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积是0.351。 生:积是0.0351。
师:究竟是谁正确呢?我们在下节课继续研究小数乘小数。 教后反思:
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发现问题
在传统的计算教学中教师往往“为了计算而计算”,教学目标定位于牢记计算法则、形成计算技能,计算教学缺乏现实意义的情境,课堂教学难免单调、乏味,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本课教学中,以小明的房间平面图入手,让学生尝试计算房间的面积,发现“ 小数乘以小数”的数学问题,这比直接让学生计算3.6×2.8的优点在于:一方面为计算教学增添了浓郁的现实意味,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体会到计算学习的现实需要,体现了学习数学价值也;另一方面由于问题是由学生提出来的,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同时也为后面的探究算法、验证结果提供了现实依据,避免了计算的盲目性。
二、引导学生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新课程十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出现“房间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一问题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小数乘整数的知识来寻求解决的办法,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重点交流是10.08还是100.8,即积是几位小数?让学生自主寻求验证的途径,通过估计得出10.08是合理的答案。接着教师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明确要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但是如何回归到小数乘法的积呢,这是本课的重点及难点所在,是学生思维困惑的地方。教师通过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的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再根据算理的示意图说推理的过程,从同桌互说到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进行小结,引导学生经历探究、体验、归纳的整个新知的形成过程,对“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体验,有效地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的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究等学习途径,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估算能力、反思意识,以及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等良好的数学学习品质。 三、精心设计有效练习——发展思维
传统的计算教学偏重于计算技能的训练,而单纯的计算演练,往往枯燥乏味,学生只会计算,而无法训练学生的计算思维,也无法形成一些有效的计算策略。
教学中根据本课的特点,为了更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没有进行繁复的计算训练,而是剖析学生的错误思维,设置练习“陷阱”,精心设计难度不同、形式不一的习题,构建一个基础中蕴涵变化的练习情境,如:给积点上小数点,根据积来确定因数的小数位数、判断计算对错、笔算练习等,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积极状态,有效地形成计算技能、发展计算思维,使学生在获得计算技
第 5 页
能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
第 6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