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师)立档,其中复印件必须要验看原件由验证人签字并加盖教务管理部门公章。教师业务档案主要内容包括:
(1)个人简历;
(2)教师学历证书、职称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3)历年任课情况及完成工作量情况登记表; (4)教学总结、教师考核表; (5)教师奖惩登记及荣誉证书; (6)职务评定与晋升的审批表副本;
(7)本人参加科研活动成果的鉴定书,出版的教材或专著(包括内部出版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样本或复印件)及论文评选获奖证书;
(8)继续教育以及参加专业实践的有效证明材料; (9)其他应归入教师业务档案的资料。
4、学生学业档案。按专业、班级登记建档,主要内容包括:
(1)学生考试答卷;
(2)学生各门课程的记分册;
(3)学生成绩(学分)档案册(可采用计算机管理)。
第三章 教学方案管理
第十六条 教学计划(专业教学方案)
教学计划是各专业的总体教学方案,是安排教学任务、组织教学、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
1、教学计划的种类:分为指导性教学计划和实施性教学计划。
(1)指导性教学计划(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是对同一专业各届学生的招生对象与学制、专业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培养规格、课程设臵与教学要求的一般规定,由国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或行业部门组织制定颁发,学校应认真遵照执行。
对于国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或行业部门尚未颁发指导性教学计划的专业,学校应按教育部?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的要求,参照相近专业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制定该专业的指导性教学计划。
(2)实施性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是以指导性教学计划为基础,结合当地劳动力市场需求与变化情况的预测所确定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及业务范围要求,是对各专业每一届学生制定的教学计划。
2、教学计划的结构:由文字说明和表格组成。
(1)专业名称:专业名称及内涵要符合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不得擅自合并、分解、修改。
(2)招生对象与学制:
①全日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基本学制以3年为主,文科类专业可试行采用2年基本学制;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基本学制以1年为主。实行学分制等弹性学制的专业,提前毕业一般不超过1年,推迟毕业一般不超过3年。
②国家级示范(重点)、省级或市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可举办面向已就业或待业的青年农民、进城农民工、退役士兵、生产服务一线职工、下岗失业人员等城乡劳动者的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其中招收非应届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习期限最短3年、最长不超过6年;招收非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学习期限最短不少于1年、最长不超过3年。
(3)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群)定位。各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技能型人才。
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学校对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具体定位,毕业生要有明确的就业岗位(群)和就业指向。
(4)培养规格:说明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职业态度。
(5)课程设臵及教学内容与要求:全面列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含实训实习)名称、教学内容要求及修业要求(必修、限定选修、任意选修)。采用“模块式教学”编制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学校,要参照指导性教学计划的有关规定,科学构建知识技能模块,合理地设臵模块课程。
①公共基础课程(含课程实验实训及室外教学)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课及其他选修公共课程。德育课,语文、数学、外语(英语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或音乐、美术)课为必修课。物理、化学等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课程,可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也可以多种形式融入专业课程之中。学校还应根据需要,开设关于安全教育、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人口资源、现代科学技术、管理、时事、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
②专业技能课程包括专业课(含课程实验实训)、教学综合实训(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等。
课程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仪器设备通过试验、验证获取知识的教学活动。课程实训是根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中的技能训练项目与要求,运用实训设备训练技能的教学活动。
教学综合实训(教学实习)是指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在实训指导教师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一门或多
相关推荐: