制条件和金属离子共存时相互作用的影响。各种金属离子去除的最佳pH值,一般控制
pH为8.0~9。
混合废水(含氰、铬)采用碱性氯化法两级破氰后,排入含铬废水一起处理。若处理后出水COD浓度较高,则与前处理废水一起进入生化系统进行处理。
电解法处理技术适用于含氰废水、含铬废水、含银废水的处理。 电解法+膜分离法处理技术适用于电镀企业混合废水的处理。 反渗透膜分离技术适用于所有电镀企业的各种电镀生产线的废水回用处理。
A 2 /O、好氧膜处理等生物处理技术适用于电镀前处理脱脂、除油、除腊、酸洗等各工序产生的有机废水的处理。
2、废气治理技术:
酸性废气、碱性废气采用喷淋中和。
含尘废气采用袋式除尘技术和或高效湿式除尘技术。 含氰废气采用喷淋吸收法处理。 五、检查内容
1、企业环保审批、验收手续等
环评制度执行情况:重点审查主要染整设备及锅炉(热媒炉)数量和规格是否与审批一致。
“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审查项目竣工验收手续是否齐全,配套环保设施落实情况,验收意见是否落实到位。
生产规模核算:按照主要生产设备核算最大产能。 2、卫生防护距离、周边敏感点等
卫生防护距离要求:是否符合已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要求。
周边敏感点判断:企业周边有没有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和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城镇人口集中区域、疗养院等环境敏感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