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传染病护理同步训练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13:56:2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查体〓T40℃〓P150次/分〓神志不清,针刺无反应,发育良好,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唇发绀,肢端冰冷,双侧瞳孔等大(2.5mm),光反应迟钝。颈软,心肺及腹部查体未发现阳性体征。克氏征(-),布氏征(-)。

化验检查〓血常规〓WBC22×109/L,N90%。其他化验未作。

问题:本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是什么?主要应与哪些疾病鉴别及鉴别诊断要点?请写出目前的治疗方案。

1、诊断〓急性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混合型) 2、诊断依据

(1)患者为儿童,夏秋季发病,病前有不洁饮食史(吃未洗的葡萄)。

(2)起病急骤,突然高热,数小时内即出现反复抽风、喷射状呕吐及意识障碍,光反应迟钝等脑部症状。同时有呼吸急促,脉快,面色苍白,口唇发绀,肢端冰冷,尿少等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 (3)化验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明显升高。

为进一步诊断应立即做肛拭或生理盐水灌肠取粪便,肉眼可有粘液,镜检有白细胞或脓细胞及红细胞即可诊断。确诊则应送粪便细菌培养,可培养出痢疾杆菌。

4、治疗〓常规隔离,测P、BP、R,每30分钟一次;吸氧、吸痰, 头孢噻肟钠1.0〓入壶或静注;20%甘露醇90ml静滴; 右旋糖酐40〓70ml静滴;5%碳酸氢钠〓50ml静滴;

山茛菪碱〓5mg〓入壶或静注;去乙酰毛花甙〓0.1mg入壶或静注;

氢化考的松〓75mg加入10%葡萄糖 250ml静滴;10%水合氯醛〓3ml〓灌肠(仍抽风不止者),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三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一)单选题

1、关于流脑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E

A.我国的流行菌株以A群为主 B.脑膜炎球菌体外生活力及抵抗力均很弱 C.脑膜炎球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球菌

D.脑膜炎球菌释放的内毒素为本病致病的重要因素 E.流脑发病以新生儿发病率最高

2、下列关于流脑的提法哪一该不正确:E A.带菌者是流脑主要的传染源

B.脑膜炎球菌体外易自溶,故标本应及时送检 C.流脑以冬春季发病率高

D.暴发型流脑休克型患者其脑脊液常规化验多属正常 E.婴幼儿流脑脑膜刺激症尤为明显 3、流脑确诊的依据是:E

A.冬春季发病,突起高热、头痛呕吐 B.意识改变伴有脑膜刺激征 C.脑脊液检查是化脓性改变 D.皮肤有瘀点、瘀斑 E.以上都不是(答案应是细菌学检查阳性) 4.流脑败血症期,主要而显著的体征是:B A、脑膜刺激征 B.皮肤粘膜瘀点、瘀斑 C.意识改变 D.病理反射 E.唇周单纯疱疹

5、流脑疾病早期或暴发休克型,腰穿脑脊液的变化主要是:A A.压力增高 B.外观微混 C.蛋白增加 D.细胞数增高 E.糖和氯化物含量减低

13

题6-8共用题干 患者,男,12岁,以发热头痛呕吐8小时“之代主诉”于2月17日入院,查体T39.8℃ BP40/0mmHg ,神志不清,呼之不应,面色苍灰,四肢冰冷,皮肤呈花斑状,全身皮肤可见广泛的瘀点、瘀斑,颈软,心率快,肺及腹部查体未见异常,克氏征可疑。巴氏征(-)。 6.本例诊断可能性最大的是:D

A.中毒型菌痢 B.金葡萄败血症 C.流行性出血热 D.暴发型流脑 E.感染性休克 7、本例确诊主要依据:B

A.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B.血培养阳性 C.脑脊液细菌培养 D.血象白细胞升高 E.抗菌治疗有效

8、本例抗菌治疗选用下列哪种抗菌素为好:B A.磺胺嘧啶静脉注射 B.大剂量青霉素G静脉滴注

C.氯霉素静滴 D.氨苄青霉素静滴 E.氯霉素+磺胺嘧啶静滴

9、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血压90/70mmHg,皮肤散在淤斑,两侧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不齐,此时最关键和首要的处理措施是:C

