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钟表》说课稿
本单元教材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前面的教学内容联系不大,属于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
一、教材分析
认识整时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时间,从小让学生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是有益的。钟表是一个复杂的计量工具,表盘复杂。对于成人或高年级的同学,读出或写出钟面上的时刻并不难。但对于一个刚入学2个多月的一年级学生而言,难度就大了。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认、读、写整时。实际教学可能需要2至3课时,我选取了第一课时《认识钟表(一)》作为今天的说课内容。依据前述的本单元教学要求,我确认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钟面:数字及其分布规律、时针、分针。 2、正确地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初步养成珍惜、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由于表盘的复杂性,钟面上不能反映此时是上午或下午的时刻,学生难以正确地读出钟面上对应的时刻,所以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
正确地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二、说学法
1
一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形象思维能力较好,因此,教学时应当尽力采用实物模型,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进行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1、认识钟面时,先请学生观察课件:你能发现钟面有什么? 2、让学生观察钟面模型,分针、时针有什么区别,它们有什么作用呢?(也可以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时针、分针)
3、钟面上的数字有几个,是怎样排列的,它们是干什么用的? 4、数字、指针有什么用,借此说明如何读钟面时间。 5、请学生动手,拨动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拨出或读出对应的时刻。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再进行思考,加深学生对钟面结构的认知。同时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说教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课堂上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努力创设情境,设计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
2
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四、说教学过程(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诱发兴趣;自主参与,探索新知;应用新知,解决问题;总结全课。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用课件出示闹钟声的录音让大家猜谜,当同学们猜出闹钟,再说说它的作用。这样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两大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初步认识钟面
(1)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先观察课件上的钟面,看一看自己发现了什么?
(2)观察自己的学具钟表,看一看自己发现了什么? 充分的让学生主动探索、观察、解决问题,把自己的发现与同桌小朋友交流,通过合作学习,互帮互学,说一说,数一数,让学生将知识转为内化。
(3)小结:钟面上有时针(粗、短)、分针(粗、长)(实际钟面上还有一根细细的长针为秒针),钟面上从右到左有12个数字。(板书内容)
也可能出现以下问题:有的学生能发现指针有长有短,但却不知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