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三)例9》
名师教学设计
第八课时 解决问题(三)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 72 页例 9、做一做及相关练习题。
例 9 教学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含有归总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材沿用了例 8 的情境;画图的方法由示意图改为更为抽象的线段图;为今后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打下基础。
通过线段图学生清楚地知道总价是不变量;也就是要找的中间量。 根据 6 元一个的碗正好可以买 6 个;可以算出总价钱;知道了总价再计算可以买几个。
在列式解答的时候;教材呈现了列式的两种形式;分步计算和综合算式。
(二)核 心能力 通过不同题目的对比分析;建立总量不变;需要先用乘法算出总量的数学模型;加深学生对乘、除法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通过解决问题;学生掌握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归总问题的方法;找到中间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初步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解题规律。
2.会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重点 掌握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和
1 / 6
解答方法;会分步和综合两种列式解答。
(五)学习难点 学会画线段图;并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
《解决问题(三)》名师教学课件、课时作业。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自主提问。 出示:
妈妈的钱买 6 元一个的碗;正好可以买 6 个。 (1)让学生解释说明这句话里包含的信息。
(2)让学生根据题中信息;提出合适的问题;并口头列式解答。 (二)课堂设计 1.直接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
) 2.阅读理解题意 (1)出示例 9 的完整问题;学生自由读题;理解题意。 (2)交流。
说一说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 你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吗? 预设 1:
画示意图表示题意。
(3)展示学生画的线段图;并进行对比和交流。 第一幅图能表示清楚题意吗? 预设: 不能。
看不出买 6 元一个的碗和买 9 元一个的碗用的是同样多的钱。
第二幅图中两条线段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它们是同样的长度呢?预设 1:
第一条线段中;每一段表示每个碗的价钱(6 元);买 6 个画 6 段;线段的总长度是买 6 个 6 元一个的碗用的总钱数。 预设 2:
第二条线段与第一条画同样长;表明还是用这些钱(36 元)来买碗。
每一段表示每个碗的价钱(9 元);能买几个就应该画几段。 (4)请学生修改或完善自己画的示意图。 3.分析与解答。
(1)借助线段图;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 引导学生从第一条线段图上的信息出发进行分析:
已知每个碗 6 元(单价);又知道正好买了 6 个(数量);就可以求出妈妈一共有多少钱(总价)。
知道了这笔钱有多少;就可以求用这笔钱买 9 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预设 1:
66=36(元)369=4(个) 预设 2: 列出综合算式:
669 =369 =4(个) (3)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的思考方法? 引导学生从最后的问题出发
3 / 6
进行分析;要求出用这些钱买 9 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必须先求出这些钱是多少;而题目里没有直接给总价;所以同样要先求出妈妈有多少钱。 4.回顾与反思。
(1)说一说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预设:
4 个 9 元的碗总价是 36 元;6 个 6 元的碗总价也是 36 元。 解答正确。
(2)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先让学生回顾与总结解决问题的过程;讨论后教师小结: 在分析题目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抓住了解题的关键无论碗的个数和单价怎么变;钱的总数是不变的;都必须先算出买碗的钱的总数;再根据要求进行后面的计算。
(3)汇报交流后;让学生书写答案;完善解题步骤。 5. 巩固练习;发展提高 (1)第 72 页做一做。 小华读一本书;每天读 6 页;4 天可以读完。
(1)如果每天读 8 页;几天可以读完? (2)如果他 3 天读完这本书;平均每天读几页? (3)前两问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
(1)648=3(天)(2)643=8(页)(3)题目中的前两个数学信息是相同的;给出了每天读的页数和天数;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求出总页数;而且总页数是固定不变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