A.迅速扩容抗休克治疗 B.血管活性药应用 C.甘露醇快速脱水 D.5%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 E.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10、下述预防流脑的措施最有效的是:E A.隔离治疗病人 B.保持居室空气流通

C.流行期避免去公共场所 D.注射丙种球蛋白 E.预防注射菌苗 (二)多选题

1、暴发型流脑休克型患者常见的临床特点是:A、B、C A.全身皮肤有广泛的瘀点、瘀斑 B.循环衰竭表现 C.血培养多为阳性 D.有明显脑膜刺激征 E.脑脊液呈典型化脓性脑膜炎改变

2、关于暴发型流脑的治疗下列哪些是错误的:A、B、C A.疑为脑膜炎型、应首先行腰穿以明确诊断 B.休克型患者抗感染治疗,首选磺胺嘧啶 C.休克型应及早选用去甲肾上腺素纠正休克 D.可应用肝素抗DIC治疗 E.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三)填空题

1、脑膜炎球菌致病的主要因素是细菌释放的内毒素。 2、目前治疗流脑首选药为青霉素 3、流脑的传染源是带菌者和病人 (四)病例分析:

患者赵X,男8岁,“以发热头疼8小时,伴神志不清1小时” 之代主诉于2001年1月12日入院。8小时前患儿感发冷、发热、全身不适,头痛、当时测体温38.5 ℃,自认为“感冒”卧床体息,期间感头疼加重且呕吐二次,1小时前其母发现呼之不应,即送我院。既往体健。入院查体:T 39℃,P 150次/分,R 30次/分,Bp30/0mmug,神志不清处浅昏迷状,急性重病容,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唇及四肢末梢发绀,皮肤温冷,可见花斑,全身皮肤可见广泛的瘀点及瘀斑,并有融合现象。未见其他感染病灶。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存在,颈软无抵抗,两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心率150次/分,律齐,心音弱。腹平软,肝脾未及。克氏证,布氏征,巴氏征均未引出。 化验检查:血常规:Hb 130g/l RBC4.1×1012/L,WBC 24.2×109 /L 中性90%问题 (1)根据现有资料,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是什么? (2)为了明确诊断,最简单快速实用的实验室检查是什么?

14

(3)目前急诊抢救的主要治疗措施有哪些? 诊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暴发休克型 诊断依据

1.发病于冬春季为流脑的流行季节

2、起病步骤:病情进展迅速,起病24小时内即出现 ①有高热、中毒症状及意识改变

②有循环衰竭的表现,血压下降为30/0mmHg、脉博增快,面色苍白,口 唇及四肢末梢发绀,皮肤湿冷,呈花斑状。

③发病短期内出现广泛的皮肤瘀点,瘀斑,并有融合现象 3.化验检查:

血常规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

检查:瘀点,瘀斑组织液涂片染色后查脑膜炎球菌

治疗:①积极抗感染治疗,选用大剂量青霉素或三代头孢菌素静脉给药 ②迅速纠正休克

a 快速扩容:低分子右旋糖酐,平衡盐,甘露醇等 b 纠正酸中毒:碳酸氢钠

c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654-2(山莨营硷) ③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化考的松或地塞米松 ④抗DIC治疗:肝素 ⑤可应用西地兰强心

寄生虫性疾病 第一节 疟疾 (一)单选题

1、疟原虫在人体内生活史中,起到传播作用的是:D

A. 红细胞内期滋养体。B.红细胞外期。C.红细胞内期裂殖体。 D.红细胞内期配子体。E.迟发型子孢子。

2、疟疾的典型症状(寒战高汗、大汗)是由于:D

A. 疟原虫在人体肝细胞内增殖。B.疟原虫在人体红细胞内增殖。

C.疟原虫在人体红细胞内形成大量滋养体使红细胞破裂而进入血流所致。

D.疟原虫在人体红细胞内形成大量裂殖子使红细胞破裂而致裂殖子、疟色素和代谢产物进入血流,引起的异性蛋白反应所致。

E.疟原虫在人体红细胞内形成配子体入血。 3.控制疟疾临床症状发作的首选药物是:A

A. 氯化喹啉。B.伯氨喹林。C.乙胺嘧啶。D.硫酸奎宁。E.甲氟喹。 5.预防疟疾传播的有效药物是:B

A.氯化喹林。B.伯氨喹啉。C.乙胺嘧啶。D. 青蒿素。E.磺胺类。 4.抗疟治疗的最常用方案是:C

A. 阿的平+伯氨喹啉。B.喹宁+阿的平。C.氯化喹啉+伯氨喹啉。 D.乙胺嘧啶+伯氨喹啉。E.伯氨喹啉+甲氟喹 5、疟疾的感染后免疫特点是:D

A.终身免疫。B.无免疫力。C.免疫力产生快,但不持久。 D.免疫力产生慢且保持时间短。E.免疫力产生慢,但持久。 (二)多选题

15

1、疟疾引起黑尿热的原因可能是由于:A、B、C、D

A.患者红细胞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B.疟原虫释出的毒素。C.应用抗疟药(奎宁与伯氨喹啉)。D.人体的过敏反应。E.体温过高。 2.关于脑型疟疾,下列哪些是正确?A、B、C、D、E

A.主要发生于恶性疟疾。B.多见于缺乏免疫力的儿童,初进入疟疾流行区的外来人口及病后未及时得到治疗者。C.临床表现主要为急起高热,颅内压增高症状及意识障碍。D.严重者可发生呼吸衰竭。E.血涂片中易查见疟原虫。 (三)填空题

1. 疟疾的传染源为患者和带疟原虫者。 2.疟疾的传播媒介为雌性按蚊。

3.可引起人类疾病的疟原虫有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及恶性疟原虫。

4.疟原虫的发育过程分 两 个阶段即人体和蚊体内发育阶段。疟原虫有两个宿主,人为中间宿主,按蚊为终末宿主。

5.确诊疟疾的依据是血和/或骨髓穿刺涂片查到疟原虫。

6.氯喹敏感疟疾发作治疗首选氯喹;耐氯喹疟疾的发作治疗常选用青蒿素或奎宁;常用于防止疟疾复发和传播的药物为伯氨喹啉。

第二节 血吸虫病 (一)单选题

1、日本血吸虫生活史中,必需的中间宿主是:B A.蚊。B.钉螺。C.人。D。猪。E.螨。 (二)多选题

1、关于急性血吸虫病下列各项正确的有:A、D

A. 多发生于夏秋季。B.老年人多见.C.多见于流行区反复重复感染者。 D.患者常用明确的疫水接触史。E.一般无发热。 2.血吸虫的异位损害常见部位是:A、C A.脑。B.肠道。C.肺。D.肝脏。E.肾脏。

3.关于日本血吸虫病,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B、C、D、E A. 寄生于门静脉系统,主要在人体肠系膜下静脉内。 B. 日本血吸虫生活史中,人是终宿主,钉螺是中间宿主。 C. 病人和保虫宿主均可作为传染原。 D. 主要病变为肝和结肠最显著。

E.产生病变的主要原因是由虫卵所引起的机体免疫病理反应所致。 4.急性血吸虫病的临床特点有:A、B、C、D、E

A. 患者均有发热 B.一般全身中毒症状不显著。C.腹痛、腹泻。 D.肝脾肿大,肝肿大以左叶为著。E.荨麻疹多见。 (三)填空题

1.在日本血吸虫生活史中,钉螺是必需的唯一中间宿主。 2.晚期血吸虫病临床分型为:巨脾型、腹水型和侏儒型。 3.日本血吸虫引起的异位损害主要包括肺血吸虫病和脑血吸虫病。 4.目前治疗日本血吸虫病普遍推广应用的药物是吡喹酮。

16

搜索更多关于: 传染病护理同步训练 的文档
传染病护理同步训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r7pi233g21wxgu8jpux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