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2016-2017学年上学期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doc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3:27:0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D.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氧气的工业制法;常见气体的用途.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和空气对人类生活的作用,解答时要对照空气中各成分及作用,对每一个选项进行分析筛选.空气的主要成分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它们各自的体积分数为78%、21%、0.94%、0.03%、0.03%.

【解答】解:A、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护气,正确; B、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错误; C、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达到循环,正确; D、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不太难,但在选项中涉及各成分的体积比和成分对自然界和人类的作用,这样内容就显得很复杂,要学会分析,将知识适当拓展.

8.科学实验是人类获取科学知识、验证科学理论的重要手段,其中,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很重要,以下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白光 D.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9.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有如下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装置;⑧固定在铁架台上.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⑦②③⑧①④⑤⑥

B.⑦③②⑧①④⑤⑥ D.⑦②③⑧①④⑥⑤

C.⑦②⑧③①④⑤⑥

【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装【分析】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操作步骤:连→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试管里装入固体药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注意要用外焰,先预热,再固定在有药品的部位加热)→收→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移→熄,可知操作顺序正确的是⑦②③⑧①④⑤⑥;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的理解与在解题中应用的能力.

10.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 ) A.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装满水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 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分析】根据制取氧气时的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分析.

【解答】解:A、用排水法收集,集气瓶中装满水,可以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尽,故A正确;B、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导气管伸到集气瓶的底部,可以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尽,故B正确;

C、用排水法收集,没有等到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就开始收集,原试管内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所以收集到氧气不纯,故C错误;

D、用排水法收集O2 ,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可以防止空气的进入,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正确理解制取气体操作中的每个操作要求,对分析实验中的意外奠定坚实的基础.

11.如图是“用双氧水制取一瓶氧气”实验的主要步骤,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

A. 放入药品 B. 收集气体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验满

【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氧气的收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氧气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氧气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2.近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图象,模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 B.团簇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C.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增大 D.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物质的元素组成.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B.根据分子的特征来分析; C.根据分子的特征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解答】解:A.水和过氧化氢都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B.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团簇中的水分子也在不断运动,故错误; C.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故错误; D.冰是固态的水,冰和水均由水分子构成的,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微观粒子的特征,难度不大.

13.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组成(或结构)相互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物质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是因为它们的原子结构都相对稳定 B.双氧水、水都能分解得到氧气,是因为它们都含有氧分子

C.通过气味辨别氮气和氨气,是因为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D.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2016-2017学年上学期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rhiq2ijoj1ujtp7zqyg25ui718xfz018yl